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合之众》某一节书摘

近读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其中有一小节——教育(使民族走向衰落的刽子手)。摘录了一些语句,肤浅如我的书摘是和该书深邃的知识思想大相径庭的,无关乎什么,也仅仅只是自己感觉喜欢而已。

勒庞在小节中写到,就当时最为大众认同的观念,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使他们不断完善,甚至使他们最终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给予了评击。

他说,在这个问题上,包括赫伯特·斯宾塞在内的许多杰出哲学家已经轻易地证明了教育既不能使人更道德,也不能使人更幸福;既不能改变人的天性也不能改变人天生的热情;而且,如果受到不良引导,教育的作用就会弊大于利。

从上小学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在缺乏个人主动性的情况下只知道背书,他们的判断力和主见就这样被消磨殆尽。对他们而言,教育就是背书和听话。

这种教育制度所造成很大的危害,它使接受教育的人强烈地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并极度希望摆脱这种状态。

此外,在教育的三个阶段,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采用了十分糟糕的办法,即通过非自然、反社会的管理体制过分推迟了实践时间,实行学校寄宿制度,人为的训练,填鸭式教学。忽视年轻人即将投入生活的现实世界,忽视我们的生活必须适应或提前学会适应的社会,忽视了人的成长需要经历种种的苦苦挣扎,并在挣扎中学会保护自己,为了站稳脚跟也必须提前全副武装并意志坚强。

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经验、主动性和性格,这些是不能从课本中获得的。准确无误的复述课本确实可以提高智力水平。然而它真的能提高人的能力吗?当然不会!书籍就像字典,可以用来查阅,但是把它们大量存储于脑中却毫无用处。

法国教育不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活,而只是为他们从事职业做好准备。在某种职业上取得成功,无需任何自我定位或表现出个人的主动性。

90%的人将数年的时间,甚至十分关键的黄金年华。通过超负荷学习在各种考试中获得了学位、各种证书或毕业证。虽然对这些优胜者的要求极为严苛的,但在那一两天的那两个小时里他们做到了。可是一个月以后他们却不再具备这种能力,

他们无法再次通过考试。他们脑中大量过于沉重的知识不断丢失,没有用新的知识填充,他们的思想活力开始衰退,促进成长的丰富才能逐渐干涸。

然而此时的他已经疲惫不堪。结婚过上安定的生活,陷入某种循环,并永无止境地重复下去;将自己封闭在狭隘的工作中,尽职尽力,仅此而已。

显然,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只有经验——这位人类最重要的老师,会煞费苦心地为我们指出错误。并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教育之路:用实业教育代替可恶的课本和可悲的考试。

观念只有在自然、正常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所以,培养观念需要受到无数感官印象的刺激,这些感官印象来自工厂、矿山、法庭、书房、建筑工地和医院,而且需要人们亲眼目睹各种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操作过程,与顾客、工人和劳动者在一起,无论他们干的是好是坏,是赚是赔。这样我们才会对来自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的各种细节产生细微的感知能力。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这些认知后,会慢慢的分析形成条理,并迟早会受到某些暗示,使其对这些认知进行新的组合、简化、整合、改良或是发明。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才能相平衡,并且与他将来的任务和他今后希望从事的工作需要必备的能力才相符合。

与这种制度相反的法国,一代又一代的人越来越像中国看齐——因此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乌合之众》某一节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