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啃(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

热热热,南粤高温。据说北极圈也是高温得连北极熊也懵圈;东三省热得连辽宁海参都死掉了,大连养殖户经济损失逾68亿元,真庆幸人类还有空调续命,不然早晒成辽参啦。只好寄望于萧瑟秋天快点到来,而今晚亥时就到的立秋节气多少让人看到了喘口气的希望,尽管“晚到”的立秋在民谚里还是“热死牛”的季候。

立秋属于廿四节气里的“四立”之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此该节气是重要的大节气之一,古礼是要天子率百官郊祭迎接的。熟悉中国灯谜者自小必记的“童子功”便应知道:秋,五行中属金,西方,色白。故,迎秋要去京城的西郊,随着人类越来越懒得走动的趋势渐成时代节奏,到大宋时,出郊迎秋已改为宫廷迎接了,当然仪式感还是颇足的:主殿门外置一盆栽梧桐,司礼官于当天立秋正辰喊一句“秋来矣”,喊声最好能震落至少一片梧桐叶飘然而下,则吉!

民间的立秋古俗则多跟吃有关了,民以食为天嘛。南方地域流行一个就是“啃秋”(或作咬秋),这其实还是一种民间食疗智慧的演变吧,立秋还是暑伏天,避暑解暑还是得吃大西瓜最佳,啃秋就是啃西瓜了,可见,“吃瓜群众”的基因古已有之;而北方的啃秋更注重的是吃肉,补补身子,补偿盛夏胃口不佳时食物不足欠账的功课,并美其名曰“贴秋膘”。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说到“啃”,倒是馋涎欲滴地必须提及最近如天气般大火的一部B站首播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了。人类为何热衷烧烤并屡禁不止(以卫生的名义让城管管制)呢?在于天性使然及根源意识不灭之故!人类在未发现火种之前,只能生吃;发明取火方式后刀耕火种,才能将食物烤熟了吃,这样的根源基因深烙骨血,衍生出后人的生食与烧烤两种吃法来,食生称为“脍”,食烤成为“炙”,沿袭出成语“脍炙人口”,如此“天性”又怎能说一纸政令取缔就取缔了的呢?因此一切“逆天”的政令都是粉饰太平的,无法与千古民俗抗衡哦。

《人生一串》最厉害之处在于寻找“中国好烧烤”绝不到大都会大城市里,比如北京三里屯沈阳烤吧什么的,只择城镇烟火地、灯火阑珊处、暗淡街巷里的“坚守摊档”入镜,于是,烧烤中的妙味妙品就一一奔来眼底了,让人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浓烈的人间烟火气、嗅到亘古不变至情至性的烧烤原味并垂涎三尺,比如:


辽宁海城“烧烤第一村”三里桥的烤猪心管,整条地烤,吱吱作响;

四川宜宾巡场小镇烧烤的“镇镇之宝”则是烤猪鼻筋,听都不曾听过。一头猪才两根,可以媲美鲤鱼须、牛肉里的匙尖之类的食材之珍了。烤猪鼻筋最有名的店叫做“单四烧烤”,有食客慕名而来,一夜之间,吃下830根猪鼻筋,这可需要415头猪的哦!

靠海的“八仙过海”故乡山东烟台,陋巷深处深藏一家“阿宋烧烤”,人家的看家烤品是靠海吃海的烤海肠,绝活是烤熟了、而海肠里面的“原生态海汁水”还得在的,不要烤干了的。光这技艺听听,就可想而知其美味了吧。

哈尔滨“老太太烧烤”的原创者房哥(不是老太太,那只是店名)一手绝活是生烤鸡蛋。铁钎要能刺穿透过每颗生鸡蛋的蛋壳且绝不能破,这才是烤此道食物的第一步工夫呢!接下来,你懂的。

湖北宜昌露天烧烤的“茄子妹” 烤茄子的配方连老公都是不会告诉的,茄子也不是全国通用的那种,而是宜昌特有的地方小茄,青白青白的,不是紫色的。“茄子妹”,成了多少当地食客关于烧烤岁月与光阴故事的美好回忆代名词。


等等。遗憾的是,制片方没有到汕头去拍、呈现烤第鱼(第鱼:豆腐鱼)这种媲美烤海肠的粤东第一烤品了。

《人生一串》,串起时光,串起情感,已不单单只是一串食物了。啃烧烤,已升华为啃人生、啃草根、啃况味、啃日月了。一串人生,几许沧桑。

今夜,立秋。若有凉风故里起,就去啃一串鸡翅吧。对,要全翅的、不要中翅的;啃,需要完整,焦酥暗黑与柔嫩鲜香同融一体,鸡翅如是,人生亦然。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秋·啃(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