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 基本理论工具:金字塔原理、MECE原则、逻辑树方法、归纳演绎推理
- 界定分析问题:搭建序言,使用逻辑树诊断问题并寻找方案
- 思考构建答案:搭建金字塔,纵向提炼思想,横向归纳演绎
- 表达呈现思想:自上而下表达金字塔
本书的作者是芭芭拉·明托,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其讲述的金字塔原理是一种让讲者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的思考和表达技巧。
- 基本结构是:标题提炼思想、序言讲故事;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
- 具体做法是: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 使用到的理论工具有:金字塔、逻辑树、MECE 原则、演绎/归纳推理。
基本理论工具
本书主要使用到的工具方法有金字塔原理、MECE 原则、逻辑树、归纳/演绎推理。
1.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是一种将思想归类分组、按逻辑组织、总结概括的结构,可用于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该结构符合大脑理解信息的机制,便于读者理解,并能帮助作者深入思考。金字塔由序言、纵向及横向三种结构构成。
- 为何有效?
- 金字塔“归类分组”、“按逻辑组织”特点符合大脑理解信息的机制。大脑认为同时出现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通常将接收的信息进行归类分组,并按照某种秩序将事情组织起来,以便记住。
- 金字塔“总结概括”结构帮助作者和读者思考。总结概括的自下而上思考方式,能够督促作者深入思考,进一步挖掘一组思想的深层含义。结论先行的自上而下表达方式,能够引导读者理解后续内容的方向。
- 基本结构
- 序言:SCQA(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讲故事式序言
- “背景”吸引读者,将读者限定在特定时空;“冲突疑问”推动故事情节;“答案”展现核心思想及逻辑结构
- 纵向:上是概括性思想,下是支撑性思想 ⇒ 疑问回答式对话
- 提炼思想帮助作者深度思考,并引导读者思考方向
- 横向:按逻辑顺序推进的同组思想 ⇒ 归纳/演绎式推理
注:为便于理解,此处先只简单介绍,详细内容在下文中
- 序言:SCQA(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讲故事式序言
2. MECE 原则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不重复、不遗漏”
3. 逻辑树方法
- 概念做法:不断将问题划分成子问题,每次划分遵从MECE原则
- 应用场景:
- 解决问题初始阶段:通过不断追问“为什么”,来诊断分析原因;通过不断追问“怎么做”,来寻找解决方案
- 重新审视检查思想:基于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重新构建逻辑树,审视检查已完成思想是否归属“同一逻辑层面”以及是否遵从“MECE”。
4. 归纳演绎逻辑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有且仅有的两种逻辑,归纳推理是对一组有共同点的思想进行概括,演绎推理是三段论线性推导出结论。
- 归纳推理
- 时间顺序(步骤):多原因导致结果,或多步骤实现目标。例如,第一、第二、第三
- 空间顺序(结构):整体分割成部分。例如,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程度顺序(重要性):分组具有不同重要性。例如,最重要、次重要 ...
- 演绎推理: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
- 大前提:描述某现象
- 小前提:对大前提中的主语或谓语做评判
- 结论:根据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的结论
例如:鸟都会飞 → 喜鹊是鸟 → 喜鹊会飞
演绎推理也可呈现为:存在某问题 → 问题产生的原因 → 解决方案
界定分析问题:构建序言
本节讲述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问题是指由特定背景导致的非期望现状R1与期望目标R2间的差距,解决方案是将现状R1转化为目标R2的方法。
-
界定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第一步,明确背景:现有的结构/流程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 第二步,明确现状:导致了什么不想要的结果?
- 第三步,明确目标:期望的结果是什么R2?
-
第四步,界定问题:3w1h
1)what型:现状R1 vs. 期望R2 → 采取什么方案能将R1转变成R2?(行动类)
2)whether型:已提出解决方案 vs. 不知道是否该采用 → 该方案是否有效?(描述类)
3)how型: 已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vs. 实施有困难 → 如何实现该方案?(行动类)
4)why型:采取了某方案 vs. 方案不奏效 → 为何方案无效?(描述类)
-
分析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使用诊断分析式逻辑树,找到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或步骤
- 方法一,按流程划分:展开系统流程中所有环节,并按时间顺序组织
- 方法二,按因果划分:列出所有影响因素,并按相似性归类
-
解决问题:采取什么解决方案?
- 使用解决问题式逻辑树,分析有哪些可行方案,并判断我们该采取哪个
- 第一步,根据MECE原则对问题进行逻辑细分,给出所有子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二步,评估每种方案的收益及风险,确定最终行动方案
思考构建答案:搭建金字塔
1. 横纵结构原则
- 横向原则:逻辑层次相同、符合MECE原则、按逻辑顺序排列
- 原则一,属于相同逻辑层次
实现相同的结果/目标(行动性内容),描述类似事务或思想有共同点(描述性内容) - 原则二,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原则三,符合逻辑推理顺序
演绎推理:遵循演绎推理三段论顺序
归纳推理:时间、空间、程度顺序。多原因导致结果,使用时间顺序;整体分割成部分,使用空间顺序;具有不同程度,使用程度顺序。
- 原则一,属于相同逻辑层次
- 纵向原则:概括提炼思想,并用明确语言表达
- 演绎法:总结句概括演绎推理得出的最后结论
- 归纳法:总结句说明该层思想之间的联系有什么含义
1)对于行动性内容(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概括总结采取行动的结果/目标
2)对于描述性内容(介绍背景、信息、原因、问题、结论),概括说明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所隐含的意义
2. 自下而上思考步骤
- 第一步,列出所有思想
- 第二步,简述归类排序
- 简述:把每个句子改写成能概括重点的短句
- 归类:把产生相同结果或具有共同点的句子归为一组,并明确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即该组句子的共同结果或共同点。
- 排序:选择适当的逻辑顺序排列,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度顺序。注意行动性思想总是采用时间顺序。
- 第三步,重新审视检查
- 基于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构建逻辑树,检查是否符合MECE,踢出多余的,补充缺少的。
- 第四部,总结概括思想
- 概括行动性思想:从各行动、步骤、流程中总结行动的结果
- 概括描述性思想:寻找思想上的共性,提炼共性具有的意义
3. 继续扩展思想方法
使用演绎法对思想做进一步评论,或使用归纳法寻找类似思想
表达呈现思想:表达金字塔
自上而下,从背景中引出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答案,并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以总分总形式向下展开
- 第一步,描述序言四要素
- 背景:先传递一些简单易懂、读者认可的信息,以吸引读者,且让读者更易接受全文思想;然后介绍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将读者与你限定在同一时空
- 冲突疑问:做什么,是否有效,如何做,为何无效
- 答案1:中心思想,回答冲突引起的疑问
- 答案2:关键论点,回答中心思想引起的疑问,并呈现文章逻辑框架
- ① 每个关键论点都要以序言结构引出,且此序言要体现关键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论点1的序言解释本论点与全文主题的关系,其他论点的序言解释本论点与前面论点的关系
- ② 关键论点最好使用归纳法,避免使用演绎法。因为每个关键论点自身都需要大篇幅内容来论述,相邻两个关键论点之间的距离较远,难以让读者抓住各个关键论点之间的演绎推理关系。
- 第二步,写序言
序言就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表达出来,具体有如下4种组合方式:- 标准式:背景 → 冲突 → 答案
- 开门见山式:答案 → 背景 → 冲突
- 突出忧虑式:冲突 → 背景 → 答案
- 突出信心式:疑问 → 背景 → 冲突 → 答案
- 第三步,总 - 表达上层概括性思想,并承上启下
- 第四步,分 - 按顺序表达下层支撑性论点论据
- 表达原因类用演绎法,表达行动类用归纳法
- 第五步,总 - 总结概括本组论述,并承上启下
注意事项
-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信息。
- 新思想均用序言的方式引出
- 一层不能有太多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