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59)理性的光辉

       

图片发自App

        海洋大学的朱自强教授温文尔雅,幽默风趣,他在亲近母语论坛演讲的主题是“儿童文学阅读与理性精神的养成”。他自信地认为自己是文科教授中理性思维、科学素养较好的。

        早上梅子涵教授调侃朱自强教授日文说得好,下午朱自强教授就揶揄梅教授早上被咖啡淹了,希望咖啡只是打湿了梅教授的演讲搞,没有打湿梅教授的心情,余耀老师幽默地说“我们在座的看客,最喜欢的就是教授之间的互掐。”两位教授在引用名人名言时的解释如出一辙“人们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只好搬出前辈的名望和身份使众人坚信不疑了。”

        一个多小时的演讲,轻松有内涵,朱教授介绍了杜威、斯诺和周作人对教育和儿童文学的贡献,胡适先生将杜威请到中国演讲,杜威讲到人与自然,人文与科学不可分,斯诺认为科学本身就是文化,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周作人先生,后辈应理性看待其功过和价值贡献。

        周先生的争议在于他曾投靠日本人,但他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不可没,想到下午郭史光宏老师的课《一百条裙子》,理解和宽松是社会和大众的理性,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会让世界变得美好,我们也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周先生的功过。

        孩子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如何培养,朱教授指出:儿童文学中的逻辑就是很好的理性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优秀的儿童文学中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作家创作中的文学性和逻辑力不可分,一个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感性的能力和理性的逻辑能力的高度契合,才能达到作品的高度和深度。

        讲到儿童文学中的逻辑,拿绘本《手套》中狐狸如何介绍自己,《小乔逃跑了》中袋鼠小乔回家后怎么做?《好脏的哈利》中哈利对待洗澡刷子的方式,论证、推理、推论、推演使得故事一波三折,好故事一定是逻辑严密的。

        讲述故事或班级读书会活动中,也要注意文学作品的逻辑性,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就不能用推演方式教,不能让学生去猜想“爷爷咔嚓咔嚓,缝进缝出”将破旧的毯子变成了什么?学生如果直接回答为纽扣,“咔”这个故事就讲完了,结束了。

      人文与科学不可分,科学本身就是文化。什么是理性?就是逻辑与推理,思考与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259)理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