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简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孔子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先师”是因为他确实从事教育行业比较早,而且干的出色,担得起万世师表的称谓。在他之前是阶级固化三百年的西周,知识被管理阶层垄断。是先秦诸子逐步把知识带到民间,孔子从政并没有什么业绩,反而因为诛杀少正卯留下人生污点。他真实的功劳在于系统的梳理当时的传统文化,整理出来《六经》来作为教学的课本,并传授六艺作为谋事手段。

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说:“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秦汉之际《乐》已经失传了,所以汉代定国之后整理经典只剩下了《五经》,这五本书从西汉开始到清代教育改革,一直都是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宋代朱熹增加了《四书》,也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周代官方教学的六种必备技能,《礼》是“礼”的教科书,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之外,还有通过参加祭祀、丧葬、婚假等进行实习。孔子问礼于老聃,是因为礼乐的衰败导致很多地方举行的不伦不类,孔子不断的拜访老一辈的学者,请教学习,也去其他国家观礼记录风俗礼仪。《乐》是《诗》的谱子,我们读的《诗经》其实在当时都是唱出来的,什么礼仪场所配什么音乐唱什么诗,有着严格的要求,作为君子会乐器懂乐礼是必修课。射,就是射箭,君子之争必也射乎。当时能参与打仗的只有士这个阶级,所以叫“战士”,在当时的宗族社会中士与士多半是血亲关系,所以他们打仗也是比较“文明”的,个人直接的战争比射箭,既能定输赢,又不伤和气。国家直接的战争,要约定时间,地点,告知对方多少人,等战车就位之后才能互相冲击。御,是驾车技术。示人需要会驾驭马车,跟我们今天考驾照一样。书,在今天叫《尚书》,也就是当时的历史课了,读《书》可以知道前朝的事情,明盛衰之道理。数,是具体管理国家时候做衡量用的,包括: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

孔子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把这些只能是君主、诸侯、士大夫之子学习的知识和技术,教给愿意学习的世人。精通六经、六艺是西周之前管理国家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祭祀礼法乱了,各国诸侯各自祭祀,僭越者无数,季氏居然去祭泰山,秦国居然祭祀白帝。再者就是打仗也不按礼法了,而是凭借智谋取胜,宋襄公按照周礼被楚国打败,留下千古笑柄。种种迹象表明,六经六艺在当时已经不合时宜了,但是孔子认为只有周礼可以让天下恢复秩序。

除了孔子之外,老子基于“道”的认知,提出“无事可以取天下,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政治主张,并把“圣人”作为最高人格树立起来,让侯王学习。孔子讲圣人必谈周公尧舜,墨子讲圣人必论大禹,后世儒者把孔子尊为圣人,道家把皇帝和老子尊为圣人,墨家把墨子尊为圣人。而后的两千多年,教育无不以成为圣人作为终极目标。

传统教育的本质就是圣贤教育,首先需要学习圣贤的言论,孔子言论见于《论语》,老子著有《道德经》,墨子著有《墨子》。再者是要遵从圣人的教诲,圣人道理说了什么?人应该怎么做?以圣人的标准为标准,以圣人的逻辑为逻辑。最后就是做一个像圣人的那样的人,学孔子者克己复礼,学老聃者辅万物之自然,学墨子者兼相爱交相利。这根西周的教育完全不是一回事,是一套体系坍塌之后逐步形成的另外一套体系。然而好景不长,圣人教育并没有执行多长时间,就被应试教育摧毁于无形当中。当时是叫做科举。

圣贤教育有个缺陷,就是把“学”和“术”进行了拆分,学解决读书人的品德问题,术解决读书的吃饭问题。这种分离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除了品德良好之外,就是百无一用的书生。科举让这些人有了改变人生命运的途径,十年寒窗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帝国的管理阶层。有钱者富,当权者贵。当富贵成了读书人的毕生梦想时,圣人“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教诲就很难起到作用了。绝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不再是养成圣人的人格,而是要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这种由根本动机引发的教育体制改变,发生于无形当中,以至于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圣人寥寥无几。

清代教育改革之后,虽然教育科目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但是应试教育的陋习全都保留下来了,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读书出于效益目的,为了对某一领域有用而去学习,以考试分数定输赢。只要教出来的人技术过关就能实现社会中的实际担当。我们可以把这种教育叫做技术教育,以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具体技作为教育目标。于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便成了教育者的基本价值观,从来没人在乎你的品德教育和素质培养。

基于学校教育这一环节的缺失,国学班打着“圣贤教育”的大旗火爆了一段时间,单很快因为“质量不行”而难以继续。有的教《三字经》《弟子规》的,有的搞三纲五常女德妇道,有的光是背书又难以讲通透,有的是成功学包装之后胡乱弹琴,种种乱象表面他们只是浑水摸鱼的生意人。而真正研究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人很少,很少。如何学习圣贤文化?如何继承圣贤文化?如何真正的做到圣贤所期待的那种人?事关子女教育,事关民族文化传承,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值得每个思考!

教育简史:从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

教育简史:从秦汉之际至清末民初

教育简史: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立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简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