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9

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几位先贤生活在春秋末期。实际与老子有交集的只有孔子。

老子,孔子,孙子三个人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孟子和庄子两个人是生活在战国。孟子,庄子,孙子这三个人都没有任何人生交集,他们和老子、孔子之间,也没有人生交集。

如果从 “门派”上来讲,老子和庄子属于“道家”,后世统称“老庄”。

孔子和孟子属于“儒家”,人称“孔孟”。

孙子属于“兵家”,一套《孙子兵法》让后世研究几千年。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仁义礼信”是没有市场的,那个时候的诸侯国考虑的是如何壮大自己,如何灭掉对手,因此,“兵家”、“纵横家”、“法家”是那个时代的宠儿,秦国就是靠着这三样法宝,统一了天下。

几位先贤里面只有老子是有坐骑的。老子能骑青牛。大家可别小看这头青牛。能够驾驭一头青牛足以证明老子不是一般的牛掰。牛代表心,而足以怒心的人都是能力、攻心为上的。我们接触到的画像老子都是骑着青牛。牛其实就是心啊,骑牛就是驭心啊,心定了,一头牛就不会乱走。而以此御敌则可臣服。

孔儒文化古时不仅压迫女人,也用“君臣父子”的等级制度压迫所有的人,只有年老的男性、位居高位者,才是儒家文化的既得利益者。儒家的礼仪规范所建造出来的等级制度使得社会结构太过高峻突兀,高一级的人可以对低一级的人颐指气使,低一级的人可以对更低一级的人吆五喝六。所以在这种等级制度里,每个人都想获得更高的地位,想获得“绝对”的尊重。

老子的道家的存在起到了社会的平衡作用。中国的各个朝代各个时期,正是因为有着道家学说传承的影响,才没有出现欧洲维多利亚时期“禁欲观念”弥漫整个欧洲的宗教“性禁锢”事件,也没有出现很多国家对“同性恋”者的迫害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其实都存在着脱离自然规律的现象和压制人性的理念。

老子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里面。

该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题思想是“道法自然",几千年后仍对现阶段中国发展仍有重要意义。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风骨,独善其身的味道很浓,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接触来说早了点。年长一点再读感受会比较深刻。

《易经》一般人读不懂,而且极易误解。一旦误解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还是建议等以后有机会或者有能力的时候再读。

《大学》礼教思想很浓,会压抑个体的个性,对于古代文化礼仪研究是必读的,但是相对来说不是很适合现在读。

老子 说无为。无为是啥?无为就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要返璞归真,返璞归真就是往上走往上走,一直走到道可道非常道,一直走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什么是道生一,那不就是先天无我吗?无我了,还有分别心吗?

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你看这话说的,这不就是没有分别心吗?而且孔子他老人家呀,认为每个人都有君子的特性和潜质,从来都是平等看待每一个人。所以孟子才跟着说,人皆可为尧舜,这和人人都有佛性,也是很类似的话,这就是圣贤的无分别智慧啊。

再看鬼谷子,虽然鬼谷子说得很多都是实际操作的东西。但它是归道的。鬼谷子其实也是道家的。他如果有分别心。是反而弄不出这么体系庞杂的纵横捭阖之术的。

所谓能够纵横捭阖,就是能够随事势灵通无碍,这些都属于巧智,巧智必然先要一统归元,不明质朴初理,哪能阐发巧智。

释迦牟尼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死,这些都是讲没有分别心。

老子告诉世人:人,不能拿人来比。既比不了高下也比不了输赢,更加比不了深浅。用心去看待世事。所以烦恼,痛苦,都是因为心里面对自己遇到的事情执着分辩。

因为总是分辩,才会觉得某件事就是好的,某个人就是坏的,得到了就是好,失去了就是坏。赚钱了就是好,穷就是坏。找个美女就是好老婆,丑就是不好看。总是在好、坏之间徘徊,而无一心干事来得踏实自在。

人都 是最执迷于可怕的执着分辩。

那就惨了,烦恼和痛苦都来了。

早在一千三百五十多年前,老子的书就被译成外国文字。那是唐太宗时代,唐玄奘和道士成玄英等将《老子》译为梵文。从16世纪开始,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

很多西方人非常喜欢老子的道学思想,他们认为《道德经》提倡了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全世界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可见世人对道家学说的喜爱程度。受老子影响深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