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艺术》而后有感

      近期我又翻阅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觉得有很大启发,遂写下此篇。

      在接触此书之前我很难想象“爱”怎么又会是一本艺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大多会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情。这是男女之间,因为彼此喜欢对方而互生的情愫。从化写上讲,它包含了脑部活动的必要成分,如一元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液复合胺。它的化学作用受到苯基乙胺的控制,同时也可能在巧克力中找到。

    弗洛姆介绍说,爱其实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真正成熟的爱,应该建立在有尊严的人格基础上,而不是某一方对另一方的依附。有两种病态的不成熟的爱。其中一种是虐待狂。这种人格特征的人从小得不到来自父亲的爱,压抑的情绪通过转移弱者得到发泄。在古希腊人的世界观里虔诚的对象有三种:神、父亲和国家。在家庭中,父亲的形象类似于神在城邦人民中的形象。我们对父亲的感觉就是不可控的,他会保护我们,但有时也会打骂我们。当家中出现性格暴烈的父亲时,孩子们在情感上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长大后就会寻找补偿的对象。

      生长在虐待狂影响下的家庭中的孩子是不会有幸福的。社会上有太多因家庭暴力而引发悲剧的例子。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远离他们,寻找亲戚朋友的帮助。

    受虐狂是另一种不健康的人格状态。它和受虐狂有着相互依附的关系,没有虐待狂,就不会有受虐狂,反之也同样如此。在生活中,有大量这样的人存在,他们期待通过一味地讨好对方来博取对方的好感,这种放下人格尊严的行为,注定不会得到太好的结果。

    我非常喜欢弗洛姆对成熟的爱的定义,他指出,“成熟的爱因爱而被爱,宣称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爱是一种主动,给予别人的能力。如同我希望对象变得更加善解人意,所以我必须先有同理心,我必须能够换位思考,只有将这种能力带给对方主动,让对方感受到,彼此才能建立和谐而稳定的关系。然而,许多现代人都缺乏这种能力,由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人们变得不敢爱或者不能爱。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提到,“在爱情的事上,如果你考虑其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在自爱者和自私中者,弗洛姆也详细讨论了两者的区别。我认为爱自己是对自身人格的尊重。在现实中有太多人卑躬屈膝。比起同情心,人们普遍缺乏同理心。我们或许会觉得路上的流浪猫、流浪狗很可怜,却每天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大呼小叫。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思考对方的处境。换位思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自私的人往往会辩解自己只不过是自爱罢了。然而,他们往往做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希望凡事都围绕自己转。自私者往往缺乏主动给予的能力,他们想得到爱,却不会付出哪怕一丁点爱。

      卢梭一想到人类的苦难就会伤心落泪,但他却把五个孩子送往孤儿院,他实在太忙,忙着爱人累,没有时间去爱具体的人。具体的人总归有各种缺点。就实际意义上的圆我们永远无法画出那样,我们总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追求爱情。

      书中没有给出如何得到具体的爱的方法。但作者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几点建议。

      第一,爱的艺术需要规范。许多人在工作之内,规规矩矩。在工作之外就丧失了自我的规范。咱们在生活中放纵自己的行为,于是生活变得杂乱无章,纷纭无绪。

      第二,保持专注。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做到人们可能会专注至于自己的工作,因为这是领导的硬性要求,但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人就容易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其中,最重要的专注就是对自身的专注。很多人都陷入一焦虑状态,一刻都不敢停下来。抽烟是最典型的表现,它占用了,我们的手,嘴,眼和鼻。

      第三,克服急躁。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快。人们总是想要最快得到物质。快速脱单、一夜暴富。越是能在短时间内刺激到我们的,我们就越是追捧。我们讨厌漫长的等待发出的消息,希望能快速收到回复,我们也逐渐抛弃了写书信这一传统的沟通方式。时间上的长久等待折磨我们的耐心。在现代文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就越快,正所谓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我比较欣赏北欧人民的慢节奏生活。不论我们拼命追求什么都难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只要有欲望在,我们就永远无法达到真正的快乐。人们静静的坐在电视机前享受难得的静谧时光,现在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对于如何实现规范,弗洛姆给出了言简意赅的解释:使我们自身的准则成为我们意愿的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说明。为什么我们尝试了别人那些看起来好了,生活方式之后却依然得不到快乐?从本质上说,那些根本就不真正属于我们,或者不适合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模仿,我们将先辈们传播的知识或经验加以模仿。这是因为先祖们告诉我们,这些是对我们自身有利的东西。我们不断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让我们的行为更加“像”以至于在别人看起来就“是”我们模仿的行为本体。但问题在于没有人告诉我们那样的生活是否真正适合我们。

      那我自身的经历作为例子。大学宿舍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这是一个不按人的性格就把五湖四海的人放在一起的相对密闭的场所。从小我的父母就教导我要和群。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于是我的舍友们在玩英雄联盟这款游戏。我也跟着一起玩。所以我们在B站上看动漫,我也入坑,成为了二次元。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半。我也从一个初入大学的青年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宅男”、“二次元”、“网瘾青年”。我的体重也飙升到了将近79公斤,属于严重超重了。

      然而在这过程中,我有真正收获快乐吗?或许在刺激的游戏中,我的肾上腺素在飙升,沉浸在感官刺激的我感到兴奋不已。但在游戏过后我又感到空虚无比。有时候短短的一天就在游戏中度过了。我紧跟着别人或者相似的生活却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喜欢玩游戏,我只想快速融入那个宿舍的群体,不想被排斥在圈外罢了。

      人不快乐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追逐了错误的东西。爱情也是如此,有些人天生心思细腻,从小就懂得关心体贴别人,长大后,更是有着高情商,能俘获对方的心,而有些人则只看到了表面,不明就里的就追求对方,更有甚者死缠烂打。即使是长辈教导我们的东西,也仅仅只是建议我们不能把此奉为圭臬,照搬执行,否则痛苦的只会是我们。

      在我们的文化中,实现专心要困难得多,真正的专心,意味着我们将全部身心都奉献给我们专注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专心就能有分辨正能量和负能量的能力。社会上有太多的事情和人会扰乱我们的心神,后者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自己的坏习惯带来的不良影响。仔细回想自己的身边有没有那些不喋喋不休的朋友或亲戚呢?他们谈论一些琐碎的小事、不切实际的东西。总有那么一些人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对你的事情指指点点。他们关心你的生活,比起他们自身都更积极。我们能做的惟一一件事情就是远离这类人,避免他们的消极影响。

      书中提到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倾听。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有一张嘴。只需几个月,我们就学会了说话,但可能要一辈子,我们才会学会闭嘴。倾听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在伴侣有表达诉求的需要时。在给出我们的建议之前,不妨先听对方想表达什么。有些男人总是有一种大男子主义,认为不论什么情况,对方都应该听从自己。越是相爱的人越是只有一种偏见。他们固执的认为别人的观点无用,有时这种偏见为上升到言语攻击乃至使用各种无逻辑的标签式词汇。在这样的人眼中任成文的手段,成了他们炫耀自己的工具,但是人只能是目的只有真正尊重别人,才能学会倾听。人都是需要朋友的,因为我们都不完美。倾听就是通向对方的桥梁,或许我们原来的路并不好走,但换一种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无论我在谈及爱的艺术时,也提到了其他几种类型的爱:父母的爱、兄弟间的爱、性爱等。其中对我们每个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母的爱。父母的爱,又分为父爱和母爱,母爱是极为特殊的爱。

      世间许许多多的爱都包含着对可能的回报的期许。就像我爱一个陌生人,主动奉献时间精力金钱的,是因为我希望得到回馈。回报可能是精神上的依靠,也可能是物质上的相互支持。而母爱却因对方本身而付出爱,只因为那个孩子是“我”的。仅此一个理由,母亲就会无条件付出爱。他并没想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回报。

      对爱的信心是爱的关系中极为重要的前提,这种信心往往来源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重要的任务就是发掘孩子的潜力,并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选择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父母可谓世界父母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宁可自己过得不好,你也会不遗余力地让孩子过得好。尤其在教育投资上更是毫不吝惜金钱。从小他们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十项全能。但这大部分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无非是想让孩子在升学考试中增加竞争筹码。为此,牺牲了孩子本应玩乐的时间,这不是被潜力的发掘,而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但未来的竞争变得愈演愈烈,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许多家长也只能身不由己。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家庭中,孩子会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也就没有对爱的信心。

      弗洛姆说到,“被爱与爱都需要勇气,需要判明作为最终关系的一定价值的勇气。”正所谓凡事都有机会成本,我们选择做某事相应会丧失不做该事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很多人不愿放弃自己的舒适圈,沉浸在追剧、玩游戏中,就是害怕走出这样的生活状态后为茫然无措。走出生活的圈子,尝试接触陌生人,多和异性说话,这些都需要付出勇气。在此情境中不妨借鉴斯多葛主义者的做法。凡事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控的事,另一类是不可控的事。对于可控的事,我们就要保持专注,投入时间、精力。对于不可控的事,即便是抱怨也改变不了现状。在遇见喜欢的人时付出爱的过程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可能得到的回应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果对方能接受你的爱,并积极回应你,你就会开启新的生活状态。如果对方不接受你,你也不必自责,你们只是不合适而已,并非你真的不够优秀。

    《爱的艺术》虽然经历多年的时光,但对于现代人的生活依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不一定真的能学到如何去追求到我们所爱的人的方法,但至少我们能知道怎样去做才是对生活的积极。这本书值得我们都去回味品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爱的艺术》而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