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一直是个让人困扰的问题,而《给人好印象的秘诀》这本书详细分析了人们相互观察的步骤和方式,阐述了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方法。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就能了解别人观察你的角度,引导别人对你产生积极的看法。
它主要为我们解释了两大块内容。一、主观感受的形成机制和步骤;其次,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三个关键点:信任镜、自我镜和力量镜。知道了这三个镜头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自己的沟通语言和社交态度,让别人对我们形成积极的观察印象。
在社会生活中,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不仅关系到你能否得到爱情、升职加薪,还关系到你每天的心情和生活中的自我评价。但很多时候,理想和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我们每天都很努力的表现自己的努力和真诚,结果却不一定得到别人的支持和信任,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有意思的是,很多名人对这个问题也有忧虑。
例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总统竞选期间与对手罗姆尼举行了一场电视辩论。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套冷静、果断、具有总统形象的套路,但当他结束第一轮电视辩论时,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民意调查的结果却出乎意料:67%的观众当时认为罗姆尼会赢,因为他们觉得奥巴马显得软弱、害羞,缺乏反驳罗姆尼在台上攻击的能力。这个结果让奥巴马郁闷了很久。奥巴马不是号称“天才演说家”吗?这么重要的全国辩论直播,怎么会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
别人看我们的方式其实和我们看自己的方式很不一样。有时候印象不好是因为个人失误,但更多时候是因为别人看你的方式不理智。也就是说,每个人在观察别人的时候都会有偏见和误解,这些都会扭曲你的印象。
一、人与人之间主观感受的形成机制
无论你是新朋友,新同事,还是潜在客户,还是未来的老板,第一次见面,都会对一些步骤印象深刻。
首先,他们会根据你的外貌、肢体动作、言语、状态等所透露的信息,无意识地、自动地对你形成初步印象。这个阶段在观察者的直觉、常识、个人经验、假设和偏见中起主导作用。观察者不会去分析影响你行为的各种因素,所以往往会产生一种有偏见、不准确的印象。
你可能会问,这种最初的印象就这么固定吗?当然不是。人们在形成初步印象后,会逐渐纠正之前的认知偏差。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者通常会发现自己原来对你的判断可能不恰当或不完整,需要做出修正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你,于是启动了修正机制。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分析影响你行为的环境和背景,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所以,如果观察者没有强烈的动机去这么做,他是不会主动进入这一步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认知的吝啬鬼”。也就是说,为了保存自己的认知能量,人们往往只会去想自己觉得有必要的事情,而不会去多想。所以人们在观察你的时候,其实是在保持注意力,经常使用思维的捷径,比如各种偏见和假设。如果没有动力去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大部分的观察都会止于前一步。
人与人之间主观印象的形成,通常会经历的一系列步骤。首先是偏见和误解,其次是纠正偏见和误解。后一步不会自动发生,费时费力,但形成了更准确的印象。每个人都是“认知守财奴”,所以要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就要想办法激励发起者的整改机制。
二、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关键技巧有三个,即所谓的信任镜、自我镜和力量镜。
了解了人的主观感受的形成机制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呢?这就要用到所谓信任镜头、自我镜头和力量镜头。
先说第一个,所谓的信任镜头是如何影响别人对你的观察的,你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所谓信任镜片,其实指的是别人对你的联想。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值得信任,是否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事业、个人幸福安宁等构成威胁。观察者会下意识地从你的言行中迅速揣摩出两个问题:你是敌人还是朋友?你的意图是什么?比如你看到你的新同事,你会忍不住想:他会和我在工作上竞争吗?面对隔壁的新邻居,你会想:他们友好吗?
观察者最终靠什么得到答案?别人对你的看法,90%取决于你的温暖和能力。如果你看起来友好、忠诚或富有同情心,他会认为你有良好的意图。如果你认为你有计划,你的聪明和智慧将被视为你可以实施敌对行动的证据。所以,学会表达温暖和展现能力,给别人留下一个“盟友”的印象是很重要的。
那具体怎么做呢?
人们需要“你在专心听他们说话”的感觉。保持眼神交流,点头微笑是三个重要的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以为自己表现出了这些行为,其实你比你想象的更难理解。
除了用心倾听,表现出同理心也很重要。这里的关键是换位思考,尽量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比如你们共同的爱好、经历、群体等等。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种特效方法,叫做“不必要的道歉”,就是把“对不起”这句话当成对别人困难的感同身受,而不是真的做错了。另外,你首先要愿意相信别人。比如和他分享你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你犯过的错误,学会示弱而不是逞强。这样,观察者一般不会消极地看待你,而可能会把你当成亲密的朋友。
除了专注,表现出同理心,先信任别人提高温暖值,还能怎么展现自己的能力?比如展示自己的意志力,具体来说就是能够抵抗各种诱惑和利益。如果一个人表现出诸如吸烟、暴饮暴食、冲动消费、懒惰、迟到、高度情绪化等行为。,会被认为他缺乏自制力,信任感受损。这也是政客欺骗配偶或明星出轨,损失惨重的原因。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改掉坏习惯。
比如你谦虚,别人会正面看你。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谦虚,别人在评价你的真实能力时会把估值再提高20%到30%,而吹嘘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另外,一些看起来很有力的手势也很有效。例如,房间里最自信和最有力量的人往往是那些动作最舒展和放松的人。他们经常双腿分开,身体前倾,张开双臂,甚至把脚放在会议桌上,双手放在脑后等等。无能为力的人倾向于收缩身体,塌肩,并拢双腿,双手放在膝盖上。这些动作都是下意识的手势,别人也会把这些手势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通过恰当地摆出强大的姿态,巧妙地向观察者揭示你的能力,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另外,可以多强调自己的潜力。与那些已经表现良好的人相比,人们更喜欢具有杰出潜力的人。当人脑遇到不确定性时,会下意识地关注更多的信息,给予更多的思考。所以关注未来而不是过去,会更好的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上面说观察者会用所谓的信任镜来判断你是否值得信任。表达和展示的能力可以给别人留下有价值的盟友印象。具体来说,用心倾听、表现出同理心、首先信任他人是提高温暖值的方法;展示你的意志力,谦虚,摆出一个强有力的姿势,强调你的潜力,这些都可以展示你的能力。
所谓自我镜,主要作用是保护和增强观察者的自尊心,使观察者在观察其他人和事物时,感觉自己更加出众。由于自我透镜的作用,大多数人对自己保持着普遍积极的看法,具有相对较高的自尊。
比如,人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优秀;相信好事更容易发生在自己身上,坏事更容易发生在别人身上;把成功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因于环境因素、他人的阻碍或运气不好等。想想吧。司机会觉得自己的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比别人强吗?成绩不好的同学会抱怨考题太难吗?心理学家也将这种现象称为“虚幻的乐观”。自镜头是如何扭曲观察的?
自尊的本质来源于比较。观察者在相互比较时,会看别人的能力和成就,以及与自己的相关性。如果这种相关性很高,那么对观察者来说就是高度威胁。为了维护我比你更好的自尊,他将不得不与你保持更大的距离,或者不理你;如果低,威胁就会解除,他会更准确地看到你。比如一个厨师的成功不会影响一个运动员,但是一个网球运动员的成功很可能会对另一个网球运动员造成威胁。
所以,如果观察者可以选择自己的比较对象,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一定会选择周围在相关成就或能力上不如自己的人,比如工作环境不如自己的兄弟姐妹或朋友。心理学家称这种行为为“向下社会比较”,目的是让自己感觉良好。如果观察者无法选择比较对象,但比较结果其实就在眼前,结果又不是自己喜欢的,怎么办?
比如观察者会选择一些自己占优势的内容进行向下比较。等你升职了,他会想:哎呀,这个男人太忙了,一点生活质量都没有。还有,观察者可以选择把你作为“我们”的一员,分享你的胜利,比如学生成绩好,家长曝光。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观察者通常更偏好自己的团队,对自己群体的成员更有同理心,交往更密切。所以,如果观察者把你当成了“我们”中的一员,那么你就不会受到歧视,反而会成为这种偏见的受益者。
除了以上,还有一个策略就是和你成功的内容划清界限,降低你们之间的相关性。为了做到这一点,观察者会确认你在某个领域的成就对他来说并不重要。比如,一个漂亮的女求职者对同一个女求职者是威胁,但对男面试官不是。这个策略在亲戚朋友中很明显。比如很多家庭的兄弟姐妹从事不同的行业,他们的成就不太可能被直接比较。有时候,它们会成为发光的机会。
如果观察者不能降低这种相关性,他就会采取回避措施来削弱亲密度。在这方面,一个乐队或娱乐团体的成员经常互相比较,谁的贡献更大,谁更有才华,以保持自尊。这种情况在朋友同事中也很常见。比如两个人感情很好,但是随着其中一个人的成功,双方会越来越疏远。
这就是观察者如何使用自我镜来减轻威胁。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你需要评估你是否会对观察者构成威胁。如果这种威胁已经成立,那么你可以期待观察者的自我镜头会起作用。这时候你要谦虚,有意做一些事情,减少你对观察者自尊心的威胁。比如,通过透露自己过去或现在的困难,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是让他降低戒备心的好方法。
比如肯定对方,让对方觉得自己能干,觉得自己重要。你可以公开表扬或赞美,也可以通过提问来表达你的肯定。比如你可以问对方:你最自豪的是什么?你坚持什么价值观?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等一下。专注于他最擅长的事情,增强他的自信心。
人的内心有一种隐藏的必然,叫做“自我确认”。换句话说,如果你的赞美对观察者来说是不值得的,他反而会不舒服。所以你的赞一定是真实的,有直接证据的。
自尊来自于比较,所以你要谦虚,降低观察者的警惕性。我们应该肯定其他观察者的才能和重要性,尽力找到共同点,创造“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的感觉。
现在来说说最后一个所谓的力量镜是如何影响观察印象的形成的,应该如何应对。所谓的力量镜,去评价和观察一个相对有权力的人,对他是有益的还是有用的?这里的“权力”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掌握资源控制权的一方,实际上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两个好朋友A和B,如果A想向B借钱,因为B可以决定是否借钱给A,所以说B此刻拥有支配A的权力。
这种力量是动态变化的。在某个时间段,某个特殊场合,有些人比你更有力量,但在其他场合,这种力量感就会消失。例如,只有当你想继续工作时,你的老板才有权力控制你。如果你决定辞职,他的权力就会消失。如果你的老板真的想让你留下,你就会成为一个有力的一方,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
在通过力量镜观察的过程中,有几个因素在起作用:如前所述,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认知守财奴”,在观察对方时保持着自己的能量。因为有权势的人不依赖你,他们往往下意识地走捷径,为了用最小的精力观察你,使用各种偏见、刻板印象和假设。那么,厉害的人观察别人准确吗?作者发现,只有当一个强大的人发现关注你会帮助他达到目的,他才能准确地观察你——所以这个时候,你的“有用性”是最关键的。
如果你现在面对的是你的老板,为了有效地显示你的有用性,你的第一步应该是尽力去了解老板的要求和需求是什么,他目前面临的障碍是什么,他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成果,你能提供什么实际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第二步,提前预测你老板的需求,提前做好准备,第一时间与对方需求无缝链接。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引起老板的注意。
这并不是要你去讨好对方——这种小聪明也许能满足上司一时的虚荣心,但最终会让你成为大家共同鄙视的对象,你的上司最终肯定不会对你有好印象——在这里,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工作中真正帮助他,成就他,帮助他实现事业目标。只有这样,你们才能互相帮助。只有互利共赢,老板对你的看法一定会越来越好。
总结一下,首先我们说印象通常要经过一些步骤。首先是偏见和误解,其次是纠正偏见和误解。后一步不会自动发生,费时费力,但形成了更准确的印象。因为每个人都是认知上的守财奴,所以要想留下好印象,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发起者的纠正机制。
其次,我们谈到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要特别注意的三个镜片,即信任镜、自我镜和力量镜。这三个镜头就是对方观察你时会用到的方法。
比如观察者会用信任的镜头来确认你是否值得信任。那么表达温暖,展现能力,就能给别人留下有价值的盟友印象。用心倾听,表现出同理心,愿意先信任别人,也是提高温暖值的方法;表现出意志力和适当的谦虚可以显示你的能力。
用自我镜来维持和提高自尊。自尊来自于比较,所以要降低观察者的戒心,肯定观察者的天赋和重要性,寻求共性,满足对方的自尊需求。
最后,相对强势的观察者会用力量镜来评估你是否真的对他有用。对于这种观察者,你必须预测到对方的需求,展现出自己的真实价值。让对方真正感受到你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合作者,能够帮助大家实现互利共赢,那么对方对你的看法就会积极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