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第332天分享

第332天锻炼,今天上班。

——每天一句:“第四章:《中国式家庭》: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愚孝源自不甘心:

导致迎合的核心原因是恐慌,迎合者之所以只奉献不索取,是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开始索取就会令关系疏远甚至断裂。

等长大后,孩子与父母的力量对比已发生改变,而且孩子的世界已打开,他拥有了很多其他关系,对父母已不再依赖。但是,作为一个迎合者,他心中的恐慌并未消失,他仍认为奉献是能与别人拉近关系的唯一方式。

并且,自幼以来对父母持续了很久的渴望——‘请你们把爱分给我一点吧’——因为一直没有实现而变成了一个魔咒,导致一个人会一直执着在这个没有实现的愿望上。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愿意在成年后做出更大的奉献。

渴望实现童年一直没实现的愿望,这就是‘愚孝’的核心原因。

于是,我们会看到大量的这种例子:那些最被父母忽视的人成家后,常常严重牺牲配偶和自己孩子的利益,对父母百依百顺,而父母却总是把他们奉献出来的钱财再转送给他们一直溺爱的其他孩子。

这时,作为奉献者的这些人,会对父母有很多不满,但当父母继续向他们索取时,他们却发现,好像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仍然是一边抱怨一边继续做出无益的奉献,而他们最常抱怨的是:‘我比他们更能干、更孝顺,为什么父母就不能在乎我更多一点?’

也就是说,‘愚孝’者们还在寻求这样一个结果:父母终于发现他更值得爱,于是改变态度,爱他胜过其他孩子。

这种奇迹有时候会发生。一些垂垂老矣的父母终于对他们一直溺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而将希望转移到了那个一直被他们忽视的孩子身上。

但更多时候,一个家庭系统的行为模式永远都没发生改变,愚孝者不管怎么奉献,也仍然得不到爱,而被溺爱者仍然是继续被溺爱。

所以,明智的愚孝者,应当放下改变父母的渴望,接受无论如何父母都不会更爱他的事实,一旦接受了这个痛苦的事实,愚孝行为就可以终止了。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第332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