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览东四胡同博物馆 在四合院里感受北京文化

逛北京,肯定要逛胡同,逛胡同肯定想看四合院。但是除了那些改造成咖啡厅或者店铺的小院,挨家挨户的大门口都贴着“谢绝参观”。

不过即便能偷偷摸摸进了民宅大院,里边也是小房丛生、过道拥挤,有模有样的四合院可不多了。四合院什么样,听说过,但原汁原味能见着的那是少之又少。


要是想踏踏实实、明明白白的看懂四合院,推荐您去东四胡同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东四文化街区,由标准的三进四合院改建。在这里您随便参观,可劲看,而且还配合声光电高科技技术,讲讲老北京的故事。

在博物馆里有个小模型,三进院的结构一览无余。

再来一张速写画,这下就更清楚了吧。

东四胡同博物馆(原东四77号院)所在的东四三条至八条,是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这里遗留的王公贵族大宅子、曾经居住过的名人雅士可是不胜枚举。院落的规格,以及胡同风貌保护都相对不错。

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为博物馆题字。

跨进博物馆的大门,也就是四合院的宅门,可见一面影壁墙。

影壁的作用一来是为了美观,二来为了阻挡部分视线,保证居民的隐私。细看你会发现,影壁墙中央图案由五只蝙蝠捧着一个寿字组成,寓意五福捧寿。

迈进屏门进入第一进院,正对着一面玻璃镜面,映射着院落四周,增加了院落空间的趣味性。左手边是倒座房,右手边是垂花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门”。

因为结构的原因,垂花门的两个前檐柱可以不用落地而悬在半空,两个倒垂下来的柱头雕饰出莲瓣、串珠或石榴头等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这对短柱称为"垂花柱",垂花门也由此得名。


倒座房里是“东四印象”展区,老照片展示了东四胡同的历史,声光电让你仿佛穿梭时光,身临其境,回到过去的胡同生活。

从镜子边进入另一间房,进入第二展区“印象瓦舍”,漂浮在空中的瓦片,通过传统与现代材质的不同质感,诠释了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再往里走,是东四片区名人故居详尽的坐标图,以及老北京声音、美食等民俗文化介绍。

一位参观者在给孩子描述她小时候在胡同里的生活场景。

走出展区,即从西厢房进入了二进院,而跨越一进院、二进院的公共艺术品“月影”则展现在眼前。“月影”为不锈钢材质,长12.7米。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浑天仪”。

透过展厅里单面透视的玻璃,可以看到院落及“月影”。

跨越一进院、二进院的“月影”。

“月影”展示的是现代文化与历史的交融,随着太阳的升落交替,光影在院中游移,“描述”了浑天仪对时间的概念,也是空间与时间的融合。到了夏天,它还有水雾喷泉的实用功能,在烈日下喷洒的水雾,会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彩虹。

四合院。四,东西南北四面,合,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坐在抽手游廊下,听着鸟叫,沐浴午后阳光,环顾四周,感受中国传统建筑风韵,美哉。

正房里展出的面塑、风筝等工艺品。

穿过正房,就来到了三进院,院中摆放着另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星天”,与“月影”一样都是浑天仪的一部分。

“星天”上刻 有古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宿,星宿是由东方苍龙、 南方朱雀 、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大天区各七星宿组成。这些天区名称常见在宫门或街道的命名中,比如故宫神武门为北门,在明朝叫玄武门,因清康熙皇帝名叫玄烨,后改名神武门。

可以在阅览室中借阅图书,也是举办公益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三进院展出的木刻版画和京剧脸谱设计程式。

三进四合院不算大,游览一圈大致需要1-2小时,这里的展览内容虽然有限,但它好像一部北京文化、胡同历史、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概述。如果把东四三到八条看做一部文化书籍,东四胡同博物馆就像这部书的目录索引。所以,小编最后给您推荐两种游览方式。

坐在东四博物馆的院中感受冬日煦阳、鸟语花香,穿梭在四合院中欣赏她的建筑设计之美。或者参观过后,走出博物馆,到东四片区胡同中探访名人故居,感受北京独有的胡同文化。无论哪种方式,相信您都不虚此行。

*本文内容来自编辑张晨,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

更多同类文章可点击底部菜单“文化人”子栏目

爱文化,爱生活,爱自己

持续~寻找“文化出品人”

我们希望聚合引人深思、令人沉浸的文化形态与内容,与”文化出品人“一起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相信文化的内涵与凝练过程,会影响更多的人,去热爱和享受。

“文化出品人”——热心传播并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或特长者,我们将邀请您入驻平台。

你可能感兴趣的:(访览东四胡同博物馆 在四合院里感受北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