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坚持足以追上天分

我实习那年,去了省会。因缘巧合遇到了初中同学大潘,旧友相见,自是一番酣畅长谈。

聊着聊着说起当年前后桌的日子,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禁生出无限感慨。

从当年初中毕业到如今大学都快毕业了,一直失联。谈起近况,了解到大潘如今已是一名记者。平日里跟新闻,写稿子,已经是多个平台的签约写手。

大潘问我:“这些年在忙什么?”

我自然明白她的意思,无奈一笑:“要么自习室宿舍两点一线,要么单位住处两点一线。要么忙着复习考试,要么忙着临床实习。当兵累学医苦这话一点都不假,自从学医几乎没有一点个人时间。文章早就不写了。”

大潘很是惋惜,直到分开时还在感慨。

当年大潘是英语课代表,我是语文课代表。我俩是文科老师眼里的宝。文科相通,她语文成绩也相当不错,只是作文写得与我完全不同。

我迷恋一个小说作者,行文风格也模仿了她的文风。华美繁复的语句堆砌,年少轻狂时的无知幼稚,认为仅仅辞藻便可以撑起整篇文章。相比而言大潘的作文风格更加中规中矩,像是标准的作文模板,格式风格有自己的规律。

我常笑她写十篇作文就像写一篇作文,虽然篇篇都好。金句频发,观点押题,却总感觉一个套路。大潘竟也好脾气的赞同,就如同她眼里的我是有文学的天分的,以后的我要不然是个作家,要不然是个诗人,总之是要靠文字吃饭的。

也许天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学了医,她却学了中文。

大学四年,我忙着专业课,大潘忙着写文。实习期,我忙着临床工作,她忙着跟新闻写采访稿。年少时,我那点让大潘羡慕不已的文学天分,早已被我丢到了爪哇国。而这些年坚持写文的大潘,也向我证明了:四年,坚持足以追上天分。

现在想来,大潘是有自己的文风的。而我那些年自诩的天分,或许仅仅是语文老师对一个小女生的惜才之意。



这几年一万小时定律大火,有追随者自然也有反对者。有些人认为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不过是天才用来欺骗愚笨者努力的无用理论。毕竟他们眼中成功等于99%的努力加上1%的天赋,而这1%的天赋胜过99%的努力。

但量变引起质变又怎么会是凭空杜撰出的空谈。

捷径只对天分生效。很多人是没有那种天分的。

大学时经常开支部会,没课时我们经常会被征去充场面。各级领导轮番上场,会议开得无聊又冗长。领导在上面讲,我坐在下面刷手机,或者带着专业课作业,一晃几个小时,结束时总感觉脖子酸痛。

有一次开会时,我旁边坐了位学妹。从头至尾,这位学妹腰背挺直听得认真,时不时做笔记,拍照片。会议间隙,我不禁好奇:“为什么要记这些啊?”

学妹莞尔一笑:“我是校报的,会议结束要写报告,这些政治性会议都有一定程序相似,我来积累些素材。”

我点头:“真是辛苦。”

学妹激情满满:“已经好多了,之前一篇文章改七八次,还会被主编毙掉。现在有时我也可以负责一个版面了。”

其中的努力与辛苦,一句话带过。

医学院里的校报不同于中文专业,即使有文学专业的老师牵头,带得兵也是医学院的学生。非科班出身,没有那么多的专业知识,凭的不过是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一门心思向前冲的坚持。

学院实验室紧张,有时晚上会安排一些实验课。忙完专业课,别人写完实验报告就休息了,学妹有时要赶稿子,怕键盘声音影响室友,只能在手机上码字。

最难的还是考试周时突然要赶稿子。我们学校专业课老师从来不划重点,从来不出原题。期末的考试周,堪比高考现场。学妹期末复习时,就怕收到校报临时开会的消息说要改稿子,后来渐渐有了经验,把期末复习提前,给临时改稿预留出时间。

眨眼四年过去,学妹也已经能在校报独挡一面。那些坚持码字的日日夜夜,那些自己独自一人奋斗的岁月,铺就了她前行的路。从一个普普通通没有文学功底的小女孩成了今天文笔老辣的文学编辑。

四年,能改变什么呢?

小树苗长不成苍天大树,你我也成不了百万富翁。只是当年那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成了作家,而你我还是读者而已。


医学院里那些奋斗过的岁月



后来我毕业,工作。忙着不同城市之间颠沛流离,那些年少时的文学梦也就真的成了梦。偶尔想起也在心底安慰自己: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我可能真的没有那样的天分。

看,我连自我安慰时用得都是天分。

可是我真的有那样的天分,不靠努力就足以成功吗?

今年是我表姐工作的第六年,作为我们当地最好高中的英语老师,节假日不缺,住房包分配,薪资待遇优厚。竟然在毕业六年后考上博士,辞了工作,去上学了!

我妈对此表示很不理解:“那么好的工作,说辞就辞,多可惜。”

我不以为意:“现在看来是好工作,从长远来看这个好工作可能会限制她的发展。毕竟舍不得这个工作,就不会有更高的发展前景。”

我表姐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聪明小孩。我姥姥从小就说我表姐是家里最笨的,学习上只会死学,一点都不聪明。可家里这个最不聪明的小孩考上了博士。用自己最笨的方法,在她选择的专业领域学到了最好。

表姐最初在她的专业领域也感觉很吃力,各个方面都不精通。别人一点就透的知识,她都要理解很久。为了不掉队,只能花费比别人多两倍甚至三倍的时间。后来努力成了习以为常的事,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但是这些坚持带给她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些。她感觉自己变得‘聪明’了。接受新理论时她并不比别人慢半拍了,她也可以一点就通,一学就会。

是大学四年的铺垫,是摒弃了自己对于天分的依靠,单纯靠努力和坚持取得的逆袭。知识的记忆是有肌肉记忆的,我们前期所做的所有的积累,都会为后天的融会贯通打好基础。

什么时候靠努力坚持,得到成就会为人不齿?反而靠着天分和一点点聪明就取得成功就值得大肆宣扬?

不聪明,没关系啊。四年,努力就足以追上天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年,坚持足以追上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