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聚焦:我们要畅想什么?
方案畅想包含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问题聚焦,第二个动作是头脑风暴。这两个谈的分别是:畅想什么?以及如何畅想?
1、问题聚焦:“我们要畅想什么?”
通过前面的用户调研访谈、绘制用户画像和用户体验地图等方法,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洞见",现在你需要做的, 是进一步梳理这些信息, 整理成一段精炼的文字, 作为接下来的头脑风暴的基础。这段文字我们称为Pointof View, 简称POV, 也就是观点的意思。严格说来, 这个动作是在第一步“用户洞察"做得扎实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就像是一座桥,连接了用户需求和未来要给出的方案。
POV要怎么写呢?
它包含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这个设计要帮助什么样的人群;
- 第二部分:达到什么目的;
- 第三部分: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需要我们特别去关注、解决。
比如说:“我们如何能够帮助一位刚到外企工作的毕业生(帮助谁),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目的),但是目前他的英语基础差,而且下班后觉得累,难以坚持学习(挑战)。”
为什么要写POV呢?
你会发现很多人表面上在设计一样的东西, 但是背后的观点、方向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必须精准地把握隐藏在设计背后的观点、方向。
举个例子,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需要盖一个奥运会的主场馆,2012年伦敦奥运会,同样也需要一个主场馆。这两个城市,表面上看起来需求都一样,但它背后的观点、方向是不同的:
北京奥运会主场馆是要建成一个国际化的地标建筑物,来宣扬我们大国的实力。伦敦奥运会则是为了打造最环保的奥运会,它的主场馆是可以组装的,将来可以拆卸成一块块,搬到不同的地区重组还原,继续使用。因此在讨论"设计奥运会场馆的构造"之前, 一定要有明确的POV, 不然设计完之后很可能与当初的想天差地远。
POV就如灯塔一样, 确认我们做事方向不会偏离目标, 我们日常也有很多类似的使用场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次受邀到通用电气公司做分享,众位高管正想洗耳恭听这位大师的高见,结果德鲁克一上来问了一句话 "请问贵公司是做什么的?“ ,大家以为德鲁克在开玩笑,但是德鲁克坚持要他们回答这个问题,几个高管七嘴八舌说了半天也没说到一块儿去。于是CEO把大家叫到了会议室去开会, 据说讨论了六个小时, 他们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答案。如果你不能在极短的时间表达清楚做一件事背后的意图,那你其实并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
我在和圈外课程团队的交流中了解到,每个月课程的案例活动的设计,课程产品经理都被要求在10秒钟内讲解清楚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如果不能说清楚,这个设计就不给通过。这也是一种"问题聚焦"的方式。
我再举一个例子, 帮你理解POV和前面的用户洞察以及后面的头脑风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你还记得脑白金的例子吗?这个例子是源自史玉柱在《我的营销心得》一书中的一段话,大致上是这样说的:
- 我去公园和老头老太太聊天。我问:为什么不吃脑白金呢? 他们回答说,买不起。聊天时我发现,中国的老头老太太对自己是最抠的,如果要花钱,他们只愿意花在孙儿身上。怎么样才能让他们买脑白金呢? 他们回答,如果儿女给他买,他就愿意吃。于是我回来就和员工讨论,这个产品定位必须是面向当儿女的,不要说太多,就说两个字一"送礼"。我组织几十个员工,每个人都想,搞了好几百个想法。最后在一个员工的提案基础上改进,改进成现在这个: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第一步:用户洞察? 就是和老头老太太一直聊天。接下来是第二步:方案畅想。这一步骤包括两个环节:把老人家买脑白金转换为儿女送礼,即我们说的问题聚焦。后面几十个员工一起想,则是头脑风暴。
脑白金的这个营销设计POV便是:我们如何能让老人使用我们的保健品, 但是他们不舍得花钱, 希望儿孙能送给他们。
二、头脑风暴:如何畅想?
接着我们谈谈头脑风暴, 这是"方案畅想"步骤中最主要的内容, 一群人围绕着前面POV的主题, 提供尽量多的创意,并从中筛选出一些比较可行的主意。
但提到头脑风暴,大多数人的问题是:
- 不知如何打开脑洞,冥思苦想也只能得到很平庸的主意。
- 不知道头脑风暴的流程,聊起来七嘴八舌,但最后也没有什么结果。
我为你来依次解决这些问题。
1.如何打开脑洞?
创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天赋,其实有非常多创意类的工具可以帮助找到好主意,比如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等等。这里介绍一个针对产品创新的工具:SCAMPER,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艾伯尔创作的一份创意核查表。
SCAMPER是由7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 它们分别代表:
- Substitute(代替) :成分、材料、人员等是否有可替代方案, 可以对旧产品、旧服务进行替代吗?
- Combine(合并) :资源、品类、功能等是否可以合并或整合?如何整合?
- Adapt(适应) :原有的产品或服务能适应哪些其他场景?
- Modify(修改) :产品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是否可以修改?
- Put to other uses(作为他用) :产品的用途是什么, 除了现有的功能之外, 产品或服务还有哪些新用途?
- Eliminate(简化) :产品、服务或材质可以做哪些简化?删除或减少?
- Reverse(反向) :产品或服务可以怎样逆向操作?位置可以如何调整?
这七个单词代表7种不同的产品改进方向。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新奇的产品或服务其实都是运用了SCAMPER当中的方法,比如说,这几年流行的快剪理发店:不洗头、不染发、不烫发、不吹发、不办卡、不推销。只留下最纯粹的剪发服务, 15分钟搞定。这就是运用了SCAMPER的去除(Eliminate) , 把传统理发店的服务精简到最基本最核心的。
还有我们常用的便利贴, 则是另做他用(Put to other use) 的好例子。据说一位3M公司的工程师本来是要研究出粘性更强的胶水,结果反而做出了一种粘性更差的胶水。刚好他是合唱团的成员,有一天练习的时候他想在乐谱上贴一些小纸条做备注,阴差阳错尝试把这种胶水抹在纸条上,结果发现粘性刚刚好,撕下来也方便,后来这种胶水造就了家喻户晓的便利贴。
2.头脑风暴的标准流程是什么?
头脑风暴虽然我们都很熟悉,但在真实的工作中,我很少见到一个团队,可以很扎实地完成一次标准的头脑风暴。比如,你眼前有一个需要讨论的题目:最近某个动物园需要精简场地规模,这导致动物的活动空间变小,甚至有些动物无处安故,该如何解决呢?
大多数人是怎样头脑风暴的? 我给你列出两种错误的示范:
- 错误示范1:
一群人围坐着一张大桌子,开始有人发言,抛出一个想法:“我们可以让大家认养动物啊!“其他人就继续跟他聊,认养动物这个想法挺好的,接着开始讨论认养动物的各种细节,比如:“如果大家都想认养熊猫呢?会不会熊猫不够啊?“,“你不要开玩笑了,熊猫怎么可能给人领养呢?”
这种你一句我一句,不叫头脑风暴,而是聊天,或者就是讨论而已,只有微风,没有风暴。花了不少时间就在讨论这个方案行不行?效率实在太低了。
- 错误示范2:
还有另一种所谓的头脑风暴,是有人抛出一个想法,旁边的人抛出第二个想法,然后有第三个想法,大家说了好多想法,但是根本没有收尾,也没人记录。
那么怎样才算标准的头脑风暴呢?
通常要符合下面四个步骤:
第一,会前明确角色
一般头脑风暴的现场需要有三种角色:主持人、记录员、参与者。
主持人负责掌控节奏,带着大家积极讨论。
记录员的职责不是写会后报告,而是把讨论的内容及时写在便利贴上,放在大家面前,或是贴在墙上,避免好的想法一闪而过。
参与者人数建议控制在5-6人,最好来自不同的部门和背景,这样想法才会多样化。
第二,提供足够的沉思时间
看到题目不是第一时间发表意见,而是每个参与者要静下心来先沉思5-15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题目的复杂程度。现场保持安静,彼此不打扰,各自做畅想。每想到一个想法就写在一张便利贴上。可以参考硅谷的 "疯狂10分钟" 头脑风暴,他们是这样做的:每人拿起一张A4的白纸,折成8等份,然后用10分钟的时间想到至少8个想法,每个想法写在一张便利贴上,然后贴在A4纸其中一个格子,想法要足够多足够疯狂。
第三,提供足够的分享时间
沉思后,每一个人都有时间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一边分享,一边把自己的便利贴贴在白板纸或墙上。听众只负责聆听,不要打断别人,最后把所有人的想法堆积在一起。
分享是比较容易出错的环节,所以这里我想提醒你头脑风暴背后的4大原则,分别是:异想天开;暂缓评判;借"题"发挥和追求数量。这些原则是什么意思呢?
- 1)异想天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地提出想法,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
- 2)暂缓评判:你对别人的一切评判都要延迟。这是为了防止评判限制了思维,过早地扼杀了灵感。
- 3)借"题"发挥:根据别人的构思联想另一个构思,即利用一个灵感引发另外一个灵感,或者把别人的构思加以修改。
- 4)追求数量:创造尽可能多的点子,先求量,后求质。
这些原则非常重要,到如今还贴在许多顶尖的创新公司、咨询公司会议室的墙上。
第四,归纳总结
等到想法足够多之后,便开始归纳便利贴,产生几个类别,从中选出几个优先考虑的想法。有人会问:哪些方案值得优先考虑呢?
设计思维一般从“客户价值”、“技术可行性“和“商业价值/可持续性"这三个维度来酝酿创新方案,这三个维度分别兼顾了"消费者”、“设者"和"生产者”三个不同身份的利益。
换一个说法,衡量每一方案,你心里要提问:
- 1)客户是不是想要这个?
- 2)技术上做得到吗?
- 3)投入和产出划算吗?
你可以让每个参与者从这三个问题来入手,然后投票选择出最合适的几个方案。很多时候你找不到完美符合三个维度的方案,没关系,尽可能地找到接近的方案。
好答案,来自于好多答案。
如果你真的把头脑风暴做得足够扎实,它的效能会令你大吃一惊。有些人以为找到创意方案一定需要很高深莫测的秘诀,其实最实用的方法是人人都知道的,可迅速上手的。你不需要追求什么"倚天剑、屠龙刀",就算你身边只有一把菜刀,用得扎实,就足够帮你劈出一条创新的道路。
总结一下这一节的重点:
1.当我们得到了大量的用户洞察之后,我们便聚焦我们的方向,甚至是重新定义我们的问题,产生一个清楚的观点(POV)。
2.接着再利用头脑风暴的原则畅想方案,产生大量的想法,再从中归纳、总结出几个值得优先尝试的方案。
<<<圈外商科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