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面临大平原时代

青年面临的“大平原时代”。这一时代有两个特点:

1、固有经验和传统上升通道逐渐失效。事业方面,你的父母不再能给你很明确的指点(他们不把你塞进国企或逼你考公务员你就该谢天谢地了);QQ浏览器的一份报告显示,54%参与调查的95后用户,最向往的职业是“网红”。生活方面,“中产”不再是一种可以清晰描绘的生活方式,年轻人的品质生活被自我定义,他们更愿意用“任性自得”描述自己的理想状态。

2、机遇与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同事投身区块链行业瞬间拿到令你羡慕的薪资,等你准备好简历,同事所在的机构都破产了。瀑布流阅读刷新一下,刚才没点进去的新闻就“消失”了。交友软件推荐了陌生朋友,一旦划过去,下次再划到就是猴年马月了。快速反应,不然快速错过;快速攫取,不然快速失去。

在青年志今年的新书《游牧》中,有一句很诗意的话用来形容平原时代:

彼岸就在每一次拔腿前进时所即时延展出的新景象。

“往前20年,人生可能是一张地图,目标如果并非遥不可及,那么你可以设定一种方式、一种路径去逐渐逼近它。今天你别说方式和路径了,目标在哪儿都找不着,”许非说,“你看我,青年志都10年了,每次跟父母描述我的工作,他们总觉得我‘不务正业’。”

换言之,父母所在的时代,存在被广泛接受的“正业”——而今天哪儿有?简而言之,平原时代对个人最大的影响,在于远期的目标和规划变得不可靠或不具性价比。70后、80后笃信的“为了未来,牺牲当下”,在风云变幻的大平原时代面临过高的风险。

“对80后来说,存款不够自己3年花的钱,感觉要疯了。但90后就会想,为什么要存款?”

今日年轻人更信奉“把握当下,不惧未来”的信条,把脚下的每一步路走好,做好准备迎接机遇。这体现在年轻人快速变化的行业和职业上,体现在年轻人丰富的兴趣爱好上,也体现在他们人际交往的广博上——朋友,“扩列”吗?

青年的游牧人生

这些“把握当下”的年轻人,往往有以下特点:

1、不惧怕换工作,甚至不惧怕转行;

2、往往拥有副业,拥有不止一种赚钱的手段;

3、有丰富的兴趣爱好,而且这些兴趣爱好很有可能会带来收入。

70后、80后诚然也能理解“兴趣爱好带来收入”,但他们的理解可能和90后、95后不大一样。比如,我们写字儿能赚钱,画画儿能赚钱,做手工能赚钱,但玩游戏能赚钱吗,追星能赚钱吗,看演唱会能赚钱吗?

能当然能,“做得好的少数人能”——如果你这么想,就仍然停留在“为未来努力”的思维方式中。年轻人不必把兴趣爱好做到金字塔尖儿,更不必变成一份工作,也能用自己的方法“赚钱”。举几个例子:

·小张是cosplay爱好者,每个月都要拍一套心仪的新衣服。有人问,一件衣服好几千,你这每个月得花多少钱啊?小张说,我拍一次就出手了,不会留着,里外里等于不花钱。

·小王爱听演唱会,每次演唱会要抢两张票,说:第二张票在市场缺票时转手卖出去,能覆盖第一张票的不少成本,有时还能赚钱。

·小李最近玩上了卡牌游戏Artifact,他在核心玩家(重氪)集体涌入的头两天开了大量卡包,组好了自己要用的卡组,然后在轻度玩家(微氪)开始进入的周末以高价出手交易多余单卡,收回了许多开包成本。

一边“烧钱”一边“回血”(年轻人管这叫“以贩养吸”),成了如今青年“把握当下,不惧未来”的一个典型生活方式。新青年对共享经济的高度适应,一方面催生了闲鱼、转转等二手平台,一方面也让那些相似的,一面满足年轻人“任性”需求,一面又让他们能够追求“品质”的产品找到空间,比如花呗。

多种商业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年轻人成为了收入不见得高但消费不见得低的群体。“一个月入8000的90后,消费能力可能跟一个月入20000的中年人差不多。”许非说。

青年志将青年随遇而安、快速适应、为当下而活的生活方式称为“游牧”。青年不再依赖上一代熟悉的教育与职业路径、性别与婚姻规范等,脱离安乐故土寻找梦想之地,塑造自我的形态。形象地比喻一下,与游牧相对应的,是农耕。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年面临大平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