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似静幽,但可穿岩石——《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随着故宫红色大门缓缓被推开,发出轻微吱嘎的摩擦声,紧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寂寂宫廷六百余载的历史。宫廷御猫的后代在庭院里慵懒觅食,睡在红墙绿苔之间,金色阳光照着的一角,一代一代,与故宫工作人员一起守护着故宫里最顶级的文物。

在积满灰尘的故宫地库里,他们用灵巧的双手轻轻抖落在故宫地库里沉睡的一件件文物身上厚重的灰尘。百年之后古老的青铜器再次奏响出宫商角徵羽的袅袅五音,唐三彩马再次点染上黄绿白蓝赭黑的色彩。他们被称赞为“最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为顶级文物治病的医生,而他们却自称为“普通的故宫工作人员”。一旦经人类智慧所创造出的物什被染上时光,免不了遭受岁月的打磨侵蚀:金属器上锈迹斑驳,钟表之于时代漏了半拍。正因如此,文物离不开故宫修复师。即便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钟表匠人依然留在紫禁城内,钟表修复技艺是唯一在故宫里一直延绵下来,没有断层的。

文物修复技艺代代相传,既是对文物传承,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我在故宫修文物》,娓娓道来人与文物的对话,师与徒之间的传承,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器物与文化互彰的故事,记录了故宫修复工作人员的日常,让更多的年轻人从中看到了文物修复的重要性以及蕴藏在文物中的文化自信,对文物修复产生兴趣,甚至于投身到其中。年轻一代从前辈手中接过明珠,心手相接,照破山河万朵。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民族智慧。

而未来的文物修复工作,又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手艺创作。故宫文物修复工作的包容性体现在它能够接纳更多元的年轻人:十几岁就从师学习文物修复的老师傅,可以代领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徒弟,巧妙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更好地为文物修复工作服务。

耐心、专注、坚持,此三者,为工匠精神重要内核。“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历代文物荟萃于故宫,众多故宫工匠修复师从十几岁孩童时起,便开始了照顾历代文物星辰的责任,坚韧而不堕本心。流萤断续光,一明一灭一尺间,寂寞何以堪?文物修复的工作枯燥不已,可他们与金属丝绸相伴,年年岁岁中,蝉声似静幽,但可穿岩石。

文物是过去式,但修复文物是进行时。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在现代社会尤为可贵,也异常难得。但那扇红色门扉,将为你我敞开,只待他朝,共游故宫,对话不老时空。


电信21-09袁硕

你可能感兴趣的:(蝉声似静幽,但可穿岩石——《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