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的一本书《U型理论》

一、发现思维的盲点

这可能关于学习理论领域中最深奥的一本书,因为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学习理论都是向过去学习、向他人学习,而U型理论所论述的却是向涌现的未来学习。它包括直觉,需要接受高度的模糊、不确定以及乐于失败的精神。

本书所关注的主题就是思维的盲点,即人们注意力的结构和根源。要想获得高绩效,领导者必须把注意力的焦点从过程转移到根源,就像艺术家们站在“空白的画布”之前一样。

为什么很多顶尖公司将“保持好奇”列入企业文化,因为好奇是使U过程生根发芽的种子。没有保持好奇、探询疑惑的能力,我们就会陷于心智模式的禁锢之中。


奥托对于“领导的主要作用”也提出了新的观点,即领导的真正工作是帮助人们发现观察和共同观察的力量。这不同于广为流传的观点,即领导的主要工作是创造愿景、目标和方向,因为这种狭隘的观点会妨碍组织和事实的联系。奥托通过医患关系的四个层次,说明共同观察会让人发现不同的视角:

        第一层:修复。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救助。

        第二层: 行为。医生的角色相当于一位老师,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建议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第三层:思想。医生的角色就是教练,帮助患者反思生命和思维的模式。

        第四层:自我转变在当下。在这个层次中,医生的角色是新生命的助产士。

二、进入U境

U型转变一共有七个步骤,分为下载、观察、感知、在当下、晶透化、建立原型和实现收获,这需要三个工具来促成转变,即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灵和开放的意志。U的底端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基本门槛,也可称之为“穿过针眼”。如果穿过的过程失败,所有的变革努力就只会流于表面,不能触及我们本质的核心——蕴涵着我们最佳未来的大我(Self)。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放弃私我和习惯的小我(self),以利大我的涌现。U型理论不是线性的机械过程,你要始终和周围的情况以及内部的涌现共舞,而不是顺序地经历U的每一个过程。

当从下载状态(从投射过去模式的角度看问题)切换到观察(从外部看问题),就像我们转过了头,认识到墙上的影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投影,而现实仍在洞穴之外。当从观察(从外面看问题)切换到感知(从里面看问题)的状态时,我们就从困境的边界走入了外边的世界。我们不仅从个体观察者的角度把握现实,还要深入生命及其根源的角度用心观察。大多数跨部门变革过程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它们错过了起点:跨边界的共同感知。

在当下和感知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两者都包括把感知从组织内部转移到组织外部。区别在于,感知把感知的地点转移到当前的整体,而在当下则把感知的场所转移到正在涌现的未来的整体和根源,转移到寻求涌现的未来可能性那里。奥托在书中举出了一个寻找河流根源的例子,河水变得越来越窄,直到变成涓涓细流。我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宽阔盆地中的池塘边缘,四周的峡谷覆盖着冰川。惊叹之余,我领悟到,单一的源点是不存在的。这个小池塘是根源吗?这圈瀑布是根源吗?山顶上的冰川是根源吗?抑或根源是我们这个星球整体的自然循环:雨水、河流以及蒸发?在当下使感知得到了升华,就像感知使观察得到了升华一样。通过把我们的注意力焦点移出现象的“内部”,感知扩展了观察,在当下又通过激发“大我”放大了感知。借用认知心理学家罗施的一句话来总结:“心智和世界不是互相分离的,因为它们是同一认知行动的不同组成部分,体验的主观和客观方面同时出现,它们从一开始就连接在一起”。

“晶透化”指的是基于未来最大的可能性澄清愿景和意图。区别于通常所说的愿景,晶透化发生在觉知和自我的深处,而愿景可以开始于任何阶段,甚至可以开始于“下载”阶段。晶透化意味着和根源保持连接,并慢慢澄清接下来的愿景和意图。形象地说,晶透化就好比如你开始行动的地点是从一个圆点向周围转移,当你从这个大的支撑空间开始运转时,晶透化就这样开始了。要实现晶透化的过程,需要遵循4项基本原则:意图的力量、接纳、大志和觉醒之道。

建立原型:通过建立三种类型的连接和交流机制,我们可以塑造未来的原型:

        上行连接——即和灵感、最初的直觉和意图的火花相连

        水平连接——即聆听环境给予的反馈

        下行或本地连接——即集中于本地、快速开发原型,并向这些原型学习

实现收获:一旦输出并评价鲜活的原型,就要考虑如何把原型带入旅程的下一个层级,即如何把它嵌入到组织的基础设施当中去,使得该原型通过大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单个机构得以不断演进。

三、引领深层次的创新与变革

U型理论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区别:一位领导者所做的任何事和我们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件事都可以从至少4个不同的根源进行:从中心、从周边、从超越个人边界的部分以及从超越个人所有开放边界的区域。随着运行根源的不同,我们的行动将对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以(此种方式)注意——因此它以(彼种方式)涌现”。

以交谈为例,基于多年对组织的研究,我发现交谈有4种基本模式:下载、争论、对话和在当下。举例来说,医患对话论坛的参与者们,从最初的礼貌(场1:下载)过渡到更加开放和面对面地表达他们各自的看法和兴趣(场2:争论)。当发现他们构成了一个系统时,谈话就向第三个模式转变了(场3:对话),这要求他们必须去探询对方的观点和体验,并对他们如何构成整个系统进行反思。紧接着,这个群体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在当下和沉静的状态——深层的社会涌现(场4:在当下)拉开了序幕。

思考是一个强有力的过程,思想创造了世界,但它们常常未被开发、利用和获得认可,人们的思维模式常被限于下载的模式中,机械式地反射外界现实,如同柏拉图所讲的洞穴里的阴影。这阻碍了人们的觉醒。只有当思想元过程的力量冲破固定的模式和场1的空间(下载),人们开始联系外界的真实进展状况时,觉醒才得以开始(场2:观察);当我们开始联系周围的其他人,以及联系他们想象或希望的情景时,就开始获得一双翅膀,这双翅膀带领我们逃离自己的精神枷锁(场3:感知);最后,就进入到深层次的根源。在本质上讲,真实思想象一颗火种,能激发创造力。当我们到达场4时,就触碰到了这个火种。

用社会场来总结思考、对话、结构、全球治理的演化等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封闭性系统、适应性系统、自我反思性系统和生成性系统,而U型转变也是从场1(封闭性系统)至场4(生成性系统)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群体中的个体很难达到场4的某些状态,而群体可以达到;换句话说,集体成为了通往意识和领悟深层状态的通道。

总之,《U型理论》提供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例证,收录了许多练习和实践,帮助领导者以及整个组织转变意识,与未来最佳可能性建立联结,并获得创造未来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启新的一本书《U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