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疫情期间都是网络线上教学代替了线下课堂教学。
这就导致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子产品。
所以在孩子线上学习的时候,孩子总是趁家长不注意的时候。
拿起手机或者平板就专注地玩起游戏了,那是真的专注。
父母站在自己身边都没发现。
这也是很多父母担心的事情,孩子玩游戏真的很专注,什么时候孩子学习的时候还能那么专注、认真啊?
02
因为我们明明看到他打游戏能坚持五六个小时,尿都能给憋回去;
和朋友聊天,能聊到晚上一两点;
拼乐高能玩一整天不疲倦,他怎么看都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
这是什么道理?
原因如下:
1.孩子们喜欢一些脏乱的东西,会经常遭到喝止。
或者他自己一旦玩点什么,家长们总喜欢跟在后面不停地说话,抱一抱,亲一亲,一刻不得安宁。
2. 当孩子学习之初,需要通过做题练习思考,发展注意力品质的时候,很多妈妈就陪在身边监督作业。
孩子一停顿,妈妈们就开启雷锋模式,怎么了,出什么问题了,哪道题不会吗?要不要妈妈来帮你?
要么就开启侍女模式,要喝牛奶吗?要吃水果吗?累不累,要不要歇一下?
要么就是狮吼模式,天天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笨死算了。
注意力和深度思维,都需要思考的时间去发展。这种长期处于干扰环境的孩子,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将受到损伤。
3. 现在的孩子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比起书本,有很多更能收割注意力的游戏、电视、动漫、小说横空出世,在争夺孩子注意力方面,商业套路实在太多了,防不胜防。
而这些东西的内容之精巧、感官刺激之丰富,完全不需要孩子有主动注意力,就可以沉浸其中。
4. 孩子的注意力的长度是随着时间增加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有意注意的时间大约只有5-15分钟,7-10岁的孩子能持续20分钟左右,10-12岁大约是30分钟。
而我们学校课程的设置,对孩子的注意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孩子注意发展的阶段。
也可以理解为,学校为孩子们提供的玩耍的时间太少,而对他们思维训练的时间过早,也过长,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枯燥,无聊,损伤注意力。
03
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
有趣味
现在的游戏做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不管人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似乎都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游戏。
反馈及时
游戏并不是打完通关才能够结束,很多游戏都是分为一级一级的,只要能够顺利完成一级,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
更重要的是这种奖励非常及时,这就会激励孩子更想要往前走。
这自然形成了无止境的循环,让孩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游戏数据可见
游戏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那就是能够清楚看到自己和对方的实力,从而知道哪些方面自己有优势,哪些方面对方有优势。
不难看出孩子之所以喜欢打游戏,不仅是因为游戏好玩,更是因为游戏的奖励机制非常明显,只要孩子能够提升一级,就能够得到系统相应的奖励。
这些奖励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因为这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所以孩子才会越来越爱玩游戏,从中寻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体验感。
04
所以注意力的养成,也很简单,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自己。
让他爬,让他摸,让他玩耍,让他脏兮兮,让他摔跤,让他自己吃饭,让他乱七八糟给自己穿衣服,让他自己写作业,让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
允许他以孩子的节奏和方式去成长
把他的事情交给他自己的同时,就交给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责任。
自由是成长所需要的空间,责任是成长的战利品。
注意力品质,还与另外一个因素息息相关,那就是热爱。
一个孩子会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时间和精力。
05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发育,进入第二性征期,荷尔蒙分泌旺盛,但是他们没有合理的方法疏散,就会压抑青春期的冲动。
最终他会把注意力放在发型、衣服、身体的姿态、皮肤、回味与同学说话的内容、观察自己心仪的人等等一系列事情上,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力比多弥散。
也就是一个人无法将自己的有效而集中地投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女孩更多见。
关于这种现象曾奇峰老师提了几点建议:
一,让孩子回到人群,多参与集体活动;
二,多参加体育运动;
三,可以通过看推理类和哲学宗教类书籍来提高认知能力。
06
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直接受兴趣和情绪控制的。
孩子一旦有了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够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活跃思维、促进活动有效地开展。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只有把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好奇是兴趣产生的基础
以兴趣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
劳逸结合才能更专注
多鼓励、赞美孩子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感
与孩子一起玩注意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