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希望危机,远离“丧”氛围?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好、更强!但计划不如变化快,不曾想年初充满斗志的Flag,被实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工作停顿、失业下岗、投资失败,满满的希望渐渐变成了无望,甚至是绝望!于是乎,一些“丧”言论,一些消极情绪铺天盖地而来,让迷茫又无措的你沉沦不知走向何方!

在这样的逆境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彻底及时脱离“丧”的氛围?

我们可以善用积极心理学家开出的一剂处方:培养工作与生活中的希望感!

可能你要说了:又要给我们打鸡血,灌心灵鸡汤了吗?诚然一直以来,我们只是把希望当作一种“心灵鸡汤”,一种鼓励的方式,甚至还有人把它当作一种空谈、虚幻之物和精神鸦片。它似乎既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不能为我们指明行动的方向,只能作为常用的一个主题或祝福。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希望感其实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1991年,著名心理学家查尔斯·斯奈德提出了希望感理论,他认为希望感包括“意志”和“策略”这两个成分。希望感并非励志鸡汤或者让人觉得愉快的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动态的认知动机系统。


为什么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希望感呢?这绝对不是空喊口号,心理学研究发现,希望感强的人不只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他们产生不同想法的发散性思维也强一些,他们对工作和生活更加负责任,而且对每个想法都有更细致的分析。

希望感强的人通常表现得更积极乐观,

他们不光有意志去实现目标,更有一些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那么,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培养希望感呢?分享三个实用的方法:

第一步,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

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比如“本周我要处理好这些事”,“这个月我要发表三篇文章”、“今年我要学会一项新技能”,有了具体目标,我们就更有可能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行动策略来实现目标,并且可以随时观察自己的进步,从而不偏离行动方向。

好的目标是那些可以实现又不那么容易实现的目标。我们可以用“SMART原则”来设定目标,它应该是具体的(specific)、可以测量的(measurable)、可以实现的(attainable)、有关的(relevant)、有时效性的(timebound)。

第二步,找到成功的方法。

设定目标后,我们还要对自己发起挑战:除了常规方案,还有没有实现目标的其他路径和方法?这种开放性思维有两个优势:一是提高效率,通过比较,选择最高效、最容易命中目标的方法去执行;二是保持弹性,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拥有替代性方案就不会自乱阵脚。

第三步,落实行为的改变。

“心动不如行动。”对我们的希望感影响最大的因素通常是时间不够用,这既要求我们尽快采取行动,也对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你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平衡时间压力。

1:午休时充分放松。午餐及其之后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是你难得的私人时间,果断地离开办公桌,让心智得到放松,为下午充电。

2: 不要“一心多用”,分心会损耗我们的心智能量,让我们更容易出错且更疲劳。

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要给你认为重要的目标留出更多时间,在完成计划内的工作之前,别让其他人的请求、临时加塞儿的任务打乱你的工作节奏。

3:对工作职责之外或生活中不重要的事委托他人处理。


疫情之下,我们要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的!希望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驱动我们走出丧的阴霾,保持持续成长!为下一次的机遇与挑战蓄势待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应对希望危机,远离“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