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如果缺少了对自已的反思,那和动物就没什么分别了。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生活在当下的时候,也该了解现在的“我”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会是现在的“我”。
我想将自己目前还算短暂的生命划分成四个部分:“天真健全的孩童”、“自卑的好孩子”、“叛逆的病人”和“处于自我认知的迷茫”。
这样的划分方法是参照了发展心理学对人一生心理所处的阶段划分。但我的划分方式却和专业心理学划分的有所出入,因为我想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时都是存在差异的,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接下来我会对这四个阶段进行分别的论述。
天真健全的孩童
这段时期是指我九岁以前——也就是小学三年级我外公去世之前。在九岁之前我都是由我的外公外婆抚养,和一大群堂姐妹生活在一起。为什么称这段时期为“天真健全的孩童”呢?因为现在的我回忆起来所谓童年的欢声笑语,大都是发生在这段时期。
九岁之前和堂姐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时光,算得上是我目前为止唯一一段和人广泛接触大量交流的时光。由于和很多年纪相仿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缘故,我和书本里的小孩一样,会和同龄人做游戏,打打闹闹,没心没肺,脸上常常挂着笑容,常常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
在那个时候我还体会到了同时存在的“父爱”和“母爱”——我外公外婆对我的关心照顾。这使我那时的性格比较乐观向上,至少我现在认为那是的我是一个健全的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大笑哭闹,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眼光,也没有礼仪的捆绑。外公外婆对我的管教以鼓励为主,我考试得了满分、平时选择看书而不是看电视的时候他们都会对我进行口头表扬或者物质奖励。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我的求知欲和自信心。让我觉得学习可以使我得到好处,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自卑的好孩子
九岁之后我的外公去世了,这对我之前的大家庭产生了一定的打击。在我父母的考虑之下,他们决定由我的爸爸放弃外面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抚养我,由我的妈妈负责工作。
爸爸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严厉的完美主义者。由于他之前从事了多年的管理工作——就是把握一个工厂的流水线,从产品的研发到包装到售卖,他的工作囊括了一个产品的一生。所以我的爸爸对我的要求就像对产品一样,十分严格,他不容许我的行为低于他所规定的标准,如果没有达到就会有惩罚。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条规则是如果我的所有作业出了三个差错,周末我就不可以出去和朋友玩。但是我有的时候因为马虎常常出四个错,所以周末我一般是待在家里。
但是爸爸的严格要求也使我在之后的学习生活里养成了精益求精的好习惯。他虽然不允许我出去玩,但是他鼓励我看课外书,所以那个时候对我来说看书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看内容,而是在和作者对话,通过书本我和很多作者成为了“没见过面的朋友”,当然这是我单方面认为的。
我爸还有点洁癖和强迫症,他对一切都要求完美。受他的影响我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十分高,一旦达不到我的标准我就会加大学习强度。这也使我从小成绩就挺好,所以我爸爸对我的成绩还算满意。
但是他信奉“蜜饯长蛀牙”,他认为过度的表扬会让我骄傲自满,所以他一向很吝啬他的赞扬,对我大多数时候是棍棒教育,常常指出我的错误让我改正。这使我很多时候都对自己产生质疑——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这也为我后来的自卑埋下了契机。
当时还看了一些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所以心里有了“人是利益动物”之类的概念。
叛逆的病人
这主要是指我的初中和高中,也就是青春期。这时的我处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我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不再愿意长期受父母的控制。初中还好,因为打篮球的关系,我重新认识到了一群同龄朋友,所以那段时间我性格上开朗了不少,同时篮球这种竞技类运动培养了我的好胜心。所以我在学习上也特别好胜,这个时候用我父母的话来说就是他们不用再操心我的成绩了,我很自觉。再加上初中内容简单,所以我的学业一直不错。
但是这种平衡在初三和高一被打破了。初三面临中考,大家都在复习,所以我之前靠小聪明和专注力维持的成绩很难再年级占据上风,这对自我要求我严格的我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在感觉娱乐和学习二者不能很好兼顾之后,高二我果断放弃了娱乐生活,转身投入了学习。
因为高中我在特尖班,大家都成绩不错,所以我认为只有更努力才可以比别人优秀。我那段时间长期呆在学校,午饭也在学校解决,那个时候家对我来说就和旅馆一样,只是晚上睡觉的场所。那时候还看了一些心灵鸡汤,我觉得人只要休息就可以一直工作,所以我过了一个学期每天吃饭五分钟睡觉5小时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虽然使我在短期内成绩突飞猛进,但是长期下来对我的健康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一方面,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平时要么不说话,要么就是很大声地吼。长期的缺少交流和暴躁的脾气使我渐渐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差,所谓的亲密感也日渐殆尽。小时候形成的“人是利益动物”的观念越来越成为了我认识世界的出发点,所以那时的我觉得孤立无援,全世界谁都不值得信任,包括我的父母。
不规律的作息加上自卑心理加上自我孤立加上完美主义使我每天处于一种“狂奔状态”。我经常哭泣,考得好哭,考得不好(其实就是没考到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也哭。我父母认为我是压力太大,我自己也这么认为,包括我的老师在内所有人都觉得高二高三这样挺正常。
但是在高二那年暑假,假期中的我在刚放假那10天每天一个小时都睡不到。这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觉得我失去了睡觉的能力,眼睛虽然闭上了,但是脑子缺从未停止工作,觉得还不如一死了之。我的不正常被父母发现后,他们把我送到了医院检查,结果是抑郁症。在医院我接受了住院治疗,那时候我只想休息,所以也不看书也不写作业,每天吃吃玩玩,我自己都觉得挺开朗的,医生也觉得我没什么大问题。在住院了半个月后,我带着医生开的药回学校进入了高三。
高三刚开学的时候,我因为休息了很久,所以精力充沛,元气满满,我父母都觉得我痊愈了,我也这么觉得。但是到了高三下学期,考试越来越多,我又开始对自己苛刻起来,要求自己学习,现在看来有点魔鬼,但那时的我感到很快乐。可是这种苛刻带来了很不好的结果,我再一次崩溃,具体的原因我到现在也说不清,准确来说,那段时间我仿佛行尸走肉,失去了意识。
我完全不记得我当时到底干了啥,我萌生了复读的想法,所以请假在家呆了15天,这十五天我和在医院一样,不看书不写作业。我的老师来劝导我。他说你如果真的要复读也可以,至少这一次高考还是参加吧,就当练习一下。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在高考前一个礼拜回到了学校。说来也是神奇,我觉得可能是休息了一段时间的原因,考前的最后两次模拟考我都考到了年级前十,状态特别好。高考时除了历史漏了一道20分的大题,其他的都考得不错,而我又实在不想继续读下去了,所以就没选择复读。
处于自我认知的迷茫
高考结束以后,我彻底放松了一个暑假。后来大学开学了,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抑郁症这个东西,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我身上再度出现。我现在广泛地尝试各种东西,想找到真正我热爱的事业。现在的我更像一个矛盾体,自卑又自信,博爱又自私,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徘徊。
我感觉我好像又回到了婴儿时期,我在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努力摆脱以前的影响。我正在学习管理情绪,平衡学习和娱乐。
过去的经历和后天的学习使我能够认同别人,和别人友好交往。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上我完成得不错,可以和别人友好相处,可以完成社团工作。我觉得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和自己的相处,我上了大学之后就处于一种自我放松的状态,我不再严格自我鞭策,这主要是因为我害怕我会过度要求自己从而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但是现在我意识到了目前的状况也不太对,我太松懈了。所以我目前正在尝试合理地调整自己,处理好学习和休息的关系。
这份自我分析其实是我对过去18年一个简单的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我也吃惊于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合理性,用一些科学的道理可以合理地对我曾经的一些行为进行解释说明。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用更科学的方式支配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更贴合自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