从江县四联村侗族芦笙舞田野调查报告

班级:19民本

姓名:吴丙炜

学号:2019410165

联系电话:18798559018

从江县四联村侗族芦笙舞田野调查报告

前言:

此次的田野调查地点是从江县洛香镇四联村,四联村位于洛香镇中西部,距镇政府驻地4.5公里,平均海拔650米,村委会驻登翁寨。距贵广高铁从江站,夏蓉高速、黎洛高速从江东站仅十分钟车程,是一个纯侗族村寨,由央传、今达、登翁、高良4个自然寨组成而得名“四联”。

侗族,聚居于中国西南黔、桂、湘三省交界的山地之间,人口近三百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侗族芦笙舞更赋于它这种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格,芦笙是侗家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也是世界民族乐器史中较古老的一种簧片乐器和“和声"乐器。相传,还处在部落社会时期的时候,是由一个侗族人头领叫孟角的和他的儿子们发明的。争战得胜之后,逢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各寨人都聚集起来吹奏一天芦笔,祭祀孟角庆祝丰收。后来称这每年一次的大芦笙会叫“芦笙潭”。约一丈来高的“芦笙王”也出来吹奏,最小的“八音芦笙”在芦笙会中也非常活跃。侗族中流传着一首描写芦笔会音响效果的民谣,“哥哥高兴吹响三十里,弟弟高兴吹响四十里,声音象天上的雷公,象地面的狂风”。

侗族芦笙舞(又称“踩堂”、“踩笙堂”,侗语称“多 伦”)源于春耕前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祭祖仪式。今已成 为侗族民间主要娱乐活动。有两种形式,因节令约束不能混淆。表演性芦笙舞,限农历正月至谷雨间跳,其他季节、场 合须经特许才可举行。有组舞、集体舞和四人、双人、独舞之 别。由前导曲、踩堂曲、进堂曲、日神曲、地神曲、风神曲、火 神曲、萨神曲、通贺曲、邀请曲所组成。其中的进堂曲与踩堂曲 以村寨为单位表演。舞者身着华服,无芦笙者特有各种器械,穿 插表演。技巧难度较高,造型性较强。一为娱乐性芦笙舞。每两年(逢双年)举行一次,一般从农 历六月初六到八月底循环进行,八月十五为最高峰。节日期间, 各寨按传统习惯划定区域组成芦笙队,举行盛大比赛,气氛热烈,也俗称“芦笙会”。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自娱性、求偶舞蹈。

一、侗族芦笙舞的相关概念解析

侗族芦笙舞是一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如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子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芦笙舞何族最具有代表性并且也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芦笙舞营造的是一种热烈而欢快的舞蹈气氛,从类别划分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风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群众性芦笙舞。侗族芦笙舞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本身具有- -种别具- -格的美,而这种美就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凝聚而成的,在人们对其不断的传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它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造成破坏,相反,人们在对它继承和弘扬的过程中将时代特色融人其中,让它永远保持着“鲜活的生命”特征,并且在人们不断的弘扬中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

二、侗族芦笙舞发展现状

我们知道,侗族芦笙舞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舞蹈之一,其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在人们对其不断的传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它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造成破坏。当然,为了让这-具有十分鲜明民族特征的芦笙舞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够在未来走得更远,就需要在继承侗语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舞蹈的内容、形式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发展。如今,侗族芦笙舞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承,演变.发展,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成并没有影响将侗族文化表现出来的作用,而是该舞蹈表演的形式、风格特征以及舞蹈的内容更能突出反映出侗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与过去的芦笙舞相比,现在的芦笙舞的在表演形式上不断强化吹奏、舞蹈演艺的技巧,这种改变不仅能够保持住侗族芦笙舞最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格,而且又不失水准地向观众展现出侗族芦笙舞独有的舞蹈魅力以及侗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虽然侗族芦笙舞已经近乎无可挑剔,但是为了能够保持其永久性的活力,人们在侗族芦笙舞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创新。就以该舞蹈中的某些常见动作为例,之前的侗族芦笙舞动作较为单一, 没有特别新奇的动作展示,对于观众来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可观性。而如今的侗族芦笙舞则由之前的简单动作逐渐像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发生转变,这对于那些侗族芦笙舞舞者的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表演形式上也逐渐向复杂多变、变幻莫测的方向发展。这些所有的改变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侗族芦笙舞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也给予观众更多的观赏空间。

三、探析侗族芦笙舞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的侗族芦笙舞源远流长,对于侗族的文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侗族芦笙舞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本身具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美,而这种美就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凝聚而成的。与其他民族舞蹈一样,侗族芦笙舞也来自于民间,而且扎根于群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一)保持侗族芦笙舞的原汁原味

在对侗族芦笙舞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能够保持住侗族芦笙舞的原汁原味,在民族服饰方面,已经与传统的舞蹈服饰有了较大的不同,为了跳舞的方便,简化了服饰的装饰:在道具方面,也逐渐向轻便、简洁方面做出改进。在舞蹈动作上,应该尽量将那些最原始的动作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原生态的舞蹈动作是整个侗族芦笙舞的根以及它的魂,也是能够将侗族芦笙舞最原始的舞蹈特性表现出来的基本条件。由于受到当前各种文化的冲击,侗族原生态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或多或少的一些影响,从而使得该民族所传承下来的文化也发生了一些变迁,这些文化方面的改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侗族人民的思想、生活方式、审美方式等方面产生一些影响。所以,在对侗族芦笙舞进行传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侗族民族文化带来的影响,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关注、重视、保护民族的舞蹈文化,要维护这种民族舞蹈文化别具- -格的特殊意义,让侗族芦笙舞在保持本民族的特色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承以及发展。

四、四联村侗族芦笙舞人员的组成

洛香镇四联村的四个寨子都有自己的芦笙队,组成的人员大多数是年龄在十六岁到三十六岁的青年男子,都在寨子中称为罗汉,他们是四联村四个寨子中的中坚力量,是不可磨灭的村寨力量。在寨子中,罗汉是最村寨中最年轻的力量,是村寨年轻的代表,因为16岁到36岁年轻人有力量,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一个年龄尚小没有力量,还有一个是年纪大,年迈缺少力量,所以罗汉就成为了洛香镇四联村的村寨主要力量,是一个年轻力量的组织,也背负着村寨的重要责任。在寨子里有青年青年团体组成的芦笙队也有老年团体组成的芦笙队。

  罗汉组织是一个因为罗汉是寨子中庞大的青年力量,洛香镇四联村的村寨中都有这么大的青年群体,在寨中这么庞大的组织要是没有领头者是很不容易管理的,我们在去调查了解时,知道了,罗汉组织是非常有秩序的组织,每当村寨有需要罗汉组织帮忙的事项时,罗汉们都会成群结队的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事物,这难道这是罗汉组织本身就那么有秩序吗?其实不是的,罗汉组织是有带领者的,这个人就是罗汉组织中的------罗汉头!

  罗汉头顾名思义就是罗汉组织推选出来带领罗汉这个组织的引领者,我们了解到罗汉头这个位置是和寨老的推举差不多的,罗汉头就是在十六岁到三十六岁的青年中是一个说话算数,在人群中威望高,众人都爱戴他,在选举的时候众罗汉就会集体投票就会投他,然后就可以成为罗汉头,但是一个村寨的罗汉头并不是一直可以当的,是有任职的期限。地方村寨不同,罗汉头的任职期限也不同,这跟当地的芦笙节是有一定关系,地方举办的芦笙时间不一样,期限就不一样,例如,四联村高粱寨的芦笙节是三年一次,所以四联村高粱寨的罗汉头任期就是三年,在芦笙节前要重新选举,选举挑选出罗汉头,洛香镇郎寨的芦笙节是两年一次,所以郎寨的罗汉头的任期就是两年,两年后举办芦笙节前就要选举出罗汉头,罗汉头都是挑选出在人群中有威望的人,说话算数,一般罗汉头都是可以连续担任的,选举出罗汉头后,罗汉头就带领寨子的芦笙队去参加芦笙节比赛。所以说芦笙节和寨子中的罗汉头的选举和任期是息息相关的。

五、四联村侗族芦笙舞举办的时间与地点

据访谈得知:在农历7月18日最开始他们组织先去新安乡比赛,然后到农历8月5日(获胜的队伍)再去洛香镇比赛,最后就是农历10月1日就是去黎平肇兴进行最后的比赛。据了解四联村高粱寨的芦笙队是由寨子的文书梁胜德组织的,一些小型的寨子则是由两到三个寨子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芦笙队前去参加比赛。

结语

有着几千年浓厚积淀的苗族芦笙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中的传承发展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民间各方力量的相互协调合作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侗族芦笙文化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壮大。这不仅对发展侗族文化、弘扬侗族精神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民族团结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江县四联村侗族芦笙舞田野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