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网民,再也不让人感到骄傲了呢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二十多年里,我们利用网络做了很多事情,有一些的确影响了我们的政治、社会生态,推动解决了一些问题。 那会儿做一个网民使乡野之声传于庙堂,贡献一份网络力量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一度是一件颇为自豪也备受重视的事情。

大概从2010年,最早一波90后正在读大学时,移动互联网兴起,我们随时随地与网络连接,键盘成为我们参与世界的武器。直到2014年,山东招远麦当劳一女子当众被殴致死事件震惊社会,“键盘侠”这一概念开始深入人心,早期“网民”这一称号给人带来的荣耀被消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讽刺和嘲笑。

如今四年过去了,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想论点大小事项都离不开键盘,说是键盘时代一点也不夸张。

然而在如今的网络和舆论场行走,除了“键盘侠”,撞到“键盘酒鬼”的概率更大。

这类人日常性混迹网络,网上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立马跳出来发声,而且发言多用短句加表情包;

他们很少单个出来说话,一定成群结队在网上流窜得比螃蟹还横;

一旦看见与己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就像酒鬼喝醉一样,毫无逻辑和判断能力,模模糊糊看出个影子就算,不分青红皂白秒怒以表情包和国骂攻之;

有的骂完就走,有的非得撕得自己占了上风才心满意足。

一直听闻这类网民的厉害,直到前几日才切实感受了一把“键盘酒鬼”的威力。

事情缘起于微博用户“地瓜熊老六”发了一条微博,调侃华盛顿火车脱轨:“导致美国没能按照中国公知规定的时间,对朝鲜准时发动攻击。”我们官博转发并评论:“有人死伤的事故,硬扯上公知打朝鲜,一定是自己感觉特好笑了。”没成想一时间“地瓜熊老六”率大批粉丝扑来,“xx奸”、“xx贼”之类谩骂不绝,最后以评论区沦陷告终。

除了自己赶上这事,行走网络见的这类事情也不少。

“江歌案”、“长沙打狗事件”、“教师摔狗事件”……围绕这些公共事件,键盘催生的有时是发挥监督作用的善的力量,但更常见的是热血上头、群情激奋及不假思索的戾气和暴力。如果说之前流行的“键盘侠”只是网上正义凛然而现实不作为,但言语上的正义也是正义,也好过言语上的暴戾,像网络酒鬼一样天天打、日日撕,以脏话成乐,骂完就走,以“扣帽子”为主要手段,以情绪发泄为第一要义,不求同更不存异。

入网二十多年,网络给我们提供场域,在这里我们可以说话、表示赞同或反对、进行监督,而不是像个酒鬼一样喊打喊杀。面对这些“键盘酒鬼”,正常的对话和沟通是根本失效的,想要达成共识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网民”和“网络力量”在逐渐悖离人们的期待?键盘时代的网民是如何由“侠”变成“酒鬼”的?为什么网民不会好好讲道理,只会动不动就“帝吧出征”或“狗粉去死”?

键盘时代的“酒鬼”们常见有几种类型——

一种是受限于个人教育和认知水平,不具备进行有逻辑的表达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这可以叫做无知;

一种是明明自己心里清楚,故意利用信息、认知不对称而有意煽动群体情绪、带节奏做生意,来实现韭菜收割,这就是无耻了;

一种是对世界和自我并不确信,有所怀疑,但又不愿意面对现实,时常装作看不见和不知道,一旦被人戳破其保护泡,鸵鸟就要发怒了;

一种是纯粹以攻击人为娱乐,以此发泄对社会的不满,释放生活的压力。

“键盘酒鬼”当然不是天生的,他们今天的样子是有迹可循的,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其实作用更大。也许是匮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公民教育;也许他们从不清楚思考是什么,更没想过人的价值需要被尊重;也许他们之前也是“侠”,像酒鬼那样失望所以像酒鬼那样乱来,管他洪水滔天;也许是个人价值实现得太过艰难,向上看不到光明,向下没有底线,于是抱团刷刷存在感……

鲁迅说他希望中国青年都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今天我们似乎只记得了后半句,在这个键盘时代,我们从“网民”一步步走向“键盘侠”,又朝着“键盘酒鬼”一去不回头。倘若我们只会在键盘上像“酒鬼”一样撕喷骂怼,长此以往,指望社会文明进步怕是遥不可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网民,再也不让人感到骄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