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读书会《人类误判心理学》复盘2

再次阅读手简单联想影响倾向时,发现芒格是把一个心理学通过在现实中的各个方面的体现总结出来,来更好地体现这个理论。而我在学习一个理论时容易陷入死胡同的原因是不断地寻找一个确定的结论来解释这个理论。这样做的动机是幻想可以掌控一个缘起性空的概念。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给我的感受是:我们可能因为简单的联想而导致很多错误的结论,来定义我们认知的事物,再加上我们的自视过高倾向,容易对自己的结论产生执着,从而局限了我们的认知。

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倾向,在我身上体现的比较明显的是:由于自己之前的表达遭受了别人的拒绝,我慢慢养成了不愿意主动去和别人说话的习惯,我在不断地否认自己表达有误而产生了挫败感的事实,不断否定自己对别人有连接的渴望。最近认识到应该接纳、认识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不能因为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去否定它。

人们由于自视过高倾向会产生“禀赋效应”,过高地评价自己所拥有的“私人物品”的价值。人们通常会很热爱自己的结论,并且“禀赋效应”会强化人们对于自己结论的热爱。比如,自己在购买股票后会产生这支股票第二天可能会涨停的结论的期待。

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给我的感受是要学会接纳无常。比如,任何产生的感受都不是恒常的,所以不应该执着。同时应该去尊重身边的人,不要故意去引发它们的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还有就是要防止落入到产生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的陷阱里。比如:股票交易中产生亏损时的扳本心理;还有就是有些人有受虐倾向,他们会故意通过激怒你的方式来获取你对他的注意力,当你产生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时,就会产生一种施虐的快感,反过来对他攻击。你自己不断造了口业,还会受到内心的道德谴责。

我觉得社会认同倾向和避免不一致倾向完全不是一回事,根据芒格所说的,社会认同倾向是人们依照他所观察到的周围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倾向尤其是在压力和困惑下被激活。社会认同倾向有利于好行为和坏行为的传播,这就可以理解国家为啥要发布一些希望老百姓去遵守的言论,而且确实有效。

对比错误反应倾向比较要人命,因为人类进化过来的神经系统并不是精密的科学仪器,所以它会简单地依靠对比来捕捉信息,进行感知和认知。我觉得大翔哥发的那个视频感觉很重要,我们对于周围事物的感知体验和对于自身存在体验大多情况下是一种控制下产生的幻觉,这应该说的就是对比错误反应倾向。例如那个实验,被实验人通常被要求视觉注意力放在假手上和两只手同时被触摸而导致大脑通过简单对比就产生那只假手就是自己的真手的判断。

压力影响倾向我觉得很重要,不过课程中没有怎么讲,这让我少了一些框架可以去对书上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之所以比较重视这一节,是源于父亲对我产生的压力所造成的痛苦感受。父亲从小就给我灌输一些我不值得被重视、甚至生死攸关的理念:比如,小时候骑大人的自行车摔倒在父亲面前,父亲会冷笑着和旁边的人聊天,说最近很多人都是因为自不量力,骑车出车祸死的;长大了一点眼睛近视度数很高,父亲就总是对我说他今天又看到一个人视网膜脱落,导致我更加恐惧,看不到眼睛康复的希望;再大些由于性格内向封闭,工作一直不顺利,产生抑郁,在家里呆久了,父亲会对我狠狠地说亲戚朋友都晓得我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没有人会对我有希望——其实是他自己一直在把我在家里难堪的情况说给别人听。还包括他自己对病的死亡恐惧,以及对母亲身体不好的亏欠感全部统统灌输给我。在权威—错误影响倾向下,我认为他说的是对的。权威的一部分来于尊卑文化下的父权,还有自己靠着他的收入在维持生存。总之,我一直行尸走肉般地活着,经常崩溃、无助,然后冷漠——就像那些邪教的人一样。现在看邪教的那些人,就是应该在重压之下崩溃,被灌输了错误的理念,扭曲了认知吧。

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时人们会容易满足于容易得到的东西,并且会高估它们的重要性。像之前医生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较高的、难以得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会去寻找那些低层次的,容易得到的需求去满足。比如之前我之前在现实中产生挫败,就会想去大保健,满足较低层次的性需求和情感需求。

这篇文章拖延了很久,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就是认同了一些常规的写作模式,希望按照别人可能的期待的模式去写,还有社会认同倾向,阻碍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对自我的忠实表达。第二个是觉得课堂上没讲什么内容,没有什么好写的,而现在写出来的结果产生的收获也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写的时候很难受,感觉执着的部分在消融;也很喜悦,感受到了内在的力量。要不是有本心这个平台,自己也不会有这个表达自己的机会。所以,感恩。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心读书会《人类误判心理学》复盘2)