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今读思

图片发自App

一、5:45起床

看浙江特级教师汪啸波与叶开的“论战”。

“下水作文”,不好说。就像郎平,她可以带出排球冠军队伍,但让她下场参赛,不好说。

一个混逻辑:

说我上课哪哪不行,你上节课试试?难道你上课就十全十美?

说我写的下水作文不行,你写一篇试试?

还无异于:

说我(厨师)做的菜不好吃,你做一道试试?

说我(导演)拍的电影不好看,你拍一个试试?

总觉得,语文老师是成年人,人生经验较之学生为多,思想水平也高些,该以什么姿态去写(编)一道用于考查青年学生的高考作文题呢?

惺惺作态,老扮少装,是不是挺滑稽?

不会(想)写高考作文的语文老师,就教不好作文吗?

当然,不读书不写作的语文老师是不够称职的,我极为赞同。

叶开先生的书,我买了些,受教良多。但说到语文老师的文学阅读要占首位,其它诸如历史、哲学等不必读,这我极为反对。

毕竟,语文所涉及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就像一篇关于脑科学的文章,如果教师对脑科学所知甚少,是无法将其讲解透彻的。

语文老师,读书杂一些,没毛病。(当然,文学阅读是看家本领,不容小觑。)

二、继续读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116-154)

财富、地位、权力是现代文明最重视的幸福象征。我们总以为,有钱、有名、俊俏美丽的人一定过得很充实,尽管各方面证据可能显示,他们生活得并不惬意。但我们依然坚信,只要能拥有跟他们同样的象征特质,就会更幸福。如果当真得到了更多的财富与权力,至少一时之间,我们会产生人生就此改头换面的信心。但象征是会骗人的——它往往会歪曲人们以为它应该代表的现实。其实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或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跟生活品质并没有直接关系——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对自我和所遭遇的事情做何种阐释。改善生活,唯有从改善体验的品质着手。

所谓乐趣,是指一个人不仅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更超越既有制约,完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乐趣具有向前发展的特性,并蕴含新鲜感和成就感。在网球赛中险胜,通过考验证明自己的能力;阅读一本书,发觉新观点;在谈话中发表过去甚至不自知的观点——这都是乐趣横生的事。谈城一笔竞争激烈的生意,或做好任何一份工作,乐趣自在其中。这些事在进行的过程中,谈不上什么享乐,但事后回想起来,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 “真有意思! ”而且,盼望一切能重演。经历过有乐趣的事,我们就感觉自己有了改变,自我有了成长;在某些方面,这次体验已使我们变得更复杂、更丰富。

乐趣的出现,主要有八项元素。首先,这种体验出现在我们面临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时。其次,我们必须能够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第三和第四,这项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第五,我们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到行动之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第六,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第七,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得强烈。第八,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有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 

静态的阅读就是全世界公认的能带来乐趣的活动。因为它需要集中注意力,而且阅读者必须了解文字的规则。阅读的技巧不仅包括识字,还包括把文字转化为意象、对虚构的角色产生共鸣、辨识历史与文化背景、预期情节的转变、批评与衡量作者的风格等。广义而言,操纵象征性资讯的能力,诸如数学家在脑海中构思数量之间的关系,或音乐家组合音符,都可被视为技巧。

另一种被普遍认为有乐趣的活动是

与他人相处。

竞争性的挑战充满刺激和乐趣,但当击败敌手成为心中唯一的挂念时,乐趣往往随之消失。换言之,竞争只有在它使个人技巧臻于完美为目标时,才有乐趣;当它本身成为目的时,就不再有趣了。

下面这段攀岩专家监视人说的话,对于我们多年来收集的每一片访谈记录都是用:

攀岩的神秘就在于攀登本身;你爬到山顶时,虽然很高兴已大功告成,而实际上却盼望能继续往上攀登,永不停歇。攀岩的最终目的就是攀登,正如同写诗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一样;你唯一征服的是自己的内心……写作就是诗存在的理由。攀登也一样,只为了确认自己是一股心流。心流的目的就是持续不断地流动,不是为了到达山顶或乌托邦。它不是向上的动作,而是奔流不息;向上爬,只是为了让流动继续。爬山除了爬山之外,没有别的理由,它完全是一种自我的沟通。

三、读完邓友梅《那五》。

上大学时,陈福民老师向我们推荐过。

结合最近读刘绍棠的《瓜棚柳巷》,真是敬佩老一代作家们。那语言功力,无可匹敌。咱读读当代好多小说,语言无味,简直是大白话呀。

现代作家们或者古文底子深厚,表达凝练,言尽旨远;或者深潜乡土生活,俚言俗语,跃然纸上。

还有,读起来节奏明快,一字难易。

说到底,“大家”们是下了功夫的。作家尤其要在吸引语言精华上下功夫,这方面不在古文里涵泳是达不到的;另一方面,深入生活,从活生生的日常中汲取写作营养,也是重要的。

当世之人,物欲横流,心神难宁,所以无论是语汇储备还是生活储备都匮乏,故文学作品水多料少,味同嚼蜡了。

三、暑期课程备课: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信客》《一个王朝的背影》

美国 丹·艾瑞里《为什么我们不诚实》

王蒙讲老子之“道”

整理完成《初中描写样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今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