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出门的时候,走了一条和平日里,不一样的路,竟也意外偶遇了两家,我很喜欢的店
这一家衣服店,门口有很美的鲜花
让你忍不住就想停留,然后,下意识的掏出手机,拍上一张……
果然,很美!
欣赏完鲜花,便径直走到了对面的书店,这是我第一次踏进去,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浓郁的手磨咖啡香味,扑面而来
细细一闻,有几分陶醉,兴许是累了,兴许是被眼前的读书气,迷了眼,书店比我想象中,人要更多
毕竟是周二,大家都不上班吗?我刚在想这个问题,脑袋一个声音就跑了出来,你不是也不上班嘛
是啊,看来现在的“自由职业”,真的越来越多,从被说成不务正业,到越来越多自由职业者,可以自己选择办公地点
然后,收入不菲
这俨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很大群体的共同选择,只工作,不上班
而恰好今天说的这本书,也是《只工作,不上班》,它是林安笔下,20个不上班青年的白皮书
他们当中,有开店4个月实现盈利的咖啡店主,有走完31个国家的自由记者,喜喜的故事(我等会主要分享她)
有在上海开两间民宿,和一间花艺工作室女孩的故事,还有一年内,杀进行业第一的自媒体人的故事
接下来,重点来看看,一边旅行一边工作的“数字游民”的故事
以下部分,来自于书里,什么是数字游民?看这几个字,数字意味着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
游民就是不受地点约束,所以这个名词就很好理解了
当你,天天呆在四方的写字楼,被996,甚至是007的工作模式,困住的时候,是不是特别羡慕那些不用坐班,只需有电脑,网络……
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的数字游民?那怎样的人可以成为数字游民?她们的生活,真的是我们想象中一样轻松自在吗?
就像喜喜,她之前是一名网站编辑,13年的时候,她提出辞职,理由是,不想30岁后的自己,还每天做着复制粘贴的工作
她想当旅行自由撰稿人
辞职后,喜喜踏上了前往约旦和澳洲的旅程,三个月后,她回到北京,把旅行中的趣事和照片,整理成稿件发给编辑
但因为选题和图片不符合要求,大部分被退了稿,只有一两篇被收,面对这样的上稿频率,喜喜觉得自己,可能会饿死在北京
思来想去,她决定把母亲给她在北京买的房子出租,用以补贴日常开销,有了生活保障后,喜喜再一次踏上了旅程
为了收集更多素材,写出更好的故事,她采用了“沙发冲浪”,这种住进本地人家里的旅行方式
这种旅行方式,可以给她节省开销,还能遇到很多有趣的事,但也是非常冒险的
有一次,她在印度沙发客家里,男主人居然向她提出了无礼要求
然而,也正因为这种真正走进当地,充满冒险的旅行方式,让喜喜写出了很多独特的游记,她的文章受到了读者们的喜爱
很快,喜喜就成为了,国内各大旅行网站的日常供稿作者
2018年,喜喜在旅行的路上,还找到了真爱,嫁给了一个意大利人,开始了在意大利旅居的新生活
在那里,她工作一天,休息一天,每周写两篇文章,她过上了比上班轻松太多的日子,但她没有让自己松懈,依然严格要求自己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提前截稿日期交稿,在去下一个旅行地之前,通过看书和电影,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自学英语和西班牙语……
旅行和写稿,成了喜喜生活的全部,在走完31个国家后,喜喜说,想让自己一直在路上,无论是通过旅行,还是读书
但如果有一天,自由记者的路不好走了,她会回到北京,因为北京有房,她有路可退
喜喜的故事,我很喜欢,是因为看到了身为数字游民的自由,和不容易,同时,要成为数字游民,有几个必要条件:
1、有一项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收入的技能,比如像喜喜一样会写旅行故事,可以给平台供稿,又比如精通英语,可以在线上开课
2、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前面喜喜的故事里,我们看到帮她渡过没有收入的日子,和她周游世界的底气,就是北京的那套房
所以,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可以帮助“数字游民”渡过低迷期,和避免不必要的焦虑的
3、高度自律,数字游民不是环游世界的旅行者,而是走在路上的工作者
所以,这就要求她们在没有任何外界的束缚下,和自己的拖延,和懒惰做斗争,能严格地掌控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
4、能够忍受一路上,一个人的孤独,边旅行边工作看似很美好,但也有鲜为人知的不完美的一面
比如:路上一个人的孤独,这些困难都要自己想办法克服
如果这些条件,你这里都刚刚好,那么背上背包,成为数字游民,一边领略着世界各地的风光,一边做着自己心仪的工作,那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
然而,回到个体而言,可能很多人的牵挂太多了,特别是当你成为了妻子、母亲时,就很难这样背着包,说走就走
所以,量力而行,平衡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量自由的选择,哪怕多付出些,这样即尊重了现实,也活得更体面
我是尤莉,每日一书,学习成长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