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舟细讲文本»第126页

今天读«崧舟细讲语文»126页——第七讲潜入思维,在读这一页的时候,我了解到文本解读实际上就是文本解读主体和文本解读对象的对话和理解过程,也就是说文本和解读人之间的对话。

今天只读了这一页,对前面所读内容做个回顾:

文本解读策略最基本,最常用的,最核心的策略就是分析矛盾。这个策略用于任何文本的解读。比如说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有一对矛盾:毛主席作为一个常人的父亲和作为共和国的主席,不同身份所形成的矛盾。

除了核心的策略是分析矛盾外,还提到了把握结构的矛盾,那么这就让我想到了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他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行文安排,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文。

还提到了知人论世的策略,比如说五年级下册萧红的«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初读感觉课文里的我。在祖父的陪伴下,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她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然而当我们知人论世之后,了解萧红这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生经历,我们就会发现在行文之间有浓浓的怀念祖父的情感。

还提到了关照语境的策略,可以是上下文的关联,历史文化的关联。比如五年级下册方志敏«清贫»中,当国方兵士对他进行搜身的时候,他用讥讽的语言对国方兵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见出兵士的丑恶嘴脸。上下文关联,我们可以从侧面体会到方志敏的一心为公。

还提到了同中变异的策略,比如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和«跳水»,都是在面对问题的情况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但田忌和船长他们的思维过程又有所差异。

还提到了文化自觉的策略,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是一个遨游汉字王国,传承文化的主题单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崧舟细讲文本»第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