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家庭和学校沟通方法(十二)不推卸责任,父母是孩子的最主要的沟通者

最近这几天在家里休息,顺便接送孩子上下学,发现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年龄大多都在五六十岁,一看就是隔辈人在带孩子。隔代教育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据统计,中国的隔代抚养率在全球最高。中国5000万个城市家庭中约有2/3以上的孩子需要依赖老人照看。在北京,隔代养育的比例更是超过了百分之七十。咱们暂且先不谈隔代老人教育孩子的利弊,先说一下隔代的家校沟通会有哪些问题。

1.老人只能反馈孩子的生活起居。比如孩子今天感冒了,多穿了一件衣服。老人在去送孩子的时候可以和老师提醒一下,留意孩子不要随意穿脱衣服。再比如按照学校的通知按时接孩子,这些事老人都是可以代劳的。也就是说不需要做进一步深入沟通的事情可以交给老人。可一旦遇到学业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等,老人就算想帮忙也有心无力。有位奶奶跟我说过,辅导一年级孙女做作业,语文数学还勉强可以,英语一个单词都不认识,怎么辅导?同样,老师也不会把关于孩子非常重要的事情和老人沟通。比如孩子跟别人打架了,老师肯定选择第一时间通知父母。

2、老人接收知识的水平有限。我去学校讲课,每次都会有老人跟我说:老师,我只能把你讲的内容拍下来,再拿回去给孩子的爸妈看。也有的老人会跟我沟通说,觉得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但是也没有办法。还有的老人水平有限,拍照也拍不了,只能默默感慨说,要是孩子的父母能来听听讲座就好了。从中你不难发现,依赖于老人的家校沟沟通,既把老人摆在了主导教育者的位置,又没有考虑老人的能力,结果就导致很多隔代教育的家庭矛盾丛生,家校沟通也困难重重。

其实,很多父母把和老师沟通的责任,全部甩给老人,归根到底就一个字,懒。有的父母忙工作、忙事业、忙着刷手机。有的父母则以忙为借口转嫁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再忙也不能忽略孩子,忙也有忙的家校沟通的方法。这就需要家长从心态到行为上做家校沟通的主力军的角色。

1.家长要有我的孩子我负责的心态。这一点着重强调的是父母的心态。有些家长在意识上会觉得我的孩子当然是我负责,可是在实际行动中却不能遵循这一点,这就是知行不合一的情况。我们强调的知行合一是不仅在思想上知道,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上做到。就拿孩子开家长会这件事来说,有的家长觉得家长会无关紧要,想想也没有什么和老师好沟通的,干脆让老人过去听一下,签个到完事。事实上,只要你去学校和老师见面沟通一次,就一定会收到有关孩子的你不知道的信息。我之前认识一位家长,我跟他说孩子其实脑子特别灵光,他有时候那些故意捣乱、触犯规则的行为其实就是为了引起关注。家长听了之后说,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孩子,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捣乱就是故意捣乱,骂一顿不行揍一顿就行了。你看多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多和老师来一次深入的沟通,可能就会打开我们的教育思路。毕竟老师阅学生无数,什么样的孩子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经验会更丰富一些。

2.把老人当替补,而非主力。虽说替补这个词可能有点伤老人的心,毕竟在我接触过众多隔辈教育的家长中,有太多的老人放弃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全身心地发光发热。还有的老人从带孩子这件事中找到了价值感。但这些都不能成为父母把孩子甩手给老人的原因,教育的主力队员一定是爸爸妈妈。注意,是爸爸妈妈都要参与到教育中来。

现在朋友圈里有很多调侃的说法。什么丧偶式育儿、躺尸式爸爸。说的就是父亲参与育儿的比例非常低。我曾经在北京市两所学校做家庭教育调查,结果发现,爸爸参与育儿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那如何做好主力队员,让父母双方共同发挥作用呢?首先,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权责分明,你被赋予什么样的权利就要有什么样的责任。我们可以开家庭会议确定好父母各自承担的责任。有时候爸爸很忙,那也要说好了,一周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一次等。就像《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如果爸爸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就要被取消爸爸的称号,你同意吗?其中有一个观点说得很好:孩子的人生就像一部连续剧,从第1集到第20集,他会慢慢地变。连续剧你不看,我们可以补,但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父母是孩子前半生的唯一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的唯一观众。我不想错过父母的后半生,希望父母也不要错过我的前半生。

除此之外,还有些权利是只有父母拥有的,比如选择什么时候和老师沟通,沟通什么样的内容。父母不需要去询问老人或孩子的意见。最后,要发挥爸爸的教育作用。喜欢大权在握的妈妈们要多鼓励爸爸,比如在孩子的家校反馈单上给爸爸发声的机会。总之,如果主力队员责任感松懈,只知道依赖于替补队员,不仅结果没有办法保证,还容易让家庭成员陷入到角色混乱中,引起更大的矛盾。

3.孩子出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责人先责己。我见过有很多的家长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不能够正视孩子的错误。就像小的时候孩子摔倒了怨地板不平,孩子长大了犯错误也会怨其他人有问题一样。在家校沟通中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我曾经去一所学校咨询,有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绊倒了,被绊倒的孩子受了点皮外伤,绊人的孩子却磕掉了一颗门牙。家长不依不饶,非要让学校给个说法,而且还自己对责任进行了认定,被绊倒的同学要负30%的责任,理由是看见他家孩子跑,为什么还站在那不动?而学校则要负70%的责任,理由是课间休息,老师没有尽到照看的责任,导致他们家孩子也受伤。这一番说辞着实让学校头疼不已。试想一下,一位从来不知道反思自己错误的家长,能够养育出有修养有内涵的孩子吗?家校沟通中最忌讳的就是这种处处是受害者的心态,老是觉得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那么面对这种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例子,做家长的该如何通过沟通来化解矛盾呢?这一问题我会在最后一课,分步骤给你答案。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道出了老师和父母在育儿这件事情上的共通性。父母和老师同属于一个阵营,父母扛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依赖于老人,也不依赖于老师,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孩子教育路上的扛把子。父母要时刻从自己做起,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靠老人,不靠别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好孩子的标杆,唯有如此,孩子才会活出父母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响孩子一生的家庭和学校沟通方法(十二)不推卸责任,父母是孩子的最主要的沟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