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性原理看保险销售

一、第一性原理解读

1、第一性原理是演绎法的思维模式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是埃隆 · 马斯克非常推崇的思维模式 ,翻译成中文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维。其实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说:“在任何一个系统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马斯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回溯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怎么做。

简单来说,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式是演绎法,依据经验的思维模式是归纳法,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情况下是依靠经验来思考问题的。我们拿保险电话销售举个例子来看下两者的差异。员工A销售业绩突出,电话量很高;员工B销售业绩突出,电话量同样很高。所以得出结论,电话量是影响销售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于是KPI加上了电话量的考核。这是我们工作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并不是中国教育和文化所带来的特有现象,而是全人类都更倾向于使用归纳法。

如果用演绎法,又会如何思考这个销量问题呢?销售是什么?是让产品与客户接触,激发出客户购买欲望,并且实现成交的一个过程。假如把销售分为3个阶段:

step 1. 让客户接触到产品→step 2.激发出购买欲望→step 3.成交过程

其中step 1又可以拆分成官网展示、电话推销、宣传品寄送;同样step 2也可以拆分为官网广告文案、电话推销术语等环节。

因此,如果是以电话销售为主的产品,想要提高step

1和step 2的产出,可以增加电话量。这个时候的演绎法的结论与归纳法思维殊途同归。但是,换个角度的话,你还能发现,为什么一定要用电话销售的形式呢?step 1和step 2是否可以变成新媒体营销,是否可以变成电商营销,是否可以变成网红营销?此时,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就出现了。

2、第一性原理是演绎法的一种分支

避免认知误区:第一性原理思维≠追本溯源、根因法、本质思考法

回想下之前提到的销售案例。从中我们能发现两条重要结论:

第一条,归纳法与演绎法有时会出现一致的结论,这说明,同样的结论,不一定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第二条,使用演绎法出现了两个结论。这说明,同样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深度和角度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根据这两个重要结论,我们会有些新发现——

1)据第一条:同样的结论,不一定思维方式是一样的。可推导出,即使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法的思考结论常常一样,也不能说明他们两个是同一种。

2)据第二条:同样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深度和角度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可推导出,同样是演绎法,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法采用的是不同的角度,因此结论可能会出现不同。

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思维是演绎法思维的一种,追本溯源、根因法也是演绎法思维的一种,但两者不是同一个。并且如果两者的思考角度不同,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这就是为什么跟埃隆·马斯克一样有深度有广度的商业大咖们,没能像埃隆·马斯克一样。即使他们都是善用演绎法思维的人,也是更习惯于使用“追本溯源”演绎法。第一性原理思维这种演绎法思维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并不是思考角度不同都会带来结论差异。大家之所以弄混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思维,恰恰是因为这两者的结论经常相同,才会误以为两个是同一种思维。

3、同属演绎法的追本溯源与第一性原理的差异

那么,这两种演绎法,有何不同呢?用鱼骨图能很直观的看出区别。

追本溯源法是从问题出发,一步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终原因,有1个或者N个。

追本溯源:从问题出发

第一性原理思维法是从原理出发,一步步往前推演,直到找出适合该问题的解决方法,有1个或者N个。

第一性原理:从原理出发

由此可见,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思维是不同的,一个是从问题出发,推演出根本原因;一个是从原理出发,推演出解决方法。我们再仔细分析下,为何出发点不同,会带来差异性的结果。


两种不同思路带来的差异性

如果用追本溯源思维,从问题出发,那么它能一步步发现子路径1→路径1→第一性原理;但是它很难发现路径2、路径3、路径4,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要从问题开始推演的。而新路径(创新)恰恰隐藏在路径2、路径3、路径4之中。这就是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常常能带来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

这才是埃隆·马斯克极度推崇第一性原理思维的真正原因。

4、第一性原理思维的局限性

再看看上面那张图,聪明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维的局限性。

任何一个原理或定律,都不可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因此,如果出问题的地方不在你的第一性原理的体系中,那么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

怎么办呢?不断收集。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定律,或是一个模型。搜集的越多,那你能解答的问题也就越多。

巴菲特最重要的伙伴查理·芒格就曾说过,他热爱学习,尤其是跨学科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他搜集了100多种思维模型,他就是用这些模型来制定投资策略的。

感谢芒格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捷径,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的捷径就是跨学科学习!

不要只看商业书籍,其实每个学科里都散落着大智慧,物理学的牛顿三大定律、生物学的进化论、经济学的看不见得手……看似与商业不相干的定律,都是很好的第一性原理,认真反复推演之后,一定能发现适用于你的思维模型。

最后,所有关于第一性原理思维,都在这里了:

[if !supportLists]1)      [endif]第一性定理思维是一种演绎法思维,但与追本溯源法是不同的。

[if !supportLists]2)      [endif]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常常能带来颠覆式创新,而这一点,是其他思维方法很难实现的。

[if !supportLists]3)      [endif]第一性原理思维有局限性,避免这种尴尬的最佳方法就是搜集更多的第一性原理。

[if !supportLists]4)      [endif]跨学科学习是搜集第一性原理的捷径。

二、保险商业本质的第一性原理

1、商业的第一性原理是低买高卖

商业的本质是商品交换的过程,商品交换也就是买卖的过程,低买高卖,可以说是所有的商业行为的准则,商业参与各方都要生存,即都要盈利,这是商业永远不变的逻辑。

在变化之中抓住不变,以不变为核心来适应变化,是当今市场瞬息万变之下的最好的策略,把握好买卖两端,经营好买卖的过程,才能在商业社会中适者生存。

具体到保险行业,仅是众多商业模式商业行为的一种,我们从保险公司和营销员两个角度分析下买卖的过程。

2、保险公司的“买”与“卖”

从保险公司负债端来讲,即销售保险产品到市场,保险公司买的是精算、两核、理赔、客服、培训、市场、人力、财务、行政等专业人员的能力,以及职场租赁与购买、水电、网络、IT设备等办公软硬件服务,卖的是保险产品,保险产品按照保险产品精算设计的逻辑,在覆盖了成本(包括经营费用、理赔预期等)之后,进行一定的加价,上报或备案到银保监会,即可以正式进入市场。保险公司盈利的三差,死差、费差、利差,死差和利差是以目前的预测与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的差别,费差则是类似于其他行业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利润。加价的部分,主要是在渠道费用,即在保险产品销售完成后,给到营销员的佣金。

3、保险营销员的“买“与”卖“

可以把每个营销员看作是一个小微企业(其实和经代公司类似,经代公司无非是有了保险代销牌照的法人主体,在独立代理人制度出来之前,保险公司之外的保险营销员是需要挂靠在经代公司),他们的生意,是这样通过买卖获利赚钱的:

买的是什么?保险公司的产品。为方便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营销员以几折的折扣价从保险公司拿货的逻辑。

卖的是什么?保险公司的产品。以基于标准费率的保险产品保费价格卖给客户,而且价格是被银保监会监管,客户不能还价的。

保费与折扣价之间的差额,即佣金,是毛利,营销员赚的钱都从这里来。

“买”这端,货源是简单的,寿险公司不到100家,所有的人身险产品都出自于这些供应商,但是拿货的折扣可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产品,折扣率也不一样,营销员是没有能力与保险公司来谈判议价的,因此这也是产生飞单的原因。经代公司和各级团队长,就类似分销渠道商,从保险公司以更好的折扣拿货,然后逐层再给到小微企业,即营销员。另外,保险公司自己的销售员工,拿到的折扣就比较低,因为公司发薪的成本,也要折算到拿货成本中,相比营销员,员工有工资与社保,稳定性好,赚钱效应有限,于是追求自由希望赚更多钱的就去做了营销员。

再看“卖”这端,由于保险产品的复杂性,使它不能像可口可乐、康师傅那样的消费品一样简单的买卖,除了品牌广告之外,保险公司还需要大量的培训支持、销售队伍,来完成销售。对于营销员而言,卖的价格是固定的,他不能私自给客户降价,这是违反监管合规的。即使保险公司自己决定降价,把价差抹去,不用营销员,直接放到官网上面对终端客户,客户想自己完成购买流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其中有太多的刻意或者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了,比如同一类型保险保障责任在不同公司呈现出的产品形态,包括保障责任细节、免责、豁免、健康告知条件、费率、理赔条款,等等。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相应也决定了保险是非常难销售的,以高差价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做营销员。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保险业营销职能版块反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高,既有销售岗位本身的原因,也有行业口碑不佳的原因,等等。这样就对链接“买”“卖”的销售过程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销售过程不顺,以产品为导向的卖给亲朋好友简化销售过程,成为过去20多年保险销售的主流,身边人卖完了,要么靠自己悟性与努力,就可以度过艰难期,成为保险销售能手,要么转型为团队长,靠增员组建团队维持不断的产能,成为金字塔塔尖那极少一部分人。

三、重视客户经营破局保险“买”“卖”

1、以经营企业的视角重视客户经营

提到客户,一般都是冠以运营的概念,运营(operation),从概念开始之后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的管理行为的总和。在当今网络科技时代,“运营”这个词被赋予了更多的新的理解,现在的运营底层的逻辑更加偏向于洞察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然后根据公司的性质不同,创造不同的有形或者无形的“产品”来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的等等运作内容。

经营(management),保证企业内部各种业务行为正常规范的管理行为的统称,经营是针对企业而言的,经营是对外的,经营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存在之后就要开始'经营'了。为什么要叫'经营'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所谓企业经营就是做生意,就是通过买卖来获取利润,来赚钱。所以经营是对外的,对于企业而言,经营一定要能够开源,要扩大市场占有率,要提升效益。因为对于企业来说经营的目的就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一句话解释下,所谓经营就是通过某种生意来获得最大的营收。经营一家企业,经营一份事业,经营一个家庭,也更加具有情感投入的意义在里面。

2、保险商品的“卖“为什么难

俗话说,知易行难,即使以一颗经营客户的心,去做卖保险的事,面临的挑战很多。保险产品从保险公司到客户,中间的销售过程,结合了网络科技时代带来的各种新技能、新工具与新方法的客户生命周期,可以参考下图。不管在单个营销员层面,还是以一个渠道或者公司整体层面,其闭环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不管以保险公司的视角,还是以营销员作为小微企业的视角,从运营的阶段升维到经营的阶段,意味着要进入的领域更加宽泛了,简单来说,还要更向前向深延申一步,上图的引流、获客、转介绍,所有涉及到用户增长的环节,不仅涉及到“卖”的过程与动作,还涉及到“卖”的成立与否,即有没有对象可以去“卖”,要创立卖的成立条件,持续获取卖方对象,即准客户。

在“卖”出去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直销,和通过营销员销售,都存在了几个关键点:彼此信任关系、对保险的认同感、需求迫切度、财务承受能力,这些“点”不破,在卖出去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断点。



[endif]

1、保险公司官网

2、营销员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卖出去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客户

[if !mso]

[endif]



保险公司官网是Web、公众号、APP统称,在面向客户卖出去这个环节,如果是照搬京东商城、天猫那样的电商卖货逻辑(实际上,保险营销员大多是卖货逻辑,以产品为中心不管面向任何客户都推销有限的几款产品),我们可以看到有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电商网站保险公司官网保险营销员

客户信任度寡头格局下电商自身品牌+商品自身也有品牌,使客户有信任感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样的公司品牌没问题,中小和新公司存疑除了公司品牌,还有个人品牌,甚至对个人的信任占到客户决策的绝对比例

对商品的认同感生活就是衣食住行,认同感已在客户生活基因里,即买即用保险这种商品是反人性的,而且当下根本不会发挥什么价值寿险要解决对营销员的认同,才能对保险商品认同

需求迫切度生活的日常需求,肯定要买,只是从哪儿买的问题需要主动或被动被激发出来,需要有人推一把需求唤醒与明确的过程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是营销员要承担的角色

商品选择能力基于促销活动+价格+个人偏好+直播种草,选择商品并不复杂自己挑选需要一定专业性,保额、保障责任,等是营销员要承担的角色,以客户为中心配置保险产品方案

财务承受能力一次性消费,当下有钱就买了,顶多信用卡刷爆了,也不会产生持续财务危机涉及多年持续缴费,要充分考虑缴费能力的问题是营销员要承担的角色,在方案配置时要充分考虑

也恰恰是因为这么多潜在的断点,使保险的买卖之间的差价很大,即佣金很高,这些断点都需要专业的能力来去衔接上。尤其在现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客户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掌握到与保险营销员类似的知识与技能。经营客户,对营销员这类小微企业的要求可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使以顾问行销坚持保险销售的高产能营销员,也会由于第一性原理的局限性,遇到力不从心的销售断点。

       3、第一性原理给到我们的启示

如果出问题的地方不在你的第一性原理的体系中,那么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怎么办呢?不断收集。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定律,或是一个模型。搜集的越多,那你能解答的问题也就越多。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的捷径就是跨学科学习!

卖的渠道

       对保险公司来说,销售渠道是公司的整体战略重要部分,关系到产品策略,从公司内部资源所产出的保险产品(买的环节),以什么的价格推向市场,由卖方来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比如简单的理财型产品,就可以与基金、银行理财一样,摆上货架,在银行网点、互联网上进行销售。在这个层面,不会脱离保险公司的第一性原理,不会在销售渠道方面存在认知不到的第一层体系,但是具体到第一层之下的子路径,有可能存在不擅长的脱离了现有体系的路径盲区,尤其是在互联网科技结合的领域。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保险公司侧重个险,有的侧重银保,有的侧重经代,有的侧重互联网的原因。

卖的过程

       从上面的鱼骨图我们看到卖保险这个过程,即使在六个主策略之下,也分别有不同所属的分策略,但是这是一个整个保险行业“卖“保险的第一性原理,具体到任何一家保险公司、一个团队、一个个体营销员,属于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是否都能涵盖到所有的策略,就不一定了。尤其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保险行业之前没有涉足的领域,比如增长裂变,哪怕对于互联网企业也是在学习和熟练运用的过程中。

保险公司聚集的人才,与互联网运营公司、网络科技公司,有调性上的区别,使保险公司比较难组建和吸引跨界团队人才,所以我们看到,人保、平安、太保、太平都成立了自己专属的科技公司,希望赋能业务主体,同时也在大量与外连接,与市场互联网巨头、科技公司、运营服务公司合作,补足自身所需要的能力,尤其在客户经营环节,以AARRR(Acquisition获取、Activation激活、Retention留存、Revenue收入、Referral自传播)为核心的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到保险行业形成了引流、获客、活跃、培育、转化、转介绍六环节闭环策略,已经是其他行业运作的比较成熟的体系。

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优秀的保险营销员要跨界与律师、医生、税务专家、养生专家等合作,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综合服务。但是一个个体、一个团队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就随之出现很多科技与服务平台,将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服务综合在一起,成为保险营销员可以借助的外力,帮助自己消除销售断点,把形成闭环的引流-获客-活跃-培育-转化-转介绍的综合客户经营体系搭建起来,个人的小闭环,团队的大闭环,公司的全闭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第一性原理看保险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