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怀素草书《自叙帖》的书法风格

2021.12.21

草书是书法艺术中最能表现书者情感世界的书体。孙过庭在《书谱》谈道:“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1]草书有“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功用。基于此,笔者从怀素草书《自叙帖》中的文辞内容到书法形态,尝试浅析帖中怀素的笔法、墨法、章法特点,了解怀素《自叙帖》大气磅礴、豪迈恣肆、颠逸率真、瘦硬通神的书法风格。

一、怀素及其《自叙帖》概述

1.怀素简介

怀素,生于 725 年,卒于 785 年,唐代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人。怀素自幼年便入寺为僧,修禅之余,尤好草书,曾将弃笔积埋山下,称之为“笔冢”,又广种芭蕉,在芭蕉叶上加以挥洒,自曰其居为 “绿天庵”,可见怀素学书之勤勉。

怀素师从邬肜,邬肜将其笔法和草书心得传授给怀素,并将前人传之右军三帖赠予怀素。怀素也曾向颜真卿、徐浩、张旭等人讨教过笔法,他能够融汇诸家之长而化为己用,做到不受诸家之法的拘囿,在创作中体现自我,成为书法史上造诣高深、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大家。

2.《自叙帖》概述

《自叙帖》,纸本墨迹,长 755 厘米,高 28.3 厘米,126 行,共计698 个字, 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是怀素的代表作品。《自叙帖》大约完成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被誉为狂草第一精品,至今无出其右。《自叙帖》是以怀素自我宣传式的手卷,洋洋洒洒自述了他学书的心路历程。其内容大概可以分三部分:开篇自叙生平大略,中间主要选摘了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中的诗词, 最后博取张谓、戴叔伦等众家的赠诗成文。

怀素的《自叙帖》通篇气息绵延不断,结字变化多端,墨色浓淡相间,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作者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其用笔古瘦、圆劲有力,使转如环,挺拔圆劲,奔放流畅,法度又极其严谨,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二、《自叙帖》的书法风格

(一)笔法分析

怀素早年学习“二王”行草,因此他的草书中处处可见“二王”的元素。王献之开创“一笔书”,受到了历代名家的追捧、学习,怀素吸收了一笔书并加以改造,在挥运上更加狂放。在《自叙帖》中,怀素并非一味宣泄,既有精微严谨之字形,又有奔放纵逸之体势,将理性与浪漫融于其中。

在《自叙帖》中,线条多呈现圆转为主光滑流畅的特征,在用笔上以平动提按为主。在用笔特征上具有篆书线条特征,这既是中锋用笔要求,也与唐代篆书发展所追求的线条特征相关。

在《自叙帖》中常见的是笔锋灵活,四面出锋或者八面出锋的用笔特征。但在行笔中提按笔法充分,顺势或者逆势的弧线、圆圈较多,转换运笔方向使用圆滑的运笔方式,折角较小线条、牵丝映带处转换笔锋的方式也转折并用,整体上呈现出圆润姿态。

《自叙帖》用笔丰富,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点画错落、粗细、相向、变化、收放有序,极尽张扬。熊秉明先生曾说:“怀素的草书笔触甚细,《自叙帖》当然是最好的代表,好像用钢笔写出来的,在纸上少有顿压,反映出情感上没有悲欢的低潮与高潮,又反映出和外在世界拒绝做密切的接触,对生活现实维持一个距离,只在这距离上冷观世界。”[2]

《自叙帖》中最大的笔法特点是“引篆入草”,大量的中锋行笔,使行笔中笔锋始终处于笔画中间的位置,因此线条呈现出的形态是边廓对称匀整,线条凝重,墨色深沉浓厚,骨力深稳。如“疑”字是由圆转流畅,粗细均匀的线条组成的坚实笔画给人以力透纸背之感。

《自叙帖》 另一个笔法特点是运用了大量使转, 使转是指在运笔过程中线条方向发生改变时, 笔锋依然处于线条中间位置, 转角保持圆弧形态,使笔画呈现出厚润流畅的特点。如《自叙帖》中“沙”、“流”、“刑”(图1)等字, 字形由多个圆弧形线条组成, 转角处流利圆融,外廓平滑简洁,使单个字形中尖锐与圆转、笔直与弯曲共存,极大地丰富了字的内涵,体现了怀素草书高超的用笔技巧。

(二)章法分析

《自叙帖》在保持线条纯粹简洁的同时,章法安排也别具匠心。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帖,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3]从中可见,书法的章法存在大小之分,小到单字、多字、单行、多行甚至通篇,存在着相反相生的奇妙关系。我们需要关注点画的空间关系,如大与小、远与近、长与短等,再由点画间的衔接、呼应推演出字与字、组与组、行与行的空间变化,乃至形成通篇的空间形式。

1.字形的欹侧变化

怀素通过对字形和字行的创构营造整体的章法,其中对字形营造的方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因体赋形,根据每个字各自不同的形态,不计工拙。如“外”“及”等字,依据字本身的形态,极尽夸张。二是据势变形,根据整体章法的需要,具体安排单个字的形态, 甚至改变原有字形, 变横式为纵式, 使字的笔画延伸到相邻字的空间里,从而达到行气连贯的效果。如“气概通疏” (图2)四字,其中“气”字字形拉长,“概”字采用纵向的字形,字与字相互穿插,衔接紧密。“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姿态横生的字形,一如怀素其人, 肆意潇洒,不惧世俗。怀素的《自叙帖》中既有佛家的守法之意,又有书家的营造之识,点画浪漫,不可端倪。

2.笔画连带及摆动呼应

除了字形的欹侧变化外,连带关系以及摆动呼应也共同构成了《自叙帖》精妙的章法。对于字与字之间的联系, 怀素采用了意连式和实连式的连带方式。 如 “书 家”二字,虽然笔画并未真正相连,但游丝布置精巧,气息不断,达到了笔断意连的效果。实连式更是 随处可见,如“为怪”二字,运用笔画穿插的方式使二字产生紧密的联系。

此外怀素还利用字行的摆动来构造整体的章法, 依据字组轴线的相互摆动可分为左倾型、 右倾型以及折线型。 如文中“失声看不及”明显有向左倾斜的趋势,而下一列的“目愚劣”(图3)就构建为上宽下窄,且“劣”字形宽博稳定,给左右以支撑。

3.字距、行距、字形的对比变化

在怀素快速书写的同时,字行或直或曲,或斜或正,左右字行却呼应得当,并不会显得杂乱。到行文最后,字距、行距乃至字形都逐渐放大,飞动的字形似乎要破纸而出。

《自叙帖》中的“戴公”(图4)二字,与其他字相比,字形大小、宽窄极为夸张,前面的三分之一气定神闲,待到“戴”字时,字体的长度一行左右,宽度近乎三行半,到“公”字处有忽然变小,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后几行字形、字距和行距逐步增大,其有法而无法,逸笔飘逸的自由境界能带给欣赏者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图4:“戴公”)                (图5:“卷轴”“夫草”)

“戴公”二字占据的空间极大,周边并无空荡之感,反而奇绝。“戴公”之前的字行间距极为紧密,“戴公”的大胆留白,会让观者的紧张情绪得以释放。在“戴公”之后,书写再次紧密,此后三行,字体向左倾斜,行距之间再次产生巨大空白,二次视觉落差出现。同样在“驷满座”前后,怀素借助字体大小和字距、行距又一次营造出大而舒朗与小而密集的视觉差距,同样为作者和观者留出了释放情绪的余地。

《自叙帖》中的布局,开合之大胆,非狂素,谁敢为之?字形、字距、行距似乎脱离了所有束缚,人狂、文狂、字狂,怀素的人格与其情感得到了自由的抒发。正像邓石如所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疏处并不是神离气散而是体现出空灵、疏淡、潇散的情致;密处也不显局促,而是易于体现出雄强、沉实、浑厚之感。怀素对于章法的构建天然去雕饰,打破古典的创作原则,自由地表达了自己对草书艺术的独到见解。

纵观《自叙帖》的章法特点,前半段,字与字之间的连绵较少,多用点来构筑字形,斑驳如穿林之日光,神采奕奕,看似间断,实则藕断丝连。而到了后半段则章法大变,连绵、穿插、收放、避让、依托等字间关系层出不穷。后半段的演绎正是此帖的精髓所在,大开大合的气势,又不失端正之感,怀素精准的用笔让他能够在抒发心意的同时兼顾书法美感。

(三)墨法分析

《自叙帖》的墨法节奏分明,不刻意而重自然。怀素书此帖意在“自叙”,若把此帖当作一段音频,那么朗读的抑扬顿挫自然少不了,帖中的墨色变化好像语言中的顿挫一样自然。比如“以至于吴郡张旭”中“以至于吴郡”墨色饱满,应该是刚刚蘸取了饱墨,写至“张旭”二字出现枯笔。细查可知,在“张旭”出现枯笔之前,“郡”字左右之间的牵丝已经出现了墨色起伏,此时笔中存墨已不多,写到“张旭”自然出现枯笔。

《自叙帖》在墨法上多用渴笔。如第11行的“心胸略”三字,第35行的“夫草”等字。应当说明的是,渴笔并非虚笔病笔,甚或轻笔。恰恰相反,怀素的渴笔正是他在书写过程中,一气呵成来不及蘸墨几个字连书所致。在这里,墨淡处不但没有力弱之感,反觉更加苍劲,更能显现墨迹的真实与巧妙。

《自叙帖》是狂草,故运笔极快。颇耐玩味的是,帖中之字疾中有缓、缓后愈疾、此起彼伏、变化无穷。如第10行的“往往遇之”四字,呈断开之势,书写缓慢;但第11行便是通行连笔疾书。再如第97行的“中好怀素自言初”七字,书写速度明显变慢;但从第98行往后突然笔速加快,就像下雨时忽然狂风大作一样。这种情况,几乎每页都有。

《自叙帖》笔墨从重墨到逐渐失去常规,再到将干待枯之际,干脆运用枯笔,笔墨表现变化不一。 怀素笔墨随着书写虽然逐渐疏淡,但是笔势的自然轻灵,枯笔的倔强苍老犹如山间劲松,被彰显得淋漓尽致,从字形和体势上可见怀素在创作时心手相师,一气贯之的书写豪情。

米芾曾夸赞怀素的《自叙帖》“浑然天成如莼丝”。除间以涩势增强线条力度外,怀素亦常用渴笔糅入郁勃之气。这样体现节奏与自然书写的墨色变化还有多处,如“动盈卷轴”墨色饱满,“夫草”(图5)二字墨色由润到燥,润的滋润,燥得苍劲。不仅丰富了纸面,还用节奏赋予了生命的律动。

《自叙帖》百读不烦、百临不倦,百赏不厌。笔者认为怀素是一位把艺术融入生命的真正的艺术家,狂草就是其生命力的体现,他不论饮酒、云游还是结交豪贵,都与书法关系密切。 在《自叙帖》中,怀素之笔下,已达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我即字,字即我 ;人与字一体,书与意一态”之意境。这也即是怀素的“醉”——非“酒醉”而是“心醉”、“意醉”、“情醉”。

怀素的《自叙帖》书法风格是大气磅礴、豪迈恣肆、颠逸率真、瘦硬通神,怀素刚柔兼备、方圆相间的草书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中极具辩证性的特性,不变之中亦蕴含变化,启示着我们应时时刻刻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其奔放不羁的书风,流露出强烈的个性化审美情趣,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我们仍可从怀素其人、其书、其趣中得到启示。

参考文献:

[1](唐)孙过庭.书谱[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126.

[2]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美术 出版社,2019.

[3](清)刘熙载.艺概//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怀素草书《自叙帖》的书法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