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买入卖出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一样重要

146丨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一样重要

10:14 14.05 MB

香帅亲述

你好,欢迎来到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在前面的课程里,我曾经两次给你讲到过中石油这只股票,一次是反面典型,2007年在48块钱高位接盘的股民,估计到现在已经赔的“尸骨无存”了。2018年7月13号,收盘价大概是7块6左右。另外一次,就是正面典型了,巴菲特在2003年的时候入手了中石油,然后2007年退出,这一票就净赚了三四十亿美金,差不多是270亿人民币。

你看,同样一个投资标的,投资的结果却如此迥异。

在这里边,入场和退场的时间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这个因素在我们金融学里被称为择时,也就是选择时间。

从长期来看,准确地择时到底有多重要呢?在我们商学院的课堂上,常常会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个投资者在80年前有1块钱,准备投资在股市上,你知道的,股市起起伏伏,有的年份收益率很高,是牛市;有的收益率很低,是熊市。要是投资者就这么不动,忘记了这1块钱,那么经过70年,这1块钱会变成多少呢?会变成2300多元。

那么如果这个投资者能够准确地择时,也就是熊市我就退出,牛市我就进入,经过70年,这1块钱,你猜猜能变成多少?17万元。所以,不择时和准确择时中间的差距是70倍。

一、什么叫“择时”?

看来,择时的能力对我们的投资结果确实很重要。

但很多同学都问,我知道正确择时很重要,问题是择时能力存在吗?比如说基金经理们具备择时的能力吗?

其实,关于择时能力是不是存在的问题,向来是学术圈争论的焦点。那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叫择时,字面意思就是选择时间,选择时机,更准确地说,就是根据经济环境的不同,将资金配置到不同的资产上面去。比如在股票的牛市里,就将资金多配置在股票上。那在熊市里,你就要注意多持有现金,或者配置在债券上。

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就是中国这一波的金融去杠杆,整个市场有下行的风险。那么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们如果能够做好预判,在股票上尽早地回撤资金,放到高流动性的资产,比如货基等资产上面去,甚至是持仓观望,等待时机,这就算是有择时能力。

关于基金经理们是不是有择时能力,向来有两种非常不同的声音。

一种是经典的有效市场理论的拥护者。他们认为,所有的信息已经反映在价格中了,择时就跟撞大运是一样的。

曾经有人做过研究,就把美国基金业的这些业绩全部拿出来,看看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基金业绩。除了在我们前面课程里跟你提到过的市场、规模、价值等几个因子以外,他们又加了一个变量进去,就是市场因子的平方,然后去进行统计回归。如果这个变量的系数是正的,就证明基金经理有择时能力,如果系数是负的呢?就证明基金经理没有择时的能力。

这个逻辑并不复杂。前面我告诉过你,市场因子的计算方法就是大盘指数减去国债利率,也就是无风险利率,那就是“市场的风险溢价”。

我们在脑子里可以假想一下,如果现在是个大牛市,那么大盘的指数肯定高涨,就会远远地高于国债的利率。而市场因子肯定是个正数。相反,现在如果是个大熊市,股市节节下挫,收益率还不如国债,那么这个因子就会是个负数。

好了,我们用基金经理的业绩,也就是回报率对这些因子进行回归,看他们的收益率到底是跟着大盘转的,还是在规模或者价值股上赚取的,现在你加入一个市场因子的2次方。2次方我们知道,肯定是个正数,那么如果这一项的系数为正,就意味着这个基金经理,不管是在熊市里,还是在牛市里,都比其他人的收益率要高一点点。这可能是因为他在牛市的时候比较激进,在高收益的股票上配置得比较多;而在熊市里,回撤得比较及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具有择时能力”。

那根据这个研究,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基金业里,大概只有不到30%的基金经理显示了选时的能力,绝大部分的专业投资者并没有显示自己有这种能力。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平均而言,在投资的市场上择时是没用的。

那与这个研究相呼应,咱们中国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有的人研究过中国基金业 最厉害的一个基金经理,叫王亚伟,对这个他的持仓进行了研究。如果是下个季度多投 定义为王亚伟看多;有明确空投现象的,就定义为看空;不明确的就定义为中性。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研究发现,王亚伟预测时机的准确率只有41.6%,比扔硬币的正确率还要低。那换句话说,咱们中国市场上最牛的基金经理人也没有显示出很强的择时能力。那我们普通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所以这一些证据看上去都表明,择时是一件劳神费力,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正确的姿势是找到价值股,好好地持有就可以了。

二、择时能力真的不存在吗?

好了,说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已经产生了一个“悖论”。既然择时没有必要,那我们市场上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那些宏观研究,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因为等你的研究成果出来,市场价格早就应该反映了几乎所有的信息,所以也就是没有了套利赚钱的可能性,那你还要这些研究干什么呢?那不是白花钱吗?

但是在现实的世界里,你发现不是这样子的,预测其实是正确研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预测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让基金经理们对未来市场的走势有预判,未雨绸缪,去做好资金的配置,择时。

你看,现在每个月各大券商都会盯着央行、财政部的数据公布,什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还有社会融资总额等等。美国市场一样,每个月大家都盯着美联储公布的数据,然后都希望在数据中分析出经济的走势,然后进行沙盘推演,做好预判,帮助机构投资者们提前做好资金的布局。

举个例子,为什么现在市场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放松还是紧缩这么敏感呢?在前面的课程里,我跟你说过,央行的宽松会决定市场上的水量,也就是资金的多少。这个水量,资金的多少会决定未来的水位,也就是资产价格的高低。所以对形势判断的准确与否,一定会影响到各大机构的投资策略和业绩。尤其在经济拐点上的判断,对于机构的影响就更大了。桥水基金的达里奥就是因为对转折点上的大势判断特别准确,及时地进行了多次的资金配置,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在中国也是这样子的,比如曾经给我们专栏做推荐的宋国青教授,就曾经多次准确地对宏观面进行分析和预判,被号称为“中国的宏观第一人”。

在2000年前后的时候,那时候全世界都流行中国崩溃论,因为那时候的银行坏账很高,国企效率还很低。所以国内的专家也几乎是一面倒地持悲观态度。

当时只有宋老师,准确地预测到了强劲的经济复苏,而且这个复苏是 “房,车,路”推动的强劲增长。他当时用非常幽默的话表达了强烈的观点,“现在除了债券和牛市,什么都可以买”。很多听他的话的人,当时就all in,也就是全线杀入市场的人都赚了大钱。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每次只要他出场的话,仍然有很多机构,还有大户,甚至会不远千里地飞到北京来,专程听他的报告,就是希望能从中得到准确择时的信息。

这说明,择时很难,但是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明天的时候,我要给你讲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小投资者,我们要怎么样在市场上去进行择时。

今日概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股票买入卖出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