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篇文章的特殊性,以及对我的特殊意义,所以我真的也写了一个多月,一方面是因为这是话题要讲的比较多,另一方面确实是比较难讲,我真的是从小河边写到寝室,从寝室写到天台,又从天台写回了小河边。不过确实写文章还是喜欢在图书馆后面的小河边,这种环境真的给我写作提供了莫大的灵感。想必也没有人像我这么疯狂,在这10℃的温度,一个人坐在小河边,我赌一块钱,即使把微信里的人约遍,也没有人会愿意过来陪我聊会天。
坐在小河边,我写过了孤独,谈过了绝望,聊过了爱情,虽然都不那么透彻,但能够留下当时自己的思想,现在回看起来还是非常满足的,最开心的其实还能够唤起别人的共鸣,这是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荣幸。这个月我一心只想写关于生死的话题,或许是对上学期遗留问题的执着,或许是因为我是个医学生,又或许是对于追求新生活方式的信念,总之,我开始思考生死,我并不想从生理角度去讲述什么是死亡,也不想从哲学角度讨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我有自己的生死观,我只想写独属于自己的生死感悟。
这个话题对我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我见证过死亡,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印象很深刻,但这种经历只是可遇不可求,我也不想过多见证,我自身其实对死亡没有太多的体验,而我现在要写死亡,知道我的人都知道,我写的东西基本都是基于自身经历和情感体验的,而现在,这方面的体验太少了,这对于我而言是个天大的难事。死体验不到,我选择体验生,为了对于生命有更深的理解,选择规律生活,十一点睡觉,六点起床,起床以后看一个小时的书,关于别人对于死亡的见解的书,白天也好好感受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感受自己的情绪,感受身边的环境,发现生活。有什么大的收获先不说,早起是真的很痛苦,我指的是从醒来到穿衣服到下床这个过程,下床以后我只觉得越来越爽了,尤其是看完书吃早饭的路上。对于早起呢,我想说清晨是最亲近生命本质的时候;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一天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我感觉我对自己的掌控力强了很多,自我体验很好。这样的作息持续了一个月了,我没忘了最初的目的,写出关于生死的文章。文章的前半部分聊聊死,后半部分聊聊生。
(一)死是生的一部分
死亡其实离我们很近,尤其对于我们医学生而言,这学期局解开课了,局解开课前所有隆重的仪式无不显露着我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体现着我们对于大体老师为医学献身的崇高精神的尊敬,看到大体老师的那一刻,有恐惧,但更多的是震撼,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感受死亡,我死后也会这样吗?我死前是否有勇气做像他一样的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呢?以后我们到临床上,一定会见证病危的人,由生到死的过程,病人在我们手上,走向了死亡,这无疑比现在这样近距离感受死亡更令人崩溃,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从生到死的过程,痛苦的是所有和死者相关的人,除了死者。或许我们以后见证死亡会变得司空见惯,但刚开始接受死亡的过程,无疑是让人痛苦异常的,这个心理建设,可要花不少功夫。
关于死亡的一切其实都是生者的事,这看似是句废话,但你真的想过这句话的意思吗?我的意思是,死也是生的一部分。你可能觉得这很荒谬,死了就是死了,生死从来就是对立的,哪来的死是生的一部分。从这方面而言,确实显得我很荒谬,但请跟随我的思路来想想,首先,只有活着的人才有思考死亡的能力,只有活着的人才有死的权利,这是不争的事实。再者,死亡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而死亡衍生出来的对于生者的影响却是持久的,另外,一个人的逝去,会使所有跟他有关的人都受到影响,这影响,或长或短。其实说到底,对于死亡的恐惧也好,死亡带来的影响也好,这些体验都是活着的人才拥有的,也是作用在活着的人身上的。
虽说我们很不想面对死亡,但是其实我们对于死的敬畏其实是一直在潜意识里的,正如我站在台上演讲,我紧张死了,万一忘词了,那就尴尬死了,下台后我一定会为我准备不充分而自责死的。短短几句话,我竟然可以死三次,仿佛死是见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我(你)死定了”,这句话一定不陌生,很多悲观主义者(暴力的女生)想必这句话都已经是口头禅了,作文没写完,我死定了;背书没背,我死定了;明天考试了,我还半本书没看却坐在小河边,我死定了。很熟悉,虽然是开玩笑的,但还是可以反映些东西来的。把死当成个形容事情严重程度的词,把死挂在嘴边,一方面,这是对于死的一种常态化的意识,死没什么特别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想法没问题。另一方面,孩子没见证过死,觉得死很容易,不知道死的残酷,作业没完成,背书没背完,考试没考好,都死定了,只能说孩子天真,太可爱了,但是孩子仿佛知道死的严重性,但为何不好好去写作业,背书,考试呢?他们没有真正知晓死亡,只是玩笑罢了。死亡虽可以不是严肃的事,但也绝对不是个玩笑。
死亡是深刻的,死亡其实是生的一部分,死亡的确事关生命的本质!
(二)死亡是终极的失去
曾经有一张原装的校卡放在我兜里,我却没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了,我才追悔莫及,要是老天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一定不把校卡和手机放同一个兜里!上周我带着校卡去图书馆借书,那也是我这学期唯一一次带着校卡出去,借完书,到教室,一摸口袋,兜比脸还干净,原路搜寻未果,社管会那也没有,我知道我永远失去我的卡了,我很难过,他就这样从我的生命中永远消失,早知如此,我就不该把他和手机放一个兜里,如今他没了,我连给他立个碑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从小到大,要经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失去,小一点,丢了一张校卡;再大一点,失去一份友情或是一份爱情;再大一点,亲人朋友永远离去;最后,我们自己死亡,失去一切。我们的一生仿佛从未完整过,失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失去又总是让人不爽的,尤其是失去对于自己很重要的东西时,这失去带来的失落感往往让人一时难以接受,然生活偏偏充满了失去,失落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们如何看待自己生命中的种种失去的呢?悲观者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乐观者认为这是“吃一堑,长一智”的成长,我的想法,生命中的种种失去是否可能是生命的终极失去——死亡的小小彩排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死亡开始在我的意识里扎根,让我不自觉地想拿死亡滋养万物,向死而生。我感觉生活中的种种失去,跟死亡有本质上的相同点,又或者说,死亡本就是一种终极的失去。关于死亡,我认为一定是包含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死亡会带走我们自身所拥有的的一切,让我们的一切都将归于虚无,那些金钱权利,成就名誉,再没有享受的机会,死亡将带我们的所有的感受,一旦我们死亡,便再没有喜怒哀乐这些情绪,甚至连痛苦都没资格,要知道,即使是痛苦也是生者的权利;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动物,我们和身边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死亡犹如黑洞,强行吞噬所有跟死者有关的联系,留下一个空洞,一个人的死亡一定会在一定时间内会打乱其身边亲近的人的生活,对于生者而言,这突如其来的空洞会让我们陷入恐惧、无助、后悔、悲痛、无奈等情绪之中,这种百感交集的感觉绝不比预见自己的死亡好受。
近几年,我村里不时传来老人离去的消息,他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听到这些噩耗的时候,我都有些慌乱无措,我很悲痛,却什么也做不了,一方面,我知道我永远失去那些曾经关心我们的长辈了,另一方面,我想到身边的亲人最终都会离我而去,我害怕突然有一天传来亲人离去的消息。我发现我没有根本没有面对死亡的勇气,也根本无法逃避死亡,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死亡恐惧的阴霾中。死亡的失去给人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而真正的死亡偏偏没有彩排,后来我偶然间发现生活中经历的一次次的失去也会给我类似的冲击,所以我学着把死亡分解到生活中,把生活中的每一次失去当成别样的死亡,一点点弱化死亡的冲击,只为了当真正的死亡来临时,我会变得从容些。
把平时的失去当成特殊的死亡,还给我们生活的力量,让我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即使最后无可避免要失去,那和死亡的失去一比,仿佛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了。有两部经典的剧,岳云鹏的《鼠胆英雄》和郭京飞的《我叫余欢水》,两人原本都唯唯诺诺,患得患失,胆小如鼠,卑微到尘埃里,后来被误诊为绝症,放飞自我了,一改之前的形象,变得疯狂,找到了生活的勇气,这是死亡带来的力量,生活中的那些小失去,跟死比起来,真的根本不算事。“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向死而生,活得更精彩。
失去是痛苦的,而能和失去的痛苦相提并论的还有预知到失去的降临,这就会给我们带来恐惧,恐惧不会阻止失去的降临,但会阻碍生命的进行。回想一下,我们等待考试成绩的过程有多难熬,尤其是觉得自己考差了的时候;当我们等待医院的癌症检查报告时,这段等待的时间,是有多么难熬;当我们知道亲人朋友只剩下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陪伴我们,这段时间是多么难熬。预知失去的到来会让我们挣扎在那个临界点上,让我们体验游离在希望和失望边缘的痛苦,我们祈祷着失去的期限无限后延,但要知道,徘徊在失去的边缘也是一种失去,不仅无法改变最后的结果,还会失去其中结局到来前的那段时间。既然失去的结果已经注定,既然已经知道失去可能会如约而至,那为何选择调整心态,直面失去,享受失去来临前的美好时光呢?
关于失去,死亡本质上是终极失去,失去无可避免,我们只能在一次次失去中提升自己的承受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失去。
(三)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关于时间,人们不知道探寻了多久,仍然摸不透,时间太神秘了,同样也太强大了,生死都与时间牢牢挂钩,你可曾数过我们自己的时间?
经调查,我们的平均年龄是72岁,26280天,按每天睡8个小时计算,8769天,可支配的时间有17520天。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数据,有的人说,死亡是走出了时间,生命倒计时结束,我们的一生结束。时间的尽头是死亡,我们给生命以时间,我们何时能意识到时间的存在,我们时间意识开始自我觉醒了,我们的生命什么时候才真正开始了,如何规划时间体现我们的生命布局,如何利用时间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一个想法,如果我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那我的现在是否会不一样,其实我认为不一定会有什么变化,因为你还是那个你,既然你浪费过一次时间,那么一定有第二次,你会肯定你穿越回去的时候不会产生“我又重新有那么多时间了,先享受造作一段时间”的想法?时间的多少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我觉醒的时刻什么时候出现,所谓自我觉醒,从时间角度来说,即学会从时间的温柔乡中跳脱出来,看见时间,看见自己。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认识到我们是时候该好好利用我的时间了,什么时候该好好规划规划我们的时间了,自我觉醒越早,我们余下的有效生命时间越长,有的人浑浑噩噩一生,混吃耍浑一辈子,最后濒死醒悟,决定好好生活,觉醒虽迟,但终究还是从时间中跳脱出来看见时间,看见自己了,这余下的时光里他的生命才刚刚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得生命布局,让时间白白流失,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们不知道生命的倒计时还剩多久,时间的尽头到底在何处。26280天,这也只是个平均数吧,平均数意味着有人的时间可能是7306天,有的人的时间可能是36500天,我们不知道我们到底能活多久,但至少从平均数来看,我们的时间还挺多的;而我们也不仅仅只是盯着平均数不放,侥幸心理谁都有,每个人都想着自己应该是36500天的那个人,而不是7306天的,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时间预期无比乐观,以至于我们好像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拿来挥霍,所以我们真正的有效生命时间在不断缩短。如果把死亡比作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的deadline因人而异而且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以我们现在多数人拖延的尿性,每天早上起来都跟摸奖一样呢,“哦,看来今天不是deadline,真是太妙了,还能愉快地睡一天,玩一天游戏呢!”
当我们能粗略感知倒计时的剩余时间时,这无疑会大大加快我们时间意识的觉醒。医院里是最能体验生死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已经开启了死亡倒计时的人,打个比方,明天要考试了,今天你还会睡一整天吗?当然有人会了睡,咱在这不杠了。濒死的人,被死亡唤醒,给生命以时间,即使时间不多了,他们也会注重这短暂时间里的生命布局,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做出合理的生命布局,体验最后的人生,这便是时间意识的觉醒。老年人也是最有体会的,他们数着自己的日子过,能多过一天便是赚了,每天老年人的生活就是锻炼锻炼身体,四处走走,聊聊天,搞些娱乐活动,安安稳稳度过一天。也因为我们还年轻,时间还未注意到我们,我们也忽略这时间,四处造作,反正有打把时光,最后的结果就是,挣扎在死亡边缘时,后悔一生时间的虚度,活完了就好像活完了一样。
还是想拿自己的十一月份讲述,十一月我基本实现了每日六点起床,十一点睡觉,这是是我真正深切感受到一天的时间原来可以长,我大一虽然有过早起时刻,但都是生活被迫,这种滋味和这个月完全不一样,六点到七点的看书时间让我静下心来,七点到七点半的早饭时光让我感到尤为惬意,一个月里的每天这半个小时,让我和卖馄饨的大叔结下了些许感情,有了些奇妙的经历,早上的工作时间可以很长,效率也可以很高,因为我没有被迫起床,被迫早起上课学习的怨气,我只有清晨的平静,中午补个午觉,恢复精力,下午又重新来过,晚上学习结束去散散步,写写一天发生的事,重新放空自己,回归那种本真的状态。这个月的状态都非常的好,真的感受到了生命,感受到了自我,感受到了时间,我能把控住我的时间,看到我自己在做什么,想到我自己接下来做什么,并让自己接下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时间,我们越是轻松主动对待,越是有丰富的产出。
有时候我也无可避免地陷入忙碌之中,有主动的忙,也有被动的忙,这个时候我可能会抱怨时间不够多啊,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当然是玩笑话,我是极其反对这种把想法的,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是一种透支,对我们自身各个方面的透支,这显得很愚蠢,我们的时间是一定的,一定的时间内只可能做好一些事,有舍有得,想面面俱到,最后只会一事无成,没必要抱怨,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时间,我们越是压榨,越是没有产出。
时间还有很多我们无法把控的属性,比如说,时间能检验友情,想想小学时的好朋友、好同学现在还知道几个,想想长久未联系的朋友们,感情是否依旧?时间会消解伪装,消融激情,考验感情,你是否曾经对某个女生痴迷,觉得她就是你后半生的一切,你们一起享受着那份激情快乐,分享着生活里的一切,可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以后,每天腻在一起让你觉得腻了,她好像也不是那么迷人了,你开始发现她身上种种的不足了,甚至发出我当初脑子抽了什么筋看上她的的感慨,矛盾开始产生了,时间在这里面有不少功劳;时间会治愈伤口,淡化我们的伤痛,无论是亲人离去这种死亡的终极失去带来的痛苦,还是爱情友情的背叛或者崩坏带来的痛苦,又或者是生活中小失去带来的伤痛,这些都会在时间的抚慰下,被渐渐隐藏,淡出我们的生活,可能无法拂去,但会隐藏。时间是最容不得虚伪的东西,所有假的终会在时间流逝中露出真面部,去伪存真,这是时间最伟大的属性。
时间带来的变化是无痕的,时间不忍惊动我们,但当我们回头看过去时,我们一定会发出感慨,时间,你到底对我做了什么!
对于我而言,真的越发觉得时间宝贵了,曾经我也奢侈过,一天躺床上刷手机打游戏,我也体验过一天微信使用时间达到六七个小时的日子,如今想来,真的有些奢侈了。另外,和别人发展深层次的感情,我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时间的投资真的很多时候都是最基础的东西,投资亏了那那段时间就是白白浪费,如今我越来越不想进行无所谓的微信社交了,面对面的聊天绝对比这效果来的好,你一句我一句,你回了他半天没回,浪费时间。时间真的太宝贵了,我越来越觉得我应该把时间投资到自己身上,对于自己的时间自私一些并没什么问题,我们越是深入某一领域,便越会觉得时间的匮乏。同样时间也是最好的礼物,融入时间成本的东西,永远是最宝贵的,所以如果有人愿意为你花时间,不如好好重视一下他,在这个谁都很忙的时代,为什么他总是对你说,我有时间呢?
对于时间,我们既要觉醒意识,尽早进行生命布局,也要熟悉时间自带的属性,提高生命质量,活得更加通透,精彩。
(四)爱
有一件事我们不得不承认,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莫测而且我们必不可缺的东西,爱是生命中唯一真实而持久的经验,真正的爱会抚平一切伤痕和恐惧。我无法想象如果这世界上谁的生命里没有爱会怎样。如我上文所言,死亡是终极失去,死亡也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和身边人的联系,死亡会让我们陷入痛苦,而这联系和痛苦的来源其实就是我们生命中的爱,有人说过,一旦我们有了牵挂、有了爱,变成了上帝的人质,因为爱的存在,我们会不舍得身边的人,不舍得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真正的爱实在是太美好了,甚至能够超越死亡,抚平一切的伤痕和恐惧,也我们和身边的人有太多的牵挂了,所以舍不得失去,所以害怕死亡。爱可以毁了一个人,也可以让一个人重生,爱的上下限都很高,是把双刃剑。爱还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感恩,愧疚,宽恕,幸福等等。爱又可以来源各方,陌生人,亲人,朋友,爱人,不同来源的爱,对人的影响又各有不同。
爱这么伟大的东西我真的说不清楚,有些东西以我的水平真的只能感受而写不出来,想写的很多,太乱了,就不如不说了,等以后理清了再来吧,目前我只想说一点关于爱的,爱与条件。
我们生活充满了爱这一点我不否定,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爱,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所拥有或者我们所给予别人的多数爱是有条件的爱,这里我所说的条件,主要是指利益和回报。我并不否定真爱的存在,只是说,这是个概率学事件,即使是真爱,那也只是说,爱里面混入的条件少一些罢了。
如果说世界上最纯净的爱,最接近无条件的爱,便是父母给的爱了,他们不求什么回报,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在他们的认知内的为了我们好,只是方式认知不同,因此好心办坏事也无可避免,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最真的,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父母给的爱也是我们生命里爱的重要来源,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父母给的爱是条件的,父母给的爱基于金钱权利,是基于未来孩子的回报,那我们的世界真的会崩塌,爱能拯救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我们给予别人爱,很多时候都渴望得到别人爱的回应,如果爱的回应差得很大,甚至是没有,那我们爱的动力便会减弱,渐渐丧失去爱的欲望,这也是我们最容易给爱加的条件。这在爱情里被放大的尤为显著。我一直相信,大学是最容易找到恋人的地方,也是最难预见爱情的地方。一段关系结束时,说得最多的,“失望的积累,我觉得很不公平,我的付出得不到回应,我爱不下去了。”你确实爱不下去了,又或者说你现在清醒了,无论是你追求她的时候,还是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你喜欢她,你愿意付出爱,虽然我也没有办法确定这是不是真爱,或许你对她的爱是基于你馋她的身子,又或者说是为了自己得到些快感,如果放开这些回报条件不谈,假设你对她的爱是真爱,而她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爱,你们的爱就有了条件差,而这条件差,会让你从这段关系里清醒过来的。毕竟那只是恋人,不是亲人,我们不可能做到向父母一样长期给予无条件的爱。我爱人人,也是为了渴望人人爱我啊。
爱情是最能够被加入条件的东西,被加入的条件越多,爱情便离本来的样子越远。大学生的爱情越来越廉价,也越来越贵重,说廉价或是贵重都是因为很多人的爱情都能够用金钱利益,成就回报来衡量。借关系上位,利用他人得到各方面的答案,骗吃骗喝,分手了甚至还有分手费这个东西,爱情的金钱价值越来越高。很多人很缺爱,无法接受身边没有异性,无缝衔接甚至是上一段还没结束就已经开始下一段,那哪是爱情啊,你真的把自己当成个独立的人了吗?百货商店进货都没你积极。这是时代多数人的爱情被加入太多的条件了,已经变质的不像样了,幸运的是真爱仍然是能够预见的,没有多少外在条件的真爱,双方不存在爱的条件差,双方不图对方的什么,双方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多人都在追求着这种爱,不断试错,甚至不惜试成了上面我所说的那种人,还有些人,等待着这种相遇,等待着这种真爱,是的,她们永远在等待。
友情和爱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友情如果有条件,那会更加的明显,如果说连爱情都在这个时代中沉沦,那友情更是了。一顿饭、一把游戏便可以建立深厚的友情,便可以以“姐妹、哥们”相称,确实,这样的行为很适合社交,但这不是友情。多条朋友多条路,很多人都是抱着这个心态去和别人相处的,所以友情被加入的利益、条件就更多了,甚至这都不配被叫做友情。
在我的观念里,朋友是个很有重量的词,我其实一直很反感某些人,一天到晚的“姐妹、哥们”等相称,很亲切是吧,大家都是你的姐妹哥们,你身边的朋友都只配在你这有个亲切而陌生的总称,我无法接受,所以我也不会用这些称呼,我宁可叫全名也不会搞这些,我每个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不想用姐妹、哥们等词侮辱他们。找到纯粹的友情绝对比找到真爱容易,友情的力量是很大的,朋友之间的爱甚至是可以超越爱情的。我生日前夕,久违的和两位老友开了视频,根本停不下来,三四个钟头一下子就过去了,久违的寒暄,聊到生活日常,再聊到爱情,一瓶老酒话天下,和他们一起骂前女友,扬骨灰。我的朋友不多,我也不想多,但我认定的朋友一定是最真的,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秘密,我知道他们的一切,他们也是。朋友间的爱,也是独一份的爱,我已经尽量远离那些被充满条件的爱了,爱可以不多,但一定要真,一定要对等。现在的我真的不介意放弃些不对等的友情,我真的是越来越厌恶不对等,越来越厌恶爱被条件毁的不想样了。
我是幸运的,虽未曾遇到爱情,但我有能给予我无条件的爱的父母和姐姐,还有一群真心的朋友给予的爱。
(五)自我
很喜欢朱老师写的这段话,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自我,内向生长,自我支持,随“意”而行,不盲从,不需要好高骛远,无需要满满的期待,平凡而真实的自我。
现在非常流行“卷”,我真的可以说跟这个东西完全没有关系,我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不愿争,但也不怕争。对于学习上的卷,我从来不理会,我只是学到该掌握的程度即可,如果我付出七分力,能拿到88分,我想就足够了,因为我付出八分九分甚至十分力,或许只能拿到九十出头,花的那些力,不仅累,而且低效,性价比太低,我宁可花在其他地方,不值得。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个愿意为应该做的事付出全部努力的人,九年义务教育加高中三年,我从来没补过课,说这个不是想炫耀自己有多牛,只是想说,没有必要,补课是很多人心中的必需品,不补课就会掉队,家长甚至某些同学都是这么想的,而贯彻我十二年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回家不学习,双休日高于一切。甚至当时初升高我没考上创新班都流传着我是因为贪那两个月双休日所以故意考不上的说法。关于创新班,我觉得如果我初三再努力些,考上没什么问题,但没考上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反而有些庆幸,让我高中三年遇到对的人,让我多了两个月双休日,让我再初三也能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真的很讨厌随波逐流,我选择付出全力去做的事,从来就是因为我想做。这学期大家都说自己很忙,事情很多,每天熬夜,很多时候甚至顾了这头忘了那头,我想请各位抽出哪怕半个小时,静下心来,坐下来好好想想,我到底在忙什么,我忙的有没有意义,顾此失彼的忙,我真的觉得是个极其脑残的行为,人的精力本就是有限的,既然顾不过来了,当初为什么还要接受这个事呢?显得自己有多本事?还是朱老师说的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忙从来不是什么评价优秀程度的指标,我每学期都会给自己一两个核心事件,基本贯穿整个学期,让自己有活可以干,不至于荒废时间,但也不会忙的团团转,每学期下来我可以说我绝对是得到我想要的收获的。我喜欢写作,我喜欢写字,我喜欢脱口秀,上学期我上了钢笔书法课,这学期我上了演讲课,从上学期开始,每月固定在公众号发表一篇月总结,不定期在公众号微博里更新文章,这学期,加入,加入日更活动,写作是为了记录生活,记录想法,写字让我自己静下心来,演讲让我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是说我文章写的有多好,字写的有多么惊艳,演讲表现有多么精彩,我只是喜欢,这三样东西都能融入我自己的思想,是自我的在外表达,能将自己思想传递给别人。做这三样事的时候,无论哪件,我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是我最想做的,如果我在大学不做这些事,而是只去做些应该做的是,那以后我一定为自己的愚蠢后悔的。拼搏的岁月不是最吸引人的,找到自我的日子才是。回想起高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周六晚上,望着窗外,写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写小诗,思念思念某人,而绝不会是我学习有多强,我每天几点钟学到几点钟,额外学了多少东西,做了多少题,不会的,绝对不会的,学习成绩这块,达到线,能当成敲门砖足以,多余的精力,放在支持自我,提升自我上,岂不更好?生命是一个长久的,以前的高考,未来的考研,都只是一个阶段罢了,主线任务之外,支线任务获得的隐藏奖励对于生命的影响更为关键。
其实很多事情我都懒得去演,和人相处也一样,不喜欢的人,我也根本不会去搭理。我的圈子不广,但自认为还是深的,我也没有热情和精力去经营我的圈子,我也不是交际花,出门谁都能搭上一嘴,别跟我说什么人力资源啥的,点头之交,点赞之友,不如没有。点头之交的人,可能都认为我很多时候很高冷,不爱搭理人,那是因为真的没什么好说的,说实话,最怕的就是这些人突然甩条微信过来,有什么事就不能不说莫,真不想尬聊呦,当然,话题终结的能力我还是很强的;对于我自己认定的朋友,我觉得没什么不好说的,我也放的很开,我认定的朋友,就是互相麻烦,有事找我,我肯定会放下手头不急的事能帮帮一手,当然没事聊聊天也不错。
很多时候我是个黑暗的人,我喜欢纯粹的黑,黑并不代表着恶,白也不是善。无论是黑还是白,都是纯粹的,很多时候,我都能从我朋友身上看到这些纯粹的东西,或黑或白。高中和某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觉得,这货跟个流氓一样,到处耍流氓,真的是不想和这货一起,后来相处久了以后,我发现了他心里纯粹的地方,对于自己爱的人的纯粹,自我的纯粹,孤独阴暗的纯粹。其他人身上也都有这样类似的点吸引着我,像某些人的纯粹的呆,有些纯粹的直,我喜欢和他们打交道,这是最真的东西,没有杂质,没有伪装。世上没有完全同频的两个人,所以有些事,我们跟别人说,不一定会得到我们想要的回应,你的白无法理解我的黑,我的黑污染不了你的白,观念不同,很多事情就会有很大的分歧,但我依旧欣赏你身上的那纯粹的白,只是我不会再把我的黑分享给你了,咱们谁也改变不了谁,但至少我们都没有变成灰的,我们都还是有自我的。
2021年,第20个年头,真的感觉自己变化很大,我不定时地问自己想要什么,不定期反思自己,我不知道我有多久没哭过了,也不知道多久没生过气了,经历是有限的,但从有限的经历里可以获得的东西是很多很多的,一次次的经历,让我对世界,对自我的描绘越来越清晰,我也越来越懂得自我真的太重要了,而很多人偏偏就是没有自我,感受到了自我,我们就不会想着去改变环境了,讲不通的道理也不想再讲了,得不到的东西也不想在执着了,我们太在意外界的因素了,为了外界的种种跟自己作对,太不应该了。这么多年过来了,想想,我们什么时候为自己活过,什么时候活的像自己,不是忙忙碌碌像条狗的自己!我之前一直有劝身边关系好的人学着放下些不必要的东西,试着抛开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学着发现自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拒绝不想做的事,但基本没有人有回应,有认同我的观点的,但是却根本没有付诸行动,懂得和实践,完全是两码事,另外还有认为这样太奢侈了,自我太奢侈了,不做应该做的事,我会心虚,我发展自我我就没有未来,我还有好多事要做,我好忙啊!是你想象中的焦虑让你迷失自我,你越是这样,期望换来的失望便会越多。
我只觉得我这20年过来,没有真正让我后悔的事,没有真正让我不舒服不舍的拒绝的事,我想做的事,都去做了,过去如此,未来更是!
关于自我,我们自我的觉醒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只有觉醒了自我,才会懂得失去的痛苦,才会明白时间的宝贵,才会知晓爱的难求。自我是一切感知思考的本源。
(六)弱冠之年
2021年12月10日,六号楼天台的风真的很大,吹得我眼镜有些干涩,拖了这么久的文章也终于成型了。
弱冠之年已经到了,我这一年的变化真的非常大,尤其是心境上的变化,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催着人长大。我懂得了失去,让该失去的失去,不必勉强;我体验到时间的宝贵,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感受到了身边的爱,来自朋友或是家人,并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群人;我追寻到了自我,感受到生活的平静、内心的安宁。
上半年发生什么,有什么变化也不想说了,下半年的我确实感觉自己冷漠了许多,也失去了很多原本的热情,这也并非一件坏事,失去些热情,是为了阻止自己失去更多,很多时候都看透了,便不舍得把我宝贵的时间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了,比如发展充满条件、不对等、没有未来的友情或是爱情上,我发现越是深入一件事,越会发现自己的渺小,越会觉得时间不够,当然我不会为自己曾经花费过又或是浪费过的时间而后悔,没有那些浪费的时间,我又怎么会懂得这些东西呢,吃第十个馒头饱了,总不可能说前九个白吃了吧。而这些人生感悟我觉得是一辈子的,是会从心底里影响自己的。
已经7305天了,挺久的了,其实也是平凡的一天,也没什么特殊的,问我想要什么,除了各自安好,我什么多不想要,最想得到什么礼物,我最想要也觉得最为珍贵的礼物——时间。能用金钱来解决的东西都太廉价了,只有熔铸了时间的礼物,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哪怕是一张贺卡。最想的便是一纸书信,道尽你对我所有的看法,这可能比一句祝福让我更为感动。如冠之年,我也总得给自己留下些什么,我也准备了很久,其一《生死之论——失去》的演讲,非常成功,让我自己非常满意;其二《生死之论》文章送给二十岁的自己。当今时代,真正能留在我们精神世界的东西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
我还有很多个7305天,这不是终点,而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我一直相信,我还是很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