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即复盘~深深海底行

心理学里有个怪圈,那就是学习成瘾症,为啥知道?因为我也曾经是“患者”。

有很多人一直泡课,只要有时间就一直上课,从学员到助教。甚至上课成了逃避生活冲突的方式。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句话原来送给自己,是因为想的多,做的少。

很多知识只有学了用了才有用和有效,放在脑子里没多久就都还给老师了。

曼陀罗在学习之路上,遇到很多的曼友一起追随学习,进入曼陀罗心理治疗师专业行列。

作为领头人,看着大家激情满满收获满满的结束三天两夜的课程,计划回去后宏图大展,当时真是欣慰,感觉有一个学术将因我们而不同了。

可是时间在流逝,已经是第八期培训班开班在即了,而前七期中还在在践行的大约有20多人,大多数人没有了消息。

是啊,从知道到做到不远也很远,不愿意只是学习学问,更想践行学问,所以除了在全国发起了抗疫曼陀罗公益行活动之外,又发起了“曼陀罗个案咨询演练督导训练季”,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夯实基本功,加强业务能力。

没想到,角色扮演者报名踊跃,很快就报满了,排到了12月底。每周二是治疗师内部督导,每周三是曼友群的个案演练督导,两个设置是为了把治疗师放到市场上去接受来自各个流派的“拍砖”,而不是只是“一个味道”。

第一次内部督导,彼此友善,督导总结讨论热烈,大家收获很大;第一次外部督导,来访者的扮演者被督导的“体无完肤”,体验到了市场的“风雨”,我微课结束抓紧又开了小灶会,释放不舒服后开始各种分析、总结,从画作到流程,总之看到更多可能性。

第二次内部督导结束后我写了督导复盘总结,不再只是画作分析,更重要的是从发言的语言组织反应到行为模式,从流程中的目标确定顺序到是否一定要回到情感体验还是可以在现实层面工作,看到学员讨论和视角的深入,也看到观点的冲突也出来了,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每一个个案是否都需要情感体验吗?还是当来访者不能进入情感体验时可以只在意识层面工作,工作结束后她的打分情绪有缓解作为有效?

我们做的是人的工作,人的心理类型不同,自然行为模式不同,有人喜欢单刀直入,有人喜欢被抱持后才会开放……所以咨询过程不是固定的流程,要灵活变通,以来访者为中心。

U型理论中从退行到修通的过程,退行中的情感体验是觉察疗愈情结必然之过程。这是标准流程,而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是否信任咨询师?是否开放?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处理情结?这些也决定着对方能否开放自己去向更深入。

在这其中被动倾听很重要。咨询师姿态中,在访谈开始阶段,被动让来访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最好的方式是开放性发问,同时多问几个“还有吗?”

一句一答式轮流表达方式,来访者无法完整表达,或者很好的感受身体和心里的灵感,被咨询师的“有为”带着去的方向也许不一定是真实此刻来访者要去的方向。

而在修通阶段,咨询师的“有为”是为了运用技术来做支持,和访谈时的“无为”形成呼应。

同时要学会核对和区分。咨询过程中,为了避免投射,在做判断和分析的过程中,去通过核对和区分,去伪存真,发现来访者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回到情结的最核心深层原型动力需求做工作,才深入有力,才可以触碰到影响行为的情结。

在第二次外部督导的小灶会上,我们不仅针对于画作,还对于分析中的方位图和情结洋葱图,根据曼陀罗作品做了一一对应,同时还对参与的六位伙伴对理论做了通关要求,又对涉及的原型动力需求和支持疗法做了阐述。

每一次督导都是一次人生的复盘,希望每个人都在工作和生活里做一个践行者,践行才有力量。

嘉许每一位愿意挑战的伙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督导即复盘~深深海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