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第11次训练 20190401

训练素材:02始计篇:“计”是最早的SWOT分析/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训练难度:3156字
训练时间:68分钟
还原度自评:8分

第一部分:全文通读 5m
五事七计
长平之战
诸葛亮和司马懿
计不是计谋,是计算
计算实力
兵法没用,那怎么用

第二部分:结构分析 63m
【第1次分析】7m
a.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五事七计。总起
第二层,五事是五件事--把他打赢了。为什么计是计算的计。
第三层,所以学兵法--全军覆没。举例说明兵法怎么用
第四层,在这一讲--结尾。总结

b.梳理结构
先给出结论。再分析为什么。再举例说明怎么用。最后总结。

c.概括中心
通过分析对计的正确理解,指出计算敌我双方实力的重要性。

【第2次分析】40m
a.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五事七计。总起
两个层次的内容
奇谋巧计
提出中心,计是计算的计
第二层,五事是五件事--奇谋巧计。为什么计是计算的计。
五事七计是充分计算比较敌我
战争论也强调计算敌我双方实力
计算的目的是知胜。多算者胜,不是多计算才能胜,而是指计算出来胜算多就能胜
举例说明:魏蜀吴实力的分析
第三层,天下是要靠--全军覆没。举例说明兵法怎么用
总起,通过长平之战来分析兵法该怎么用
战争前半段,比较双方主孰有道
战争后半段,比较双方将孰有能
第四层,在这一讲--结尾。总结
总结全文观点
引出下文

b.梳理结构
先总起,点明中心。然后分析为什么计是计算的计。然后举例说明怎么运用。最后总结。

第一层,总起。先指出这一篇有两个层次的内容。然后分析第一个层次,也就是对计的误解。最后指出核心,计是计算的计,不是计谋的计。

第二层,分析为什么。先介绍五事七计,指出这是SWOT分析,是计算比较敌我双方。然后通过《战争论》也强调计算敌我双方实力,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就引出一个话题,计算的目的是什么呢?接着分析计算是为了知胜。最后分析魏蜀吴的实力,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层,分析怎么运用。先总结上文,引出我们可以通过长平之战来说明该怎么运用。然后通过前半段的历史,分析主孰有道。再通过下半段的历史,分析将孰有能。

第四层,总结全文。先总结全文观点。然后引出下文。

c.概括中心
作者通过论述孙子兵法中的计是计算的计的观点,举例说明该如何去运用,强调了战前比较敌我双方实力的重要性。

【第3次分析】(第三层,通过长平之战分析如何运用)16m
a.划分层次
第1节,天下是要靠--一个复盘。总起,通过长平之战来分析兵法该怎么用
总结上文,提出疑问
介绍长平之战
第2节,战争开始--唇亡齿寒。战争前半段,比较双方主孰有道
介绍经过
秦国更占理
赵王的选择,不应该接受,应该提前援助。
第3节,攻下来之后--全军覆没。战争后半段,比较双方将孰有能
赵国占优
将孰有能,廉颇防守
赵王撤换廉颇
天平倾斜,全军覆没

b.梳理结构
先总起。然后分析主孰有到。然后分析将孰有能。

第1节,总起。先总结上文观点,总起本层,引出长平之战,通过长平之战分析怎么运用。

第2节,主孰有道。先介绍上半段赵王笑纳秦国战利品的经过。然后分析这件事上秦国更占理,职业经理人无权处置资产。最后分析赵王不应该选择接受,而应该选择出兵援助。

第3节,将孰有能。先介绍后半段,赵国防守优势。然后分析将孰有能,肯定是廉颇厉害。接着介绍赵王替换廉颇。最后介绍天平倾斜,赵军全军覆没。

c.概括中心
在长平之战中分析各个阶段的实力对比情况,通过这些对比反应战局。

第三部分,训练总结
第一层分到哪里很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中心句的判断。最开始的分层是有难点的。

第二层的分析最开始是有一点乱的。比如这句话:

《始计篇》的第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放在这里是什么作用?看起来跟上下文不太相关。作者也没意图要一句句地分析。事实上,对这句话的分析,应更加宏观地看到下文的内容。这样一来,就不难发现,这句话是从属于下面魏蜀吴的小节。这句话放在这里的意思,是:

这么重大的事情,如果不去计算,就贸然发动战争,等待的就会是灭顶之灾。

值得记住的一个细节是,第二层结束的时候,用诸葛亮的奇谋巧计一句话呼应前文。而到了下一层就换了总结性的语句。这个细节差点没看清楚。第二次分析予以了改正。以后可以注意这种短结尾长开头的过渡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第11次训练 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