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彻底搞懂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文章目录

      • 1. TCP/IP 模型
      • 2. TCP头部结构
      • 3. 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 3.1 第一次握手
        • 3.2 第二次握手
        • 3.3 第三次握手
      • 4. TCP 四次挥手关闭连接

1. TCP/IP 模型

TCP/IP 协议族将网络通信过程抽象化为四个层次,分别是: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传输层: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保证数据的传输顺序和完整性。TCP 和 UDP 是传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IP 协议是网络层的主要协议。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包的传输,包括数据包的封装、拆封、差错检测和纠正等。以太网、令牌环网等都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一文彻底搞懂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_第1张图片

一文彻底搞懂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_第2张图片
TCP三次握手会涉及到状态转换,TCP的状态转换图如下:
一文彻底搞懂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_第3张图片

2. TCP头部结构

下面的图是TCP头部的规范定义,它定义了TCP协议如何读取和解析数据:
一文彻底搞懂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_第4张图片
TCP首部承载这TCP协议需要的各项信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TCP端口号
TCP的连接是需要四个要素确定唯一一个连接:
(源IP,源端口号)+ (目地IP,目的端口号)
所以TCP首部预留了两个16位作为端口号的存储,而IP地址由上一层IP协议负责传递
源端口号和目地端口各占16位两个字节,也就是端口的范围是2^16=65535
另外1024以下是系统保留的,从1024-65535是用户使用的端口范围

TCP的序号和确认号:
32位序号 seq:Sequence number 缩写seq ,TCP通信过程中某一个传输方向上的字节流的每个字节的序号,通过这个来确认发送的数据有序,比如现在序列号为1000,发送了1000,下一个序列号就是2000。
32位确认号 ack:Acknowledge number 缩写ack,TCP对上一次seq序号做出的确认号,用来响应TCP报文段,给收到的TCP报文段的序号seq加1。

TCP的标志位
每个TCP段都有一个目的,这是借助于TCP标志位选项来确定的,允许发送方或接收方指定哪些标志应该被使用,以便段被另一端正确处理。
用的最广泛的标志是 SYN,ACK 和 FIN,用于建立连接,确认成功的段传输,最后终止连接。

  1. SYN:简写为S,同步标志位,用于建立会话连接,同步序列号;

  2. ACK:简写为A,确认标志位,对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确认;

  3. FIN:简写为F,完成标志位,表示我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即将关闭连接;

  4. PSH:简写为P,推送标志位,表示该数据包被对方接收后应立即交给上层应用,而不在缓冲区排队;

  5. RST:简写为R,重置标志位,用于连接复位、拒绝错误和非法的数据包;

  6. URG:简写为U,紧急标志位,表示数据包的紧急指针域有效,用来保证连接不被阻断,并督促中间设备尽快处理;

3. 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TCP传递给IP层的信息单位称为报文段或段,下面都用段做单位。

TCP三次握手如图:
一文彻底搞懂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_第5张图片

3.1 第一次握手

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一个SYN段(在 TCP 标头中 SYN 位字段为 1 的 TCP/IP 数据包), 该段中也包含客户端的初始序列号(Sequence number = J)。

SYN是同步的缩写,SYN 段是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的 TCP 数据包,请求在它们之间建立连接

3.2 第二次握手

服务器返回客户端 SYN +ACK 段(在 TCP 标头中SYN和ACK位字段都为 1 的 TCP/IP 数据包), 该段中包含服务器的初始序列号(Sequence number = K);同时使 Acknowledgment number = J + 1来表示确认已收到客户端的 SYN段(Sequence number = J)。

ACK 是“确认”的缩写。 ACK 数据包是任何确认收到一条消息或一系列数据包的 TCP 数据包

3.3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给服务器响应一个ACK段(在 TCP 标头中 ACK 位字段为 1 的 TCP/IP 数据包), 该段中使 Acknowledgment number = K + 1来表示确认已收到服务器的 SYN段(Sequence number = K)。

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
我们假设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

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

所以,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例如刚才那种情况,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TCP 三次握手跟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打电话是很类似的:

三次握手:
“喂,你听得到吗?”
“我听得到呀,你听得到我吗?”
“我能听到你,今天 balabala……“

经过三次的互相确认,大家就会认为对方对听的到自己说话,并且愿意下一步沟通,否则,对话就不一定能正常下去了。

4. TCP 四次挥手关闭连接

四次挥手即终止TCP连接,就是指断开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4个包以确认连接的断开。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或服务端任一方执行close来触发。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一原则是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任务后,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一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是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了,即不会再收到数据了,但是在这个TCP连接上仍然能够发送数据,直到这一方向也发送了FIN。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则执行被动关闭。
四次挥手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一文彻底搞懂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_第6张图片
四次挥手过程:

  1. 客户端发送第一次挥手,之后由 ESTABLISHED 状态转为 FIN_WAIT1 状态;
  2.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第一次挥手之后,发送第二次挥手给服务器,服务器进入 CLOSE_WAIT 状态,等待服务器自身的 SOCKET 关闭等处理;
  3.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第二次挥手,进入 FIN_WAIT2 状态,等待服务器关闭;
  4. 服务器发送第三次挥手,然后进入 LAST_ACK 状态;
  5. 客户端收到第三次挥手,发送第四次挥手,客户端进入 TIME_WAIT 状态;
  6. 服务器收到第四次挥手,进入 CLOSED 状态,客户端等待 2MSL 后,进入 CLOSED 状态。

TCP 状态转换过程见下图:
一文彻底搞懂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开发,tcp/ip,网络,网络协议,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