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也有公式,一流程三套路轻松带你写好文

你知道吗?写出好文章和做数学题一样也是有公式的哦!只要你掌握了,自然就一通百通,那么写出好文章自然也不难了。

写好文的一流程:

1、 确定读者群

2、 确定标题

3、 搭建骨架

4、 重视开头

5、 帮读者省时间

(1)、清单体逐条书写

(2)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

(3)尽量不要使用代名词

6、 不断修改

写好文的三套路

一、 开头提供新知

二、 引经据典

三、 写出画面感


写好文的流程:

1. 确定读者群

你再写一篇文章之前,首先要确定读者群,这样才能对症下笔。

打个比方一名医生,在坐诊的时候,面对不同病症的人,都需要先一系列检查,确定是那种病症后,才做出相应的治疗,开药也好、打针也罢……前提都是对症。

同理,写作也一样,只有确定了读者群,才能写出有针对性的文章来,这也是“罗辑思维“买书买的好的原因,他有自己特定客户群。

所以在写文章时你一定要针对读者的需求来提供合适的文字,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优秀的作品。要想着“读者是谁”,确定读者群。


2.确定标题

一个好的标题就是成功的一半,有一些优秀的作家花在标题上的时间比写文章的时间还要长。一个好的标题不仅是我们文章的心脏,更是保证你不偏题的护身符。


就像我们平时看一些推文,最先看到的都是题目,感兴趣了才会点开看里面的内容。买书也是如此,先看书名,觉得需要才会翻开看看里面的目录,然后才会决定要不要买。


因此,你在确定标题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你提供给读者的信息能否引起他们的兴趣。


3.搭建骨架

有了好的标题,写作就有了方向,那么拟定思维框架就是搭建骨架过程,有了骨架,文章才能结构完成、逻辑清晰。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写观点文的结构

(1)、PREP(P:point,表达观点,R:reason,解释原因,E:example,解释原因,P:point+,升华自己观点)

(2)PRS(P:problem,阐明问题,R:reason,说明原因,S:solution,给出解决方案)、

(3)2W1H(2W:why和what,H:how)

无不是搭建骨架的方法,看上去不一样,其实殊途同归,只是写的顺序换了一下而已。


搭建骨架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先把写文章的思路先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让你了解文章结构并做适当调整,还能防止写文章的过程中因思路中断而产生遗漏的现象。

4.重视开头

在上学的时候写考场作文,相信大家都听过凤头、猪肚、豹尾。

是的,文章的开头不仅要漂亮。还要开头点题,这样不仅能引人眼球,还能引发读者继续往下读。

通常我们可以在开头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引入名人名言、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始切入,增加文章吸引力,达到开篇引流的效果。


5.帮读者省时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信息也进入一个大爆炸时期,网络上同类的文章多如牛毛,怎样才能从中脱颖而出,只要做到一点就可以,帮读者省时间。

我们写文章时,先明确结论,然后再用最简洁、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清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如果你看过《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对结论先行这个概念一定不陌生。


开头就先把整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亮出来,再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层层展开论述,而不是长篇大论之后再给出结论。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通俗易懂:

(1)、清单体逐条书写

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写清单的格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2、3、4,每一条内容不超过50个字,这样极度精炼的文字更能准确而有简洁的将你想传达的信息传给对方。

也能让读者更加准确的把握你要表达内容。

这样写既节省了你的时间,不需要太多的修辞,也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一条一个层次,言简意赅,修改起来也方便。

(2)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留在你面对专家的时候再用,我们写文章面对的大多是普通大众。在这里用专业术语就不太合适了,因为对方不一定理解,如果不可避免的要用到,那么建议你再专业俗语后面加一个括号,或再下文进行解释。

比如说 “耙耳朵”,如果光写这个,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如果这样写“耙耳朵”(耙发音为Pa,四川话中指怕老婆的男人,也就是惧内、妻管严的意思。

(3)尽量不要使用代名词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主语谓语都很重要。主语不明确,就会妨碍读者的理解,有时还会招致误会。比如说:“他再喝杜康“和”他再喝酒“。那一句更好理解就不言而喻了。


5.不断修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也许你刚写完的时候觉得自己文章绝无仅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后头再看,就会发现怎么哪哪哪都是漏洞,这是你年龄长了,阅历丰富了,也脱离了当时写作时的那个心境。

所以说修改时非常有必要的。唐代贾岛骑驴作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又想把”敲“字换成”推“,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动作,不觉冲撞了韩愈,他向韩愈说明原委,后来再韩愈建议下确定用”敲“。如此才会有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千古名句。


说完了写作的流程,就该来说一说写作的套路,常见的写作套路有以下三种:

一、 开头提供新知

文章一开头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开头需求三问引发痛点。

紧扣读者的需求,提出三个封闭式的问题,读者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

想现在双减后,家庭教育被推到的前言,你可以这样提问:你们是否也在心中认同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们是否认为自己对孩子教育方式还有待改进?

你们是否也想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这样是不是比干巴巴的说一句“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效果更好呢?


二、 引经据典

文中可以引用大家所熟知的名人故事进行佐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用名人名言、诗句、俗语等进行铺成更新自己的论据,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三、 写出画面感

让大家读到你的文章脑子里就会出现相应的画面。比如说《水浒传.武松打虎》和《说唐演义全传.雄阔海打虎》。武松棒打的是一只虎,而雄阔海赤手空拳打两只虎,为什么前者更有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浒传.武松打虎》: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说唐演义全传.雄阔海打虎》:

那雄阔海就换便服,走出寨门,望山下而来。行到半山,见林中跳出两只猛虎,扑将过来。阔海上前双手擎住,那两只虎动也不敢动,将右脚连踢几脚,举手将虎望山下一丢,那虎撞下山岗而死。又把一只虎,一连几拳打死。这名为“双拳伏两虎”。


看完之后大家有没有回过味来,《水浒传.武松打虎》用了丰富的动词,把打虎场面写的有声有色,而《说唐演义全传.雄阔海打虎》中缺少细节描写,且把人“神化“了。

对写出画面感的核心就在多用动词,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将细节写细。

以上就是写好文章的一流程三套路,相信大家只要合理运用这些,一定能写出自己心仪的好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文章也有公式,一流程三套路轻松带你写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