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月楼探寻记

梅月楼探寻记


前日,好友一航与网友娟子来游览佛昙这个古老的滨海小镇。闽南师范大学的娟子博士是我美篇好友,她的文章内容精辟、文采斐然,还不辞劳苦跑遍漳州各个行政村去采风,对得起博士这个称号。

对初次见面的娟子,最好的礼物是带她去探寻南宋皇族赵若和(闽冲郡王)及后裔避居佛昙,在积美建造梅月楼居住留下的遗迹。

  来到漳浦二中朝西的旧大门(随着校区扩大,大门已改朝南),看着历经沧桑的校门,我还是感到很亲切,毕竟在此度过了两年多迷茫的青春岁月。左转约百米处,两段长约40米、宽约30米的夯土墙呈L状夹在几座楼房之间,两段残墙做为新建楼房的“院墙”之用,无形之中,当年赵氏族人建楼避居的遗迹得到了留存。

  据同行的杨老与周边邻居介绍,民间传说是赵范在下赵建造的府第官厅群,处在梅月堡之内,称为梅月楼,梅月堡是黄氏族人居住地也有起到保护赵氏皇族的作用。下赵社(以赵氏为社名)当时隶属于积美,所以族谱记载为积美。原来土楼墙长度约有80米,延深到漳浦二中(原纯美中学)里面。当年建校时,学校围墙从中间把这座古楼分为两个部份,二中学校内那些夯土楼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矮矮的遗迹留存,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据说在清朝道光年间,佛昙设分县时还做为分县衙门在此办公过很长时间,可见当年建造此楼时是有一定的规模。

  这几天详细翻看查阅赵氏与黄氏族谱,终于了解这个古楼一些蛛丝马迹。

          公元1279年,南宋王朝在广东涯山海战正值危亡之际,宋度宗之淑妃、杨太后为留下赵氏皇族血脉,命令黄才、陈宜中、许达甫等人用十六只船保护闽冲郡王赵若和,冲出重围北返福州以图东山再起,奈何国祚难长,天命所归,黄才、许达甫与赵若和只好在浦东银坑(今龙海市港尾镇店地村与城外村交界处)上岸,赵若和假冒黄姓,仅在浦东越一岭的浦西居住几年时间,后来元兵悬赏抓拿南宋逃亡赵氏皇族,黄才的部份子弟再次保护赵若和逃亡到佛昙鸿江南岸积美一带隐居,与先来一步在佛昙大荟山下、鸿江北岸的国舅杨亮节派下杨氏一族守望相助。

        赵若和生于宋度宗咸淳三年(丁卯、1267年) ,卒于元至顺三年(壬申、1332年),享年65岁。 据同安赵氏族谱记载:1315年,十二世、同安赵嗣椿来漳浦与族叔赵若和会面于鸿儒,时赵若和四十九岁。又据台湾台北县贡寮乡族谱载:赵若和在浦西所置屋地田园山地俱分与黄、许二氏, 可见当年赵若和逃亡时还是带有大量的金银财宝。

          赵若和隐姓埋名在积美期间,续娶大坑陈氏女生下五子(从赵若和自传看,在广东涯山已娶伍太师之女,逃亡时伍太师之女已怀有身孕,没有跟随赵若和北返,晚年赵若和为此念念不忘涯山妻儿,形势严峻之下无法相会)。匿赵为黄姓至赵若和孙辈、明官娶妻黄氏,被告同姓通婚,已是明朝太祖期间,这场官司因祸得福,朝庭赐复姓归赵,并且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钦赐其孙子明官、文官出仕为官,赵氏一族在鸿江之滨终于名正言顺繁衍生息!

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生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年),卒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年),寿74岁。赵范在隆庆丁卯(1567年)考中举人,辛未(1571年)进士及第,官至前户部贵州清吏司郎中、浙江按察司副使,至此家族开始中兴,在积美大兴土木,建造官厅、府第等。后因海盗猖獗,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前往湖西硕高山下建造赵家堡聚族而居。可见赵氏一族在积美繁衍生息约近叁佰壹拾年。

  从湖西黄氏族谱大宗康熙廿十七年碑刻记载:逮明世宗嘉靖己未(1559年),族党避乱,散处什姓,无宁居,我持璧公始鸠族众,筑梅月堡,保聚族里,以卫祠祀,里人德之。丐乡先辈杨公讳守仁记颂其事,制锦以贺。至顺治戊子(1648年),以邻变被毁,复迁族湖西……

         据此,黄氏在鸿江南畔建梅月堡前生活约贰佰柒拾年,梅月堡建成后繁衍九十年至迁界时到湖西,黄氏共在佛昙生息约三百六十年。

             赵氏族人迁往湖西硕高山下赵家城,几十年后黄氏族人也全部迁徙至湖西诒安堡,与之前部分迁往湖西居住的佛昙杨氏族人毗邻而居,杨、赵、黄三姓族人千百年来守望相助不离不弃,信守承诺堪称佳话;原来在大荟山下的佛昙杨氏族人越过鸿江,搬进梅月堡繁衍生息,时光荏苒,终成漳浦望族。往事如烟,梅月楼、梅月堡的故事,值得回味!

更新于 01-27

你可能感兴趣的:(梅月楼探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