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当堂检测的意义

一、当堂检测的定义

所谓“当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测试,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课堂检测后,教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怎样,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后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它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它也能够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二、当堂检测的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级;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层次。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学习的迁移。学习的保持是指在学习后的某一时间内以教学中呈现的大致方式回忆出教材的能力;学习的迁移则是指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回答新提问或者学习新内容的能力。简言之,保持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迁移不仅要求学生回忆,而且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即保持着眼于过去,而迁移则注重未来。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根据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实施当堂检测实现了学习的迁移,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回答新提问或者学习新内容,它正是实现学生自我反馈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不惜挤掉学生独立作业与反馈的时间,用于讲授,认为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绩。殊不知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均离不开自身的独立活动,单靠教师讲授和师生共同活动,充其量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尤其是教材中知识的灵活性很强,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当堂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的备课,往往是将精力主要放在研究教材、教法上,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估计不足。有时认为学生学起来很容易的知识,而课堂上却进行不下去;有时觉得用起来应该很好的方法,学生却不予以采纳。所以,只有当进行了课堂检测之后,教师才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才能及时调整方法,改变策略,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堂检测是学生课堂独立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必能获得一定成效,这些成效若得到及时反馈,就能成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的新信息。对学生来说,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很快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检测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每次练习中困难出现的情况,在教学时,还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把握好了当堂检测,就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效的课堂是全体学生都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学生之间有差异,实现目标的速度与程序不同,通过落实“学——测——评”,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平衡。认真实施当堂检测,及时回收反馈信息,找到目标差,及时进行补偿教学,才能确保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在“反馈——矫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反馈性与激励性相统一,有利于学生潜能的自我开发,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如何理解当堂、检测、反馈

(1)对“当堂”的理解

 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检测”和“反馈”必须在课堂中充分完成。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所设计的检测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切不可让检测草草收场。当然,也不能为了保证检测能落实到位而安排过长的时间,这样展示时间就短了,可能造成展示不深、不透。

(2)对“检测”的理解。

既然是检测,首先就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它就是一次短小的考试,学生不能参考书本、资料,更不能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这样,检测的结果才能客观、公正,才能反映和暴露出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为我们及时调整教与学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我们还要精心设计检测内容。当堂检测是检测学生在本节课内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检测内容既要紧扣学习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这样,检测的内容要包括基础与延伸两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层设计。 

(2)对“反馈”的理解

“反馈”应该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对学生检测成绩的反馈。检测完成后,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进行批改,如小组内成员交换批改,组与组交换批改等。总之,要用分数反馈出每位同学的学习成果,没有及时反馈出分数的检测是不完整的检测。其次是对错误原因的反馈。要让做错的学生明白错在何处,并当堂纠正,不能仅仅止步于分数,学生错得不明不白的检测也是不完整的检测。还有,对教学案中的疏漏做出反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和错题原因做出思考,反思这些错误源于“预习”或“展示”环节中哪个不到位的地方,为教学案的编写提供依据。总之,“反馈”既让学生得到教训、启示、收益,也让老师了解学情、总结经验、调整方法。

由此看来,“当堂检测反馈”代表一个课堂环节,“当堂”、“检测”、“反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同时,它们又有着各自的含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体验、不断创新。该环节是巩固基础、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建立在教师精心设计训练题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有一套高质量,有难度的训练题。教师要合理安排学法指导、做题技巧指导,并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有错必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应有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节 当堂检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