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咨询与辅导》(金树人)第二章读后感

第二章  生涯辅导的实施

也许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就相当于美国上世纪60-80年代。

今天下午有PMP小伙伴向我咨询生涯困惑,结合本章的理论做如下分析。

一、生涯辅导服务的对象

他目前自己对三年以后的自己有个模糊的期待,目前的主要困扰是不知道自己在目前岗位是长期做下去还是只做一小段时间。一方面又感觉自己太贪心了。

显然,他不是生涯已决定者,但是“未决定者”还是“生涯犹豫者”呢?

从两者的内涵看,“生涯未决定者”可能已经有了选择的大致方向,只是还没有拍板定案;而“生涯犹豫者”虽也处于生涯未决定的状态,但它背后通常有严重焦虑等复杂原因。

所以这位小伙伴应属于“生涯未决定者”。

二、生涯辅导的服务方式

继续拿下午那位PMP小伙伴举例,他刚开始问我的问题是,我的咨询如何收费,因本人目前公益咨询阶段,且碍于朋友情面,没有直接答复他。

我给他推荐相关圈内资源,但可能出于对我的信任,还是选择我继续为其辅导。

他先是向我了解了咨询切入口,后了解了生涯咨询如何帮助来访者,我一一做了答复。在他对生涯咨询有了一定了解后,就他目前的困扰,我打算给他做澄清,但他以“复杂”“几句话说不清楚”而停止了我提问问题的回答。

但我针对他提到的决策/选择问题,推荐了决策平衡单模板,以及“生涯研习社”上面关于决策平衡单的文章推给了他。

结合本章第二节的内容,我这种生涯辅导服务方式,应属于第一层次“信息提供”。

如果后续他觉得决策平衡单这种工具很好,且想进一步了解,可以推荐他去上“生涯规划课程”。

作为生涯规划师,在积累了足够咨询实战经验基础上可以考虑通过“工作坊”的方式进行辅导,一方面也是对咨询技能的强化练习。但最高追求应该是像专家一样做“个别生涯咨询”。

三、生涯辅导与咨询的历程

继续拿上面PMP小伙伴为例,在我提供了决策平衡单及相关资料后,他对我表示了感谢,从言语中可以感受到,我所提供的对消除他目前的困扰很有帮助,然后我们之间的谈话就此结束了。

结合本章第三节的内容看,其实我跟他只到了第一谛:苦这个阶段,认清其痛苦的是什么?至于后续的“集”“灭”“道”,要看他自己的自我认知了,如不能达成他期望,我想他会继续来找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涯咨询与辅导》(金树人)第二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