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艺青年的成长史

今天跟一个做出版的朋友聊天,从邀约出书,不知不觉聊到文艺青年这个话题。

我们素昧平生,从未谋面,只活在彼此的朋友圈和文字里。我看过她的作品,她也看过我的作品,仅此而已。但或许是因为很多相似的东西,我们能从彼此的表达中,闻到一些同类人的气息,我们也给彼此打上了文艺青年的标签,所以在朋友圈存在五六年,不曾见面,却也如同老友,见证了彼此的觉醒、出走以及成长。

从朋友圈依稀知道,她也跟我一样,不甘心做一个工具人,曾经一度出走,最终又无奈折返,重回职场。这个中滋味,只有亲身体验一遍,才能感同身受。

今天跟我约书,说起书的主题,我也跟她聊到我的几次出走。三次从组织逃离,想要做一个听从自己内心召唤的自由人,两次失败,重回职场,直到三年前的一次越狱,因为有了多年资源和能力上的储备,才得以成功。

回顾自己的逃亡史,我恍然发现,我这些年的战斗,更像是一个文艺青年的成长史。

有段时间,文艺青年并不是一个什么好词,但我现在却依旧愿意将自己归类于此,因为我的身上确实有很多文艺青年共有的气质:敏感、脆弱、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表面看起来安分,普通,但内心却永远在骚动,我们的目光越过六便士,落在月亮上,落在诗和远方上,我们有自己的执念和骄矜,即使身在泥沼之中,内心依旧有着风的声音。

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定的艺术天分,这是我们的优势。但现实世界中的我们,也有很多劣势,比如不善于交际,不知道如何处理好跟现实的关系,所以不少人因此走向了封闭、困顿、怀才不遇,平白为我们的成长增加了很多难度。

我也是走了很多弯路才知道学会向现实低头。一个文艺青年,很多时候是放不下自己的骄傲的,2015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越狱,就在自己的公号发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去他妈的组织,老子不干了!”那个时候极度自负又极度自卑,勇气可嘉可惜能力不够,过不了半年,就灰溜溜地回去工作,2016年的时候再一次昭告天下,要远走天涯,再一次以失败告终。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让我终于变得清醒,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于是去了创业公司,沉下心待了两年,这才有了我现在自己创业的底气。

这几年,不是在越狱,就是在越狱的谋划中。在这样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人生就是一门平衡的艺术:理想和现实的平衡,艺术和商业的平衡,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平衡。过于理想,过于追求自己的文艺,过于高看自己,会让自己走不出自我的樊笼。而过于现实,一味追求商业,又会让我们憎恶自己,陷于迷失。

当有一天,我们终于跟自己握手言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也并非如此操蛋,我们并不觉得低头去捡六便士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与此同时我们还能抬头看到月亮。

没有谁能阻止我们奔向自由,这是我们内心的涛声。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学会不动声色,学会低头,我们需要静待时机,就如同那个拿着小鹤嘴锄一锄一锄挖了20年的安迪,他为了自由,愿意隐忍20年,然后用这20年时间为自己掏一个隧道出来,没有人比安迪更加知道自由的珍贵。

追求自由并不可耻,但只是空谈自由,却不愿意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工具,给自己挖一条通向自由的越狱之路,这才是文艺青年最应该警惕的。每个人的道路不尽相同,但必然都是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才能有各种可能性,很希望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写下来,给文艺青年们看,让他们知道,文艺不是病,用好了,就是我们梦想的翅膀,能把我们带向更为广阔的江河湖海,让我们内心的声音跟这个世界的声音,产生强烈的共振,那个时候,我们的内心盛开,必然会有清风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文艺青年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