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MP引论,第一部分

1.1 项目和项目管理

项目定义: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项目特性: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明细性。

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通过合理运用与整合特定项目所需的项目管理过程得以实现。


管理一个项目通常包括(但不限于):

1)识别项目需求;

2)处理相关方的各种需要、关注和期望;

3)与相关方建立并维护积极的沟通;

4)管理资源;以及平衡相互竞争的项目制约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范围;进度;成本;质量;资源;风险等

项目所处的环境将影响每个项目管理过程的实施方式以及项目制约因素的优先顺序。



1.2 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之间的关系

项目组合: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协调管理的项目、项目集和子项目组合和运营工作。重点是确保项目组合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并且通过评估项目组合组件来优化资源分配。项目组合可能会包含运营性质的工作。

项目集:是相互关联且被协调管理的项目、子项目集和项目集活动,以便获得分别管理所无法获得的利益。


项目集:通过授权、变更或终止项目以及管理项目间的依赖关系来支持组织战略。

1)解决影响项目集内各组件的资源制约因素和(或)资源冲突;

2)确保符合对项目集目的和目标有影响的组织战略;

3)在同一个治理结构内处理相关问题和开展变更管理;

4)应对可能影响一个或多个组件的项目和项目集风险;

5)通过有效分析、排序和监督各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来管理项目集效益的实现。





1.3 组织治理与项目治理之间的联系

组织治理:通过制定政策和流程,用结构化方式指明工作方向并进行控制,以便实现战略和运营目标。

项目治理:是指用于指导项目管理活动的框架、功能和过程,从而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结果以满足组织、战略和运营目标。



1.4 项目成功与效益管理

启动项目:旨在抓住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符的商业机会,商业论证为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衡量项目成功和进展奠定了基础,以便把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和成功标准进行比较。

1) 市场需求;

2) 战略机会/业务需求;

3) 社会需要;

4) 环境考虑;

5) 客户要求;

6) 技术进步;

7) 法律或法规要求;

8) 现有问题或已预见到的问题。


效益管理:计划描述项目效益的实现方法和时间及其衡量方式。效益管理计划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目标效益。使用产品、服务或成果而预期获得的有形和无形商业价值。

2) 战略一致性。项目效益如何支持组织的业务战略并与之保持一致。

3) 实现效益的时限。效益按阶段划分,包括:短期效益、长期效益和持续性效益。

4) 效益责任人。在效益实现计划规定的整个时限内,监督、记录和报告效益实现情况的责任个人或小组。

5) 测量指标。用于考核效益实现情况的直接和间接方法。

6) 风险。与实现目标效益有关的风险。

商业论证和效益管理计划都是在项目启动之前编制的,并且要成为项目完成之后评估项目成功的依据。因此,它们被视为商业文件,而非项目文件,或者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这些商业文件可能成为某些项目管理过程的输入,例如,制定项目章程。



1.5 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生命周期会受组织、行业、开发方法或所用技术的独特性质的影响。

通用的生命周期结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成本与人力投入在开始时较低,在工作执行期间逐渐增加,并在项目快要结束时迅速回落。

2)项目开始时风险最大,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随着决策的制定与可交付成果的验收,风险会逐步降低。

3)在不显著影响成本和进度的前提下,相关方改变项目产品最终特性的能力在项目开始时最大,并随项目进展而减弱。做出变更和纠正错误的成本,通常会随着项目越来越接近完成而显著增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PMP引论,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