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圣人非常平凡,自己也不会承认是圣人

 从这里可以了解人性,人看自己都很可爱,而且愈想愈伟大,偶然做错了事脸红一下,过三个钟头一想,自己还是对的;是别人错了。庄子从生物世界的道理,讲到了人的方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也像那小鸟一样,都是自视甚高。

——南怀瑾《庄子諵譁》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1、人化

《庄子》这篇《逍遥游》,从物的变化说起,现在到了第二段,是谈人的变化,也就是从物化到达人化。换句话说,前面提到的是物理世界万物自体的变化,下面提到精神世界心的变化。

讲到心的变化,在人的知识领域中,有境界、智慧、比量程度的不同。我们青年同学这一代,要能够挑起承先启后负载文化的任务,所以对文字要特别留意。今年开始,特别要求同学们注意文字的学习,大家程度太差了,差得已经没有办法再文学革命,因为没得命了,不需要革了。所以现在要把文化的命根重新栽起来。


2、“也像那小鸟一样,都是自视甚高”

每个人的境界,知识境界,比量不同,看法不同,不过自己看自己,却都像那个小鸟一样,觉得很不错,咚一声,跳到那棵树上了,这有什么了不起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看法。我们常说某人自视甚高,自己看自己很高,那是你自己看的啊!自己看自己愈看愈伟大。我们拿个镜子来看一看,每个人都是自己愈看愈漂亮,愈看愈像样子,看看别人都不如我,自己看自己真可爱,没有一个人讨厌自己的。所以,从这里可以了解人性,人看自己都很可爱,而且愈想愈伟大,偶然做错了事脸红一下,过三个钟头一想,自己还是对的;是别人错了。庄子从生物世界的道理,讲到了人的方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也像那小鸟一样,都是自视甚高。


3、“鸟兽不可与同群”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庄子知道另外有个高人,这个人叫宋荣子,这一类的高人,古人叫做出格的高人,是出了人格范围的人,不算是人,因为他没有固定的格,就是没有范围可以范围他,他应该算是超人,所谓出世的人。“犹然笑之”,宋荣子就笑这四种人,看不起他们。这个道理,就是庄子在下面推崇的一种特殊隐士思想,也就是影响我们历史的道家思想。在国家民族到了最艰难困苦的时代,这一类人,在幕后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就是所谓的隐士、高士。这些隐士们,连孔子也怕。


孔子在《论语》上提到,碰到这些隐士,像楚狂接舆等,对每一个人都骂的,把孔子骂得更是晕头转向,最后孔子只有赞叹一番。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照儒家的观念,认为孔子骂这些隐士是禽兽,不愿跟他们在一起。这个观念等于把书完全读错了,事实上孔子也佩服这些隐士。什么叫鸟兽不可与同群?鸟是会飞的,它飞掉了,兽是会跑的,四个脚跑得很快,它跑到山里面去了。我们人跟不上它们呀!孔子是走人道的路线,这些高人该飞的飞了,该入山的入山了,我们呢?还是规规矩矩做一个人,所以说鸟兽不可与同群。这是孔子捧隐士的话,可是历代都把他解释成孔子骂隐士,认为孔子把隐士当成禽兽。孔子只讲鸟兽不可与同群,他没有说这些人是禽兽啊!这是后世人乱加的意思!这就叫读书不老实;做学问要老实才行。


4、“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又提出了另一种人格,这一种人格就很难了,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难找到。这种人真是厉害,“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全世界人都恭维他了不起,喊万岁,全世界人跪下来捧他,认为他了不起,他理都不理。因为他也不想了不起,他听了恭维的话,等于在听冷气机的声音一样,毫不相干。“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反对他,骂了他,他也绝不改变方向。这个太难了。

你们听过《易经》的啊!孔子就在“潜龙勿用”那一卦爻里,提到潜龙就是有独立超然的人格,不受任何时代环境所影响,这就是潜龙勿用。可见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同一道理,同一的人格修养标准;特别是庄子,用他美妙的笔法,把文章写得更美了。老庄文章飘逸潇洒,汪洋浩荡,而孔子只说了“鸟兽不可与同群”一句话;这就是齐鲁的文章,方正朴实。


5、“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

像“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这一类人啊!他的智慧,他的学问,已经确定了他的人生观。“定乎内外之分”,不是分开的分,是分量的分。什么是我,什么是他,什么是物,什么是心,什么是外在世界的一切,什么是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智慧、道理,以及做人的道理,他都看得很清楚。

“辩乎荣辱之竟”,他对于人世间的两种现象,也看得很清楚,一种是光荣,一种是倒霉;倒霉就是侮辱,他对于什么叫做真正的光荣,什么叫做真正的耻辱,看得很清楚,绝不会受现实社会的影响。当然,钱多了很光荣,倒霉了人家看不起,他不管,一概不管。因为这是现象,这个现象同他本身独立的人格毫不相干,所以他能够辨别,辨别得很清楚。庄子讲到这里说,“斯已矣”,他说这些人了不起啊!做人做到这个样子多么了不起!我们儒家所标榜的圣人、贤人、君子,庄子也非常佩服,人做到了这样,算是做到极点了。


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这一句话妙了,庄子这一句话可以做两面解释,一面的解释是:这一类人几百年出一个,很不容易看到,“未数数然也”,不是随时可以看到的。历史上的高人、隐士不是随时有的,很少见,可以这么解释。这一句话是什么原意呢?我们只好问庄子了。不过,第二个解释,“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如此,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有些地方是不同意的。数数是没有常常认为,换句话说,他对于世界的一切,对于现实世界的许多情况并不同意。

所以隐士思想,就是西方文化政治思想里的保留票,不同意权。这个并不是反对票,他并不反对,可是也并没有同意。这是这句话的第二个解释。也可以说,他有许多地方不同于现实世界。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也不算什么了不起”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所谓飞得起来,不过是不要走路!但是还需要靠另外的东西。没有风你飞不起来,没有空气你飞不起来,同鸟一样,同滑翔机一样,没有风就有问题了。所以,他说列子啊!虽然“免乎行”,免掉了走路,但是还是要飞,还要一个东西帮忙你,要风来帮忙,要空气来帮忙。这就是道家、佛家所讲的小乘境界;虽然看起来好像得道了,修到了神通具足会飞了,仍是小乘境界,不是大乘,没有什么了不起。小乘境界被庄子看到了,马上把你拉下来,他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啊!这还是有条件的。

有些人说,打坐能够空得了,才有这样的境界,如果你空不了呢?坐在那里五心烦躁而已。普通讲盘腿打坐是五心朝天,两个手底心,两个脚底心,加上一个心都朝天。实际上,你空不了的时候是五心烦躁。所以说,这个没有什么,这第六种人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现在第七种人来了。


2、“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彼且恶乎待哉!”人生到达这个样子,这个生命,已经自己升华到这样一个境界,才是绝对超然而独立。“恶乎!待哉!”没有相对的。这等于佛家那个教主释迦牟尼生下来所讲的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绝对的。释迦并不是讲这个普通的“我”啊!他讲的是我们生命中那个超然独立的我,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我。

庄子呢?另外一个说法,“恶乎待哉!”绝对不要相对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物质世界宇宙之间,一切都是相对的,人要超越这个宇宙,才是达到了那个真正的绝对。那要怎么样做到呢?下面庄子的文章就要点题了。文章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先给他安个名目,就是庄子所讲的大乘境界。

大乘境界是什么道理呢?真俗不二。拿佛学的名词来说,“真”就是出世,“俗”是世间,真俗就是所谓的真谛与俗谛。不二是不二法门,不二就是没有两样,并不是一,因为有一就有二。怎么样做得到呢?


3、“至人无己”

这三句话是点题啊!那也就是老子所讲真正的无为。不过呢,老子讲原则原理,庄子却建立了真俗不二;就是一个普通凡人升华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

庄子在这里提出几个名词,第一个名词是“至人”,至者到也,人达到了;换句话说,达到称为一个人的标准了。如果我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人,至少不算至人。人要能达到把握自己的生命,才叫做至人,做人做到了头。“至人无己”,达到至人境界就无我,没有我自己,这个难了,人生到达无我,太不容易。我们坐在这里,谁能做到无我啊?只有睡觉的时候无我,但那是昏头不是无我。还有民权东路关帝庙旁边,那些进去了的朋友,他才无我,可是他死亡了。要活着做到无我才算,这个无我不是理论,而是工夫。什么工夫呢?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样才能做到“至人无己”。


4、“神人无功”

至人还有程度的不同,等于后世道家讲神仙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五种,这种观念也是脱胎于老庄。至人是最高的,另外一种人在中间,是超人、神人。墨子也提到神人这个名称。什么叫“神人无功”呢?好在后世印度佛学过来,我们可以有一个参考了。

佛学讲,一个人修到第八地以上的菩萨位,叫做无功用地,一切无所用功,那就是老子所讲的“无为”。换句话说,这种神人,上帝也好,菩萨也好,他救世界,救了世界的人类,人类看不到他的功劳,他也不需要人类跪下来祷告,拜拜,感谢他!那是你感谢自己,同他毫无关系。真正到了神、菩萨境界,他是无功的,无功之功是为大功。他像天地一样,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你光明,他不需要你感谢他,所以“神人无功”。


5、“圣人无名”

这类人,也可以勉强给他一个名称,叫他为圣人。“圣人无名”,叫他圣人是假号、代号,说这个叫圣人,那个叫圣人,像我也是圣人啊!什么圣人啊!算账算下来那个剩余的剩。剩人是多余的人,活着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死了也没有什么损失的剩人,同音不同字。真正的圣人无名,他不需要名。所以世界上圣人、菩萨、神人很多啊!我经常发现社会上很多人,很普通的人,他们做了好事,做了很了不起的事,谁都不知道。所以我常常看到圣人,那些才是真圣人。

庄子这个地方提出来第七种超人的真正榜样,比那些神仙还要高。但是在哪里呢?他告诉你,在最平凡的当中,越是这样的人,越是最平凡。所以神仙、神人,了不起的人在哪里找?就在这个现实世界,最平凡的世界中去找。因为“圣人无名”!他是个菩萨,是个神人,绝不会挂一个招牌;如果挂了招牌,那是广告公司的事情,同他没有关系。


6、“真正的圣人非常平凡,自己也不会承认是圣人”

《逍遥游》这一篇,前面讲过物化、人化、气化,现在正讲到第四个重点,就是神化。关于神化,他提出来三个原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圣人无名这个观念上,我们看到老子、庄子学术思想的合流,我们由此也就了解到老子所讲“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一般粗心的人把这句话随便读了过去,都认为老子是骂圣人。不错,老子是在骂圣人,是骂一般标榜自己是圣人的假圣人。真正的圣人非常平凡,自己也不会承认是圣人;如果觉得自己有道,是个圣人,这已经不是圣人了。所以老子是骂那些假圣人,那些只有标语、口号的圣人,那些圣人是假设的,是没有用的。

现在庄子这一句“圣人无名”,正是对老子思想的说明,圣人无名,更无所谓圣人不圣人。换句话说,最伟大的人是在最平凡里头,能够做到真正的平凡,就是无己、无我、无功。就算已经功盖天下,自己也觉得很平凡;就算道德到达圣人境界,自己仍觉得很平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正的圣人非常平凡,自己也不会承认是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