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书人物日更6王安石与苏轼

王安石与苏轼是北宋中期负有盛名的文学大家,后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王安石变法的特殊背景下,二人的关系亦敌亦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他们的友情最终经受住了考验,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王安石变法,苏轼是持反对态度。俩人虽然政见不同,但在做人上,两个人都算得上是君子。而君子之争则是一种贵族精神下的斗争,不会耍手段使绊子,该咋样就咋样。当斗争过去之后,则会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元丰二年(1079),苏轼由彭城调任湖州知州,因为对新法不满,给神宗的谢表中以自嘲口吻写道,“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说皇上让我外放作地方官,正好我也不愿意与朝中那些无事生非的“新进”们为伍。本是发点小牢骚,却被变法派御史李定等人夸大其词,纷纷上书弹劾,指责苏轼包藏祸心,诽谤朝廷,并列举出苏轼诗文中反对变法的所谓例证,神宗只好下令,到湖州拘捕苏轼,收入京城狱中,立案待审,此即“乌台诗案”

此时,已遭罢相身处金陵的王安石,听闻苏轼的凶险情况,不问政事已久的他立即铺纸提笔,写下退隐三年来的第一份奏表,上书皇帝为苏轼求情。王安石在奏表中却竭力为之辩解,而一句“安有盛世而杀才子乎?”更是彻底打动了皇帝。神宗才下定决心不杀苏轼,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如此相救,令苏轼感激涕零,他将此等恩情深铭于心。在黄州度过艰辛的五年后,苏轼平调为汝州团练副使。苏轼上任途中,专门绕道去看望王安石。

此时,在他的心中,早已抛弃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给他的仕途带来坎坷的怨怼,满怀的都是感激之情。王安石听说苏轼要来,特意去长江渡口迎接。

两个人一起在南京玩了一个多月,写下不少相知相和的诗篇。王安石甚至想资助苏东坡一笔钱,让苏东坡也在南京的半山园附近买地盖房子,好好做一回邻居。可见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关系之深厚。

两人的金陵相会,展现了真正君子之风范,更密切了朋友之亲。此次欢聚,使二人登上了友情的高峰,互相留下无比美好的记忆。苏轼日后在《与腾达道书》信中还念念不忘那次金陵之行,写出“某到此时见荆公,甚喜”的欢欣话语。

王安石的新法被司马光全部推翻,王安石在极度失望中去世。苏东坡极为悲痛,他饱含深情地写下《王安石赠太傅》,“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给这位伟大的改革家以极高的评价和历史定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书人物日更6王安石与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