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学~自信与热情

所谓“关系”,就是我和你;所谓“动力”,就是我和你之间的能量表达。如果你还记得小学语文的知识,也许就会发现,这不就是造句的基本结构“主谓宾”吗?“我”是主语,“你”是宾语,而动力就是谓语部分。

“我”还可以视为“自体”,“你”可以视为“客体”,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基本结构:自体 + 动力 + 客体。 动力都是什么呢?我们前面提过,人性的动力有三个:自恋、性和攻击。动力还可以统一称为能量、活力等等。

讲清楚这些后,我们就可以来详细谈谈科胡特的这个健康标准了。科胡特的意思是,当活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

那么,你是“自信+热情”的吗?或者说,你心理健康吗?坦然地说,按照这个标准,我认识的心理健康人士那实在是太少了,因为我很少见到有人同时具备自信和热情。

我们先来谈谈自信。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还算是自信的,至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非常自信,对自己的人格品质等也基本接受。但如果说,活力能滋养自己,那么这个标准我就真的不具备了。因为这里面的活力,就像是一种生物能量一样,能够真的让一个人看上去是非常被滋养的,一个脸上无光的、身体僵硬的人,不能说是有活力滋养自己的。

我们常常会特别崇拜这样一种人:他看上去毫不起眼,甚至灰头土脸,但却具有绝世武功。例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这一逻辑推到极致,武侠小说中就会出现“天聋”“地哑”这样的人物,我记得是小时候看电视剧时看到的,他俩身体残疾,身形俱毁,但却具有无上的神功。金庸古龙小说中这种人物也不少,记得《天龙八部》中有枯荣大师,《倚天屠龙记》的少林寺中三个老和尚也是这种描绘。

这样的刻画,在我看来,像是在说一个彻底弃绝了人欲的人,最终成圣。用我们今天的术语讲,就是弃绝了自恋、性和攻击性等人性动力的人,最终变得厉害得不得了。对于这种情况我是有怀疑的。至少我觉得对普通人而言,排斥了人欲,也就是排斥了活力,那也就难以滋养自己了。

我们再来说说热情。不知道你是怎样的,对于我来说,热情这个词和我距离太远了。只是自信的人,我见过一些,只是热情的人,我也见过很多,但同时具备两者的人,我见得不多。

科胡特的四个水准

科胡特认为一个人如何感知自体和客体,是有四个水准的。

最好的水准,是自信和热情。排在第二的是夸大性自体与理想化客体。夸大性自体,就是一个人把自体的厉害之处严重夸大了,这种夸大感投射到客体身上,就变成了理想化客体。拿我自己来做例子,作为一位有点名气的咨询师,我深切地知道,被人当作理想化对象,是什么滋味。

排在第三位的是疑病症和可怕的 “ 神 ” 。什么是疑病症呢?就是一个人总怀疑自己的身体有各种生理疾病,但去医院做检查却发现没事,但这个人就是控制不住地怀疑自己身体有病。关于疑病症,在科胡特之前,各种流派有各种解释,科胡特给了一个非常简洁有力的解释。

他认为,疑病症患者的核心,是觉得自体太虚弱,但是,他们还没有真正形成心理意义上的自体,而是将生理意义上的身体视为自体,所以,一旦感觉到虚弱就怀疑自己身体有病,还觉得这一点小病就可能要自己命。

给你举个例子,他喜欢健身,可以说体壮如牛,但有一点不舒服,他就怀疑身体有病。真正被诊断生病时,哪怕只是感冒,他也会担心自己会死掉。疑病症是怀疑自体虚弱,而与此对应的,是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神一般的力量,“神”非常苛刻严厉,如果自己做不好,就会攻击自己。这样就可以理解疑病症动不动就担心自己会死掉了,因为有一个苛刻的、动不动就会攻击自己的可怕的“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志红心理学~自信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