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和殿的七十二根楠木

很快,一个学期结束了,冬天的校园里空旷而又宁静,谢老师结束了手头上的工作,打算年前去拜访一下那位汉字神童,他从林老师处要来了小偈的家庭住址和电话,约好了时间,独自骑车来到了金石路11号,这里是省博物馆的宿舍大院,小偈的爸爸是馆里的文物管理员,妈妈是位讲解员,今天正好都在加班,大院里的老人们忙着贴春联,贴“福”,小偈的家门上也不例外地贴了一个大大的倒“福”。

按响了门铃后是小偈来开的门,小家伙正在客厅里看一部纪录片,央视版的《故宫》,宽屏幕,高清,比起《功夫熊猫》里那位仙去的神龟,这个解说员的语速实在是快不到哪儿去。

“哟,难得啊,你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感兴趣!”的确,这个年代的男孩,要么在玩撕名牌,要么捧着手机“吃鸡”。谢老师指了指客厅墙上的一幅幅挂画,不少都是青铜器的图片。

小偈瞥了谢老师一眼,很快又回到大屏幕上,“老师,你说这个故宫里的太和殿,为什么有72根大柱子啊?”

老师想了想,说“你听说过周易吧,周易的核心是阴阳合一,也是我们老祖宗所创造的这些灿烂文化的总源头,故宫在设计和建造中,处处与周易相合,72为8和9的乘积,8是阴数里最大的,而9是阳数里最大的,两者相乘合一,寓意着坐在里面办公的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

“那为什么其中的六根蟠龙金柱,围绕在黄帝宝座的周围?”小偈继续问道。

“周易是一本书,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八卦这种图形反应出来的,而一个八卦的复卦,则有六个爻位,其中的乾卦,又代表了龙,古时候的皇帝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所以故宫太和殿里的六根蟠龙柱,就是乾卦里的六条龙,他们分别象征着皇帝一生的各个阶段,提醒他在不同的阶段思考处事要有所不同,如第一爻叫潜龙勿用,寓意着年轻的皇帝一切都要隐忍,不要有所作为,这样才不会对前朝的大臣们形成威胁,政局得以稳定,而到了九五飞龙在天的时候,就可以放开手脚,任意驰骋,因为那时大权在握,朝野上下没有任何可以阻挡的势力了。另外,太和殿是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30米,二者之比也刚好为9∶5,也暗藏了九五至尊这个卦象。”

看着小偈似懂非懂的样子,谢老师不禁笑了起来,“这些,对于你来说,一时半会儿,还不太能理解,改天,你去我的书房,我好好给你解释。”

“那太好了!可是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问你太和殿的柱子吗?”

“为什么呢?”

“因为,我最近在破解那个‘南’字。”

“哦,对了,永乐年间太和殿的柱子,由楠木制成。这些珍贵的楠木,多生长于川湖广等地的深山老林中,这些原始森林里,随时有虎豹蛇蟒出没。入山采木的难度跟送死差不多,所以后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

小偈听到这里,吓得嘴都合不拢,“妈呀,去砍棵树,还要死掉一半的伐木工人,古时候的皇帝也太不把老百姓的生命当回事了!”

“所以,每根柱子里都渗透着采木工的鲜血!”

过了一会儿,谢老师又问:“你的‘南’字破解了吗?”

“没有,这一集太和殿,我都看了好几遍了,还是没有什么头绪。”

“那么我问你,‘北’字你破解出来了吗?”

“‘北’字很容易,甲骨文就是两个人相背而立,后来加上‘肉’,就成了背。”(笔者注:1956年,汉字改革,“肉”和“月”两个部首合并,凡是跟“肉”有关的,如“肚胃腹腰腿肠肺肝脾”等,如今都归入了“月”部;类似的还有“王”和“玉”等,老祖宗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对,一点儿没错,既然你知道了北代表后背,那南也就差不多了。”

“哦?北代表背,南代表……难道南代表肚子?”

谢老师没做声,微笑地看着小偈。

“南代表肚子,对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太和殿的楠木,不正是一棵棵大肚子的树吗,每棵直径都在一米左右呢!南瓜,不也是肚子圆圆的吗?还有我爸爸的大肚腩!还有还有,我这样喃喃自语,不正是在肚子里说话嘛?啊,老师,莫非你一早就知道答案了?”

谢老师点了点头,不紧不慢地说:“这个南和北,跟风水有一定的关系。古代劳动人民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一套方法,你知道,我们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那里北边经常会有西伯利亚寒流,南边则面对着温暖的阳光,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所以有了面南背北一说,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腹南背北,祖先造字的时候,一定是先有肚子即南,背即北这两个字,后来再把这两字挪去做方向,而原有的意思,就加上部首肉,分别变成了腩和背了。”

小偈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难怪,魅儿家的大门是朝南的,整个寨子也都在山的南边,原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地照到南边的阳光,又能让山挡住北边的寒流。”

“怎么,老师说的不对?”谢老师见小偈皱起了眉头,“不不不,老师,您说的太对了,我要好好向你学习。”

这几番话,彻底打消了小偈的疑虑,他原以为,语文科组长的到访,是想让他在课堂上收敛一下,不要不务正业,成天去挑林老师的破绽,现在看来,他不仅没有这个意思,而且很可能还是他一条战壕里的盟友。

“老师,你看,我都忘了给您泡茶了!”趁着小偈去了厨房,谢老师也站了起来,仔细地研究起墙上的这些挂画。

小偈家的客厅很大,墙上挂满了各种图片,它们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青铜器的图片,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拍的光线很好,精度也很高,谢老师一一辨认出,这个是簋,旁边的是尊,远一点的那张是爵;另一类是小偈的画作,看得出小偈这孩子学画的年头很长,用笔很自信,内容也很广泛;还有一些挂画,基本上就是一个符号,旁边没有任何说明;等小偈的茶端上来时,老师正在一幅散发披肩的女子速写前驻足,那是一名少年女子的上半身特写,尽管脸上有刺青,却丝毫不影响她那姣好的面容,尤其那双乌溜溜的眼睛,仿佛悠远的古湖,似乎深不可测,却又清澈见底,让你心无旁骛,又义无反顾地走近。她的嘴角漾出半分笑意,能让你的心长出温润的水草,从此飘飘摇摇。。如果不是闻到荞麦茶的浓香,谢老师的神也许半天都回不过来,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接过小偈递来的茶杯,“难以想象,现实中还有这么美的女子,这是COSPLAY吗?还是你想象出来的?”谢老师冲他眨了眨眼,问道,因为那女子的装束与常人极不相同,无论是刺青还是发型,还有脖子上的一条由贝壳串成的项链,一看就是手工制作,市面上是买不到的。小偈的脸上闪过一丝红晕,马上又变成给了一种失落,幸好谢老师的目光又移到了那女子的耳际,并没有察觉,小偈叹了一口气,说:“事实上,都不是,她是我的一个朋友,她平时就穿成那样。”老师的目光有半分钟没有离开那女子耳朵上的一个饰物,它看不出材质,造型也很简单,上面刻着一只灵龟,老师回过头盯着小偈的眼睛,“她是你的朋友?”“是,她还送了我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小偈的情绪似乎有些不对劲,跑进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儿便从一个盒子里找出了一条果真是不差分毫的项链,递给老师看,自己的手却不肯松半分。老师看了一会儿,放开了项链,坐回沙发上,依旧用他那不紧不慢的语速说:“如果我是你,就不会把门口的那个‘福’字倒着贴。”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章 太和殿的七十二根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