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心草种天山 —— 新疆行吟之旅(六)第2节

第六章  南疆风云:从库尔勒市到库车市

2、因马而引发的战争与轮台屠城

        乌垒国,户百一十,口千二百,胜兵三百人。城都尉、译长各一人。与都护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

       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户六万,口三十万,胜兵六万人。副王、辅国王各一人。东至都护治所四千三十一里,北至康居卑阗城千五百一十里,西南至大月氏六百九十里。北与康居、南与大月氏接,土地风气物类民俗与大月氏、安息同。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至数十岁不败。俗耆酒,马耆目宿。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

                                                           —— 班固《汉书-西域传》

       库车是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沿着吐和高速驱车从库尔勒到库车大概需要4个小时车程。这一路,需要途径铁门关市,有趣的是,该市虽因古代名关铁门关而起名,但是铁门关景区并不在铁门关市辖区内。

        铁门关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兵团的团级单位除了团场外,还有农场、牧场等,一般统称为“农牧团场”, 目前整个新疆建设兵团共有十四个师,二百多个兵团场,总计约三百多万人。

        新疆的城市分布大概是中国广阔疆域上最复杂的一个,尤其是有一种特定城市的存在,这就是“兵团城市”。

        对我们内地人来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迷一样的存在。从铁门关去往库车的道路上,都可以看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身影,高速公路上常能看到“xxx兵团”或者“xxx兵团xxx连”字样的地理方位指示牌。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按照惯例,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内地的军队驻地一般都有对外秘而不宣,地图上也难觅其踪影。

        而新疆建设兵团如此大张旗鼓,底气十足地正言相告,说明建设兵团的的确确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深深扎根于此,和地方上的各族人民一样,投身新疆建设,相互依靠,相互帮助,军民和睦相亲,毫不避嫌。

        离开铁门关市不久,就进入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轮台县。

        在汉朝时期,古西域都护府(曾多次迁移)也曾经一度设立在轮台县,以此统领西域诸国,历时近百年。轮台县,曾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中的轮台国城邦所在之地,西汉初期,轮台国曾遭遇屠城而灭国,后又复国为乌垒国。

        汉朝缺马,刘邦时期,皇帝找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拉车,宰相大将只能坐牛拉的车。根据《汉书·西域传》和《汉书·李广利传》中记载,汉使张骞出使西域回国后,言辞怂恿汉武帝刘彻,说大宛国有汗血宝马在贰师城,汉武帝听说后一心想得到它。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出使臣,携带近二十万两黄金以及一匹用黄金铸成的马前往大宛国换取汗血宝马。但是大宛国认为汉朝绝远而大兵不能至,同时珍爱其马为国之宝物,不愿意卖给汉朝。

        在寻求宝马的请求被拒绝后,汉使者认为受到轻视,遂大怒妄言,砸毁国礼金马,最后不言而喻,我们的壮士就这么地有去无回了。

      汉武帝暴怒,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因大宛城池叫贰师城)进攻大宛。 第一次出征,带领的是西域的六千胡人骑兵(主要都是曾经匈奴的降部),还有汉朝那些违法的囚徒(把犯人弄成军队去戍边是汉武帝最爱干的事情),加起来三万人,就出发了,让他带着这些兵力去攻打万里之外的大宛国。

图:汉军西伐大宛(图自网络)

       这样大规模远距离的行军,自然不可能自带后勤补给,只能从沿途购买粮草或者以战养战。但西域各国忌惮匈奴,都纷纷闭门守城不出,拒绝为汉军提供资助和补给。

      可想而知,当跨过漫长沙漠和盐碱地,将士们只剩下差不多一万人,最后只能靠攻打小国获取粮草,而攻打城池,也不是所有的城池都能顺利攻打下来,这些残兵攻打郁达城后,就只剩下汉军几千。

       难以继续前进,李广利于是就退回敦煌,然后上书给汉武帝报告说:路途遥远,后勤跟不上,将士们很多都饿死了,现在我们退回来,希望暂时退兵,多带些兵再攻。

       汉武帝大发雷霆,派兵守住玉门关,说李广利带的兵,敢有入关者立即斩了他。李广利只能继续留驻敦煌。在唐朝边塞诗人李颀的咏史诗《古从军行》中,这样写道:“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而这首诗讽刺的就是汉武帝攻打大宛国的这场不义之战。

       汉武帝考虑到如果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那大一点的国家会更瞧不起汉朝,乌孙、轮台等国家也将随便难为汉朝的使者,西域必将失去。随后汉武帝增派了其他囚徒三万人,承诺打战回来就赦免,又征调了胡人骑兵三万人给李广利。

       公元前102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第二次远征大宛国。这次带的队伍非常庞大,带有牛羊十万头,马三万匹。粮草充足,兵器、弓箭等也极为齐备。沿途小国看到汉军这阵势,纷纷开城为汉军提供补给。

       到了轮台国,轮台国不肯开城投降,却与汉军对抗。李广利于是挥师猛攻轮台国,迅速将其攻陷。为了报复轮台国对汉军的藐视,李广利下令屠城。轮台屠城震慑了西域小国,此后,汉军在进发大宛国的途中,再也没有受到任何抵挡。

图:在战争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场景(图自网络)

        随后,李广利派兵把大宛城团团围住。大宛国都城内没有水井,都要从城外引水,于是汉军就派治水的工匠改道城下水,不使水流流经城下。大宛国派兵出城攻打汉军,却被汉军打回去了。

        大宛国贵族一看这情势,汉军人数比他们都城人都多,这仗没必要再打了,几个贵族一合计:“汉军之所以来攻打我们,是因为国王先前杀害了汉朝使者。如果我们杀掉国王并拿出好马,跟汉军讲和,就可以化解危机”。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杀了大宛王,提着他的人头去见李广利,并劝说到:“将军如果停止攻打我们,我们把好马全部拿出来,任凭你们选取,如果不听从,我们就杀尽好马,而我们的邻邦康居国的救兵也将到达。到时候,我大宛兵在城内,康居救兵在城外,共同和汉军作战,一起鱼死网破,汉军,您就仔细考虑吧”。

        李广利跟副将们商量,一致认为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更好的。反正打仗就是为了报仇和得到好马,即使攻城打败他们,最后也不过是这样,于是就同意了。

        随后大宛国就放出他们的好马,让汉兵自行挑选,还拿出许多粮食供给汉军。汉军挑选了上等好马几十匹,中等以下公马、母马共三千多匹,再新立了大宛贵族中比较亲汉的昧蔡为大宛王,与之订立盟约后就撤兵了。

        这场战争过后,历史以来多有众多诗人和饱学之士批评汉武帝穷兵黩武,居然强买大宛的宝马,别人不同意就派兵去侵略他国,因马而引发战争,扰劳天下,以至于军士死略离散,轮台国惨遭血腥屠城。

        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已诏”,也称轮台诏令,就是出师西域十多年后汉武帝所下的悔过诏书,他在诏书中否决了一些大臣请求在遥远的西域轮台地区进行屯田和建立烽火台的提案,并对当年派遣李广利出征大宛之事表示了深切悔恨。

        屠城是人类战争中一种野蛮、暴力而且残酷行为的集中表现,是人类文明史中最为黑暗的一页。随着人类的进步,反对战争中肆意屠杀投降士兵和平民的呼声日益高涨。在1864 年至 1949 年间,世界各国商议并起草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平民和战争受害者的国际公约——《日内瓦公约》。尽管如此,平民被屠杀的惨剧并没有因国际条约的禁止而销声匿迹,依旧见诸报端,时有耳闻。

图:轮台县拉依苏烽火台

       吐和高速公路路边距离不远,在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分别矗立着汉、唐时期的拉依苏烽火台和小型戊堡遗址,这都是西域战争的历史见证和载体。

        而今天,历史的硝烟已经过去,在这处曾让汉武大帝晚年痛心疾首的历史古地,我们除了为烽火台千年的历史而惊叹,被耸立千年的精神所折服,我们更需要从局部的历史中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性和残酷性,清楚地意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做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而在我深深的祈祷和祈求里,轮台的惨烈悲壮的历史不要在这个世界的任何角落里再次被轮回。


 文/风过长林

说明: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相关网站以及个人博客等,专忱致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且把心草种天山 —— 新疆行吟之旅(六)第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