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性能测试之集合点

原文链接:http://blog.csdn.net/xifeijian/article/details/8588577

一. 引言

今天项目组在讨论性能测试方案的时候,就并发的概念发生了分歧:一方认为,并发是应用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可以理解为连接数或者有效用户数;另一方则认为,并发是客户端在某一个时间点同时给应用服务发起的请求数,相当于集合点的概念。虽然,最终大家对并发的理解达成了一致,但问题并不在于一个概念上,而是对性能测试需求和方案的分析,说白了模拟实际业务的场景有没有必要引入集合点,集合点又是否能达到预期那样瞬间加压的效果。下面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想要的答案,在此mark一下。

二.正文(原文)

一、

    Q:并发用户数和集合点有必然联系吗?在性能测试中必须使用集合点来测试吗?
    A:并发用户数,顾名思义,就是同时操作的用户,这里的“操作”可以指对系统真正的操作,也可以只是连接(此时通常叫作“并发连接数”),而集合点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并发,多用于测试系统在瞬间加压的表现。因此,并发用户数和集合点有联系,但并非必然的联系,在测试并发用户的性能测试场景中,可以不必设置集合点,这将视测试目标和测试策略而定。

二、

    Q:不设置集合点的测试,能代表是“并发”操作吗?
    A:有这样一种说法,设置集合点是为了确保“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其实从本质上看,这主要是一个看问题的粒度大小的问题。集合点的作用是通过工具的控制,确保一个请求严格地“同时”从前台提交到后台。可是如果微观地看,是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并发的,即使在客户端通过设置集合点的方式将100个请求同时提交到后台,经过网络上的传输消耗,可能它们并不是同时到达的,而即便100个请求同时到达服务器端,受到中间件和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各种连接池、缓冲区,CPU处理队列等的限制,也可能在服务器端产生等待的。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可以接受的粒度范围内取得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站在这个平衡点的层面上去看待“并发”这个问题。
    性能测试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评测,二是调优。
    在以评测为目的的性能测试中,用户更关心的是业务上的并发,也就是真实业务场景的并发情况,这种情况下只要按照业务操作的模式去设置场景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设置集合点。
    集合点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并发,通常是在以调优为目的的性能测试中才会用得到,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可能存在性能问题的模块施压,以便找到性能瓶颈。
    集合点在我实际的测试过程中用得并不多。

三、
    Q:性能测试的策略有哪些?
    A:通常情况下存在性能调优和性能评测两种性能测试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