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8

申二、蘊善巧(分二科) 酉一、徵

【云何蘊善巧?】

  前面把這個「蘊」解釋完了。現在這下面解釋這蘊的智慧,善巧通達的智慧。第一科是「徵」。怎麼叫做「蘊善巧」呢?這是「徵」。

  下面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略」,略解釋。

酉二、釋(分二科) 戌一、略

【謂善了知如所說蘊、種種差別性、非一眾多性,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是名略說蘊善巧義。】

  「謂善了知如所說蘊、種種差別性」,就是你這個人、你這位佛教徒,你能明白像所說的這個色、受、想、行、識「蘊」的「種種差別性」、「非一眾多性」,「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你能這樣明白。「是名略說蘊善巧義」,這是略說。

  下邊就廣說,就是解釋這個略說,分三科,第一科解釋蘊的種種差別性,先「徵」。

戌二、廣(分三科) 亥一、蘊種種差別性(分二科) 天一、徵

【云何名蘊種種差別性?】

  這是問。下面第二科解釋。

天二、釋

【謂色蘊異、受蘊異、乃至識蘊異,是名種種差別性。】

  「色蘊」有過去、現在、未來、若內、若外、若劣、若勝、有各式各樣的差別。「受蘊」也是這樣差別,乃至「識蘊」也有這樣的差別,「是名種種差別性」。

  這一句話解釋完了。下面是第二科,第二科解釋「蘊非一眾多性」。

亥二、蘊非一眾多性(分二科) 天一、徵

【云何名蘊非一眾多性?】

  解釋第二句,是這麼意思。

天二、釋(分二科) 地一、舉色蘊(分三科) 玄一、標

謂色蘊非一眾多品類。

玄二、釋

【大種所造差別故,去來今等、品類差別故。】

  「大種所造差別故」這樣解釋。這個色蘊怎麼樣「非一眾多品類」呢?「大種所差別故」,大種有差別,所造也有差別,也是不一樣的。「去來今等、品類差別故」,過去、現在、未來也是有品類的差別,有天上、人間、三惡道的差別。

玄三、結

【是名色蘊非一眾多性。】

地二、例餘蘊

【如是餘蘊,隨其所應皆當了知。】

  這是第二科「例餘蘊」。前面這「色蘊」是這樣子,「如是餘蘊」其他的蘊,也「隨其所應」也應該是這樣,也是有過去、未來的品類的差別。

  這文上第一句「種種差別」就是說色蘊義、受蘊義、乃至識蘊義,就是這叫作「種種差別性」。等到「蘊非一眾多性」就說得更清楚了;有大種所造差別、去來今等品類差別,是名「色蘊非一眾多性」。這個「種種差別」和「非一眾多」,在語言上就是有略廣的不同而已。

  「如是餘蘊,隨其所應皆當了知」,其餘的受、想、行、識也是這樣了知。

亥三、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分別(分三科) 天一、徵

【云何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

  這是第三科解釋這第三句,怎麼叫作「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呢?

  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天二、釋

【謂唯蘊可得,唯事可得。】

  就是這樣子。看《披尋記》:

《披尋記》九二九頁:

【唯蘊可得等者:總說諸蘊苦相廣大,是名唯蘊可得。別說諸蘊唯色等五,是名唯事可得。】

  「唯蘊可得等者:總說諸蘊苦相廣大,是名唯蘊可得」,這個「總說」就是不詳細說,說它的大意叫做「總說」;就是諸蘊的苦相是廣大無邊的,這叫做「唯蘊可得」,你不能跳出去這個範圍的。「別說諸蘊唯色等五」,前面說個大意;現在詳細說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個。「是名唯事可得」是這樣意思。這個「唯蘊可得、唯識可得」;「蘊」是總、「事」是別的意思;實在蘊就是事,事就是蘊,這叫做「唯蘊可得、唯事可得」。

【非離蘊外有我可得,有常恒住無變易法是可得者。亦無少法是我所有。】

  「非離蘊外有我可得」,不是離開了五蘊以外,還有一個「我」可得的,可得到「我」的。「非離蘊外有我可得,有常恒住無變易法是可得者」,離開了五蘊沒有我可得。只有「有我論者」認為「我」是常恒住、無變易的,是可得的;佛法是「無我論者」,是認為沒有這樣的「我」可得,只是色受想行識而已,沒有我可得。「亦無少法是我所有」,既然沒有「我」,也就沒有「我所」了,沒有說:這個是我的,也沒有這個執著了。

天三、結

【故除此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

  是結束這一段。所以除了色受想行識之外,更沒有法可得,也就沒有法可分別了。是這樣意思。
(2018.7.8)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