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在中国鼎盛时期在清代?

 近10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并且跨越亿元关口。

    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属于清代乾隆瓷器中的精心之作。

在当代出版的图录中,凡是清代的彩瓷的多数被称谓粉彩。然查遍清宫瓷器档案,却无粉彩的记载,仅见珐琅彩、洋彩、五彩。

    说起洋彩,很多人比较陌生,那到底珐琅彩和洋彩究竟啥区别呢?

 洋彩顾名思义,在“洋彩”的“洋”字上,便知其与西洋有关。清代雍乾两朝瓷器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他还进一步解释:“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可以看出,唐英指出了洋彩的颜料和工艺,它也是一种珐琅釉,只是绘画装饰上摩仿西洋绘画而已。因此,洋彩瓷也应属于珐琅彩。

  高足盘为我国古代陶瓷的传统造型,隋代即有烧制,以后各朝历代烧制不断。珐琅彩瓷器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它也向我们展示了康雍乾三代的盛世景象。著名古瓷专家叶佩兰女士对珐琅彩瓷器做过如下评价,“宫廷秘藏,制作不易,传世极少,难以估量其价格”。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而成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由于其烧造数量少而且当时仅供皇帝秘玩,故显得异常珍贵,又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

  珐琅彩瓷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受皇室亲自监控及严谨审查,可见其珍贵。

你可能感兴趣的:(珐琅彩在中国鼎盛时期在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