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日更,写文字的素材哪里来

我一直在思考,要坚持日更,写文字的素材从哪里来。(我总觉得能被称为文章的都是“大家”之作,而我这种业余的仅仅是在装模作样写“文字”而已。)

吃完饭,剥了几颗葡萄,饭前老酒我不喝,但饭后水果一定要吃几口的,呷了呷嘴,口腔里是酸、甜、涩的感觉,生活有味总比寡味的好。

然后打开平台随意浏览,有点想法了就开始写。比如在平台看到美女怎么对待美食,一直都觉得应该是只近观摆拍,然后是望食兴叹,看了简友文章后才发现自己的观点是错的。美女们是严谨计算卡路里,生活是相当得自律和精致……

所以素材来源一是从平台上找观点,然后写观点文,那些感动自己的文字;那些冲击自己心灵的文字;那些发人深省的文字;那些脑洞大开的文字……都会让自己产生一些联想,然后再顺手记录下来。

人,要与不同的人接触,生活才会有所变化,如果接触的人是千篇一律,生活饮食也千篇一律,那么只剩下乏味可陈了。所以素材二就是变化,在不变的生活中创造变化。

人,到一定年纪了,很容易进入思维僵化的状态,接触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新事物,去发现,去探索,去记录下来,又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输出总离不开输入,那素材三自然是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流传了千古,自有一番道理。

以前学生时代,我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买邮票。所以一直认为自己读了不少的书,而年少看的童话、神话、各种杂志,阅读零散,自己又偏好故事情节,而不注重文章结构,并没有自成体系。所以在写文字的过程中总感觉是捉襟见肘,就像挤牙膏一样。

我不是一个悟性极高的人,本来也想去拆书、拆文章,但对于有些书,发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去拆。做不到刻意去练习,那就顺其自然吧!但是看书还是很容易成为写文字的素材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旅游和实践是写文字素材的来源之四。培根也说“偶然的见闻比刻意的观察更适宜记载”。

写文字素材的来源之五:群聊。在5G盛行的时代,微信、QQ、钉钉等等及时聊天工具很多,加入一两个有趣的群,有时候一个话题就相当于是一场头脑风暴,思想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也许就在那一刹那。

……

素材的来源方式很多,但它始终离不开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就像“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样,只要有心,每天都能写上一篇甚至是多篇。

我还是比较懒的,写1000字就不再想动笔了,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随缘,坚持下去就行。但心里还是非常明白的,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没有庞大的数量是难以实现质的飞跃的。

所以对于眼前的自己,用心感悟生活,坚持去写就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持日更,写文字的素材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