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道家思想精义32


段落十二

原文:文子曰:悬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诚心不抱也。故听其音则知其风,观其乐即知其俗,见其俗即知其化。夫抱真效诚者,感动天地,神踰方外,令行禁止。诚通其道而达其意,虽无一言,天下万民、禽兽、鬼神与之变化。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为非,其下赏善而罚暴。

注释:文子认为:法令高悬,赏赐明设,却仍然无法移风易俗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没有精诚之心的缘故啊。所以听到这里在流行什么,大概就知道这里的社会风气,看到这里的人民喜欢什么,大概就知道这里的风俗习惯,知道这里的风俗习惯了,大概就知道这里的治理与教化是什么方法了。统治者的教化出自本真而怀有精诚之心时,就可以感动天地,教化四方海外,法令也就可以通行无阻了。本着精诚之心,而可以贯通大道并切实的运用到天下国家的治理当中,那么即使一句话都不说,普天之下的万民,甚至禽兽和鬼神都可以感受到教化的力量,从而能够与之同化。所以最好的治理方法是慢慢的自然而然的感化人心(形成自我激励和自我进化),其次的方法是设法使万民没有为非作歹的想法和动力(清心寡欲而恬淡平和),最次的方法是通过赏善罚暴来规矩万民使之知止、知足罢了,但是往往还是因为节制不到位或者过了头从而导致积怨和纷争。

有言:精诚,执一,神化。

古语有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古至今,人们所最向往的理想国就是:太上之化的境界,人人都可以自然而然的得其所宜,即所谓的皇之道的治理。如果不行那么退而求其次也是很好的社会,所以其次是不得为非的治理,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自觉的知止、知足,统治者顺势以教化推动一下就可以使人民归化自然,大概就是圣人的治理方法吧。如果这个也不行,那么至少能够有位明王出世,做到公正严明,爱民如子,所以通过最下的赏善罚暴的方法,也基本上可以规矩人民能够勉强做到知止、知足了吧。

越到现代,治理国家的方法就越不是容易简单易行的方法,虽然有其实际情况的存在,但是不能执一往往是最终的结果。这是因为虽然民智渐开,但是民智不足以达道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足以能够全身保命的地步,再加上个体和群体能力渐强大,各种利益集团的需求和关系错综复杂,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都越来越物质化、奢靡化、极端化的缘故,而人与人之统治者也越来越迷惑于时势之中。长此以往,不堪设想。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从我做起,如果国家能够在正名和教育、学习和实践上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在社会上可以妥善引导和推动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使人人能够做到知止而能返的程度,那么经过不懈努力,大概可以有一个从最下、到其次、再到太上的返本过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子道家思想精义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