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7不想读书的人,总会有N种理由

在很多教师心中,认为自己把课上好,就行了。至于读书,学校给我什么书,我就读什么书。你学校不发书,我读什么?让写读书笔记那就连夜抄两页,抄课标,抄一段诗歌,总之,你要什么,咱就干什么。你有千条计,咱有老主意。你总不能说我没有写读书笔记吧?

至于主动去买书,对不起,我的工资太低,房贷车贷要还,这点工资维持生活还有点困难,凭什么要我买书?一本书少则二三十,多则五六十元,有那闲钱买盐还能吃半年呢。

再说了,谁规定必须读书?我不读书不也照样教课,甚至那个爱读书的谁谁谁,这次考试还不是还不如我吗?她倒是爱读书,也没见她考第一名啊。

我舅舅初中没毕业,靠着收破烂买了三套房,买了两辆车。比我上班还强呢。你说,读书有什么用?

读什么书?我不知道啊,学校又没有人告诉我。

课标是什么?听说过但我没见过。学校里没有,教导处也找不到。你说学校都没有课标,我能怎么办?

……

不想读书的人,总会有N种理由

这些年,我遇到过各种情况来拒绝读书,抗拒读书的。搪塞,敷衍,质疑,凡此种种情况,归结起来的理由总是冠冕堂皇,我不是不想读,书那么贵,工作那么忙,学校单位的事儿又很多,我也没时间没精力读书啊。

读书是一个长期投资,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多年的潜心阅读,想通过三五本书就让自己脱胎换骨,重获新生,那是邪教的书。

魏书生老师说,解决学困生最重要的是学习动力问题,其次才是教会学习方法。这句话对老师同样实用。

不见兔子不撒鹰,这就是一部分老师的心态。

学校究竟该怎么做呢?

第一,定规划,拜师傅。

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该读哪些书?要有明确的规定,要明确必读书目。这些书,是敲门砖,是引导教师走向个性化读书之路的垫脚石。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之初,对教学工作还很生疏,想要让他们快速成长,必须要有专人带领着读书学习。

学校的师徒制难以开展的原因,在于学校领导没有足够重视。很多时候,都是拜师仪式走个过场,拍个照,做个美篇宣传一下。就没有然后了。师傅不想多事图个清闲,徒弟也懒得多问,走了弯路,错过了最佳成长时期,才觉得后悔。

第二,立标杆,树旗帜。

让青年教师看得见读书的榜样。小时候,小叔是村里唯一一位大学生,每年学校都要统计谁家的亲戚上了大学,我总是感到很骄傲。小叔走路也看书,放羊的时候也在看书。放暑假了,就在家里的一间草料屋里读英文版的《三个火枪手》。

小叔那时候就是我的偶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榜样,需要一个偶像。

学校要帮助教师寻找一个教师心目中的标杆。校内的,校外的,网络上都行。要让老师知道这位标杆读书的精神,以便循着这位标杆成长的轨迹前进。

第三,搭舞台,聚资源。

读书能不能改变一个人?能不能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答案是肯定的。会读书的老师,一定思路更加清晰,总能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校应该为教师搭建读书的舞台,让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激励更多地人通过读书解决成长中的瓶颈问题。这个舞台,可以是读书会,也可以是报告会。也可以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做报告,开讲座。

让年轻教师有机会和专家、学者建立链接,通过网络为教师专业发展把脉,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定考核,有奖惩。

读书,要有考核机制。光凭自觉自愿读书,很容易流于形式。因为专业的阅读是枯燥的,乏味的,想要长期坚持,的确需要很大的毅力。

一位二十多岁的大学生问,现在学习一样乐器晚吗?有网友回复说,不晚,只是你妈打不过你了。

成长是需要压力的,是需要有人督促的。很少有人很自律,不需要外人监督。

学校要建立长期的读书奖惩制度,激励先进,督促后进,让压力变成动力。

不读书,总有人各种理由。想转变,想成长,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17不想读书的人,总会有N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