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虚无处

      哲学家说:存在就是虚无。虚无感就如同空气,它是无时不在的,或许它就是人生的一个恒常无解的命题,是一种无法证得自己存在的恐惧,是一种孑然独立的孤独。就像置身于暗夜里大海中漂浮着的一叶扁舟,有着一种深深的无助与绝望,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几近死亡的感觉。每个人都害怕这种虚无的感觉,于是就会通过各种努力去填充这种虚无感。有人致力于金钱的获取,看到哗哗的财富倾入囊中,会获得成功的快感;有人致力于地位的追逐,在别人的簇拥下,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有人会致力于事业的经营,在事业的打拼中,会得到一种充实感;有人会致力于关系的营造中,在与别人的联结中去消弭孤独的感觉;有人热心于公益,在对别人的关怀中对自己进行救赎。每一个都想在生活中能够攥住什么,这样心就会有所寄托,从而就会逃脱那种令人窒息的虚无感。

      每个人都想找到存在感,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真实不虚地存在这个世界上,如我们看到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或每一粒尘土……但是人们总是不断地去找寻另一种存在感,别人眼里的存在,看不到自己实然的存在。 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还有小猫、小狗们,不知它们是否也会有虚无的感觉,或许它们就只是纯然地存在着,没有人类这么复杂的心思,人类似乎在某些方面应该要“进化”到动植物的水平。如三毛所写:“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或许当人们不再疲于证明我们的存在时,我们才会在蓦然回首间发现我们早已在这里。拿什么拯救这种无处不在的虚无呢?佛教中的无我或许就是解脱的境界,只有当自己消融在宇宙之中,自己就与万物成为一个整体了,那种虚无之感就会消失了,会产生一种圆融自足的感觉。

      不过虚无也并不无好处,就是因着虚无,人们才会去寻找破解之道,这个世界也才会因此而丰富多彩。世界是矛盾的,生活也是矛盾的,生而为人就得承受世间的苦难,真正能够超脱的,只是少数人而已。​​​人们虚无着、寻找着、努力着也困惑着、满足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虚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